拨开浮云 第4期

时间:2022-10-07 08:48:21

说到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时下热得灼人的或许莫过于“云”了。“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联手发力,“云”在中国以超乎寻常的规模与速度向各个领域蔓延: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社区云……以至于有人惊呼“云跃进”正在来临。“云”在教育信息化的顶层设计中也异常抢眼,刚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云”就至少出现17次之多。其中提到国家教育云基础平台、国家教育云服务平台,还有教育云资源平台、云教育管理服务平台,以及国家教育云服务模式、教育基础云服务、基于云服务的信息化管理等。日前还有报道称,某企业打造的“全球最大教育云”,已落户“中国首个绿色智慧云端城市”…… “云”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对于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应该能够提供许多新的可能性。特别是远程教育,“云”更有可能为其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必然成为各方争相抢占的“制高点”。不过,尽管显得不合时宜,对于随“云”而至的各种非理性冲动,还是有必要泼点冷水。事实上,对“云”的不少基本的和关键的问题,现在仍是莫衷一是,有人不无偏颇地讥之为云时代的“盲人摸象”。“云”的教育应用同样有许多难题有待破解,相关判断和决策怎么才能经受得住实践检验和历史检验,恐怕还是有必要从云端回到地面,在实践中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探索和研究。

潮起潮落,云卷云舒。基于历史经验和现实考量,从顶层设计到部署实施,似乎都有理由强调对“云”的教育应用保持足够的理性,警惕可能存在的“漩涡”。这些年来的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新技术、新概念以及新的解决方案、技术路线可谓层出不穷,有人不无戏谑地形容为“城头变幻大王旗”,但对教育改革和发展到底产生了多少实质性影响,各级各类教育包括远程教育始终不得不面对诸如此类的质疑。本刊卷首曾对政绩思维和技术思维成为主导思维表示担忧,或者还得加上利益驱动以及资本的力量在其间纵横捭阖可能造成的复杂效应。显然,强力制约教育信息化进程的那些因素,肯定不会因为“云”的到来而自行消散。“云”的教育应用要尽可能避免误区和偏差,减少成本和代价,对于这些年来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反思,可能是个重要前提和基础。

至少,现在还不能完全排除这样的危险:伴随着“云”来到教育领域的,会不会是新一轮圈钱运动或者烧钱运动?有报道说,北京大学教授张维迎就教育投入问题向财政部长谢旭人提问时说,“中国的大学像一艘破船”,“倒处漏油,政府不去修船,不断的加油,以为只要加足够的油就能跑好”。不妨借用这个未必贴切的比喻,“云”的教育应用所涉及的许多问题,恐怕同样不是光靠“加油”就能解决的,得花更大力气“修船”……

上一篇:注重阅读,提升素养 下一篇:实践教学:新内涵与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