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 第12期

时间:2022-10-07 08:39:49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所以,我要对老师们说,“千万别把孩子看扁了,让孩子在赏识中成长,那一定会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赏识是以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和宽容为原则。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耐心、细致地观察发现,赏识孩子的优点和长处,不断为孩子的每一个微小进步加油。让孩子形成“我是好学生”、“我是好孩子”的感觉,孩子就会把这种外在的激励转化为他们自身发展的动力,还会把这种感受的赏识进一步发展,升华到赏识自我、赏识他人。

赏识能帮助孩子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借此闪光点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从而提高他们克服不足的能力。如:孩子在音乐方面暂时落后,就培养和挖掘他在体育、绘画等方面的一技之长;语文成绩暂时落后,就教他如何做人的道理,如何与人合作。孩子在一个方面的成功会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使他们找到“我真棒”的感觉,从而提高他们其他方面的自信心。无论孩子的表现是否令人满意,作为教师或父母,都应给孩子以信任和尊重。正如一位母亲所说的那样;“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我的孩子,我都要眼含热泪拥抱他、亲吻他,为他感到自豪。”诚然,赏识并不是对孩子简单的表扬或鼓励,也不是溺爱和迁就孩子。老师或家长给孩子的表扬和鼓励要合情合理而且要具体,最重要的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讨好的赞扬只能让孩子感到老师或家长的虚伪,反而会刺伤孩子的自尊心,收不到好的教育效果。有的老师心情好时对孩子采取“从宽政策”,心情坏时就“严打”,这种情绪化的教育方式会不自觉地夸大孩子的缺点,同时也会毁掉孩子对老师的信任和对自己的自信心,使他们极易产生逆反心理。所以在批评孩子时要适度、适时,还要以不伤害孩子的尊严为前提。老师对孩子提出有理有据的批评,会使孩子更加信服地接受批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老师批评孩子后,最好是为孩子明确指出弥补过失的办法,可使孩子增强对老师的信任感,并感受老师的宽容和爱护,产生深刻的心理体验,从而懂得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孩子一些不良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要改掉这些不足,也不是说改就能改的,老师对孩子批评后,要以宽容的心态给其克服缺点的时间。

有些孩子因为在学习中经常得不到心理上的满足,而滋生嫉妒怨恨心理和寻衅闹事的不良行为。这种消极的体验和行为,久而久之,会使孩子形成消沉、悲观、自卑等不良性格,甚至会出现自暴自弃的现象,势必有可能会改变或影响孩子的一生。

例如:我班有个叫李静的小女孩,我刚接班时,原班主任就作了特殊的交待,这个小家伙看起来文文静静,可一贯不写作业,上课不听讲,在底下乱写乱画。果然,我上第一节课,这个“小家伙”就来了一个大特写。到快下课的时候,她的同桌站起来说:“老师,她在下边画你。”我走到她面前一看,画面上有一个拄棍的老太太,下面署名:宋丹丹,旁边还有一个大脑袋,下边署名新老师。而且把这两个人的嘴用一条线连起来,上面写着三个字“地包天”。我情不自禁地笑了。这时,同学们开始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老师,她经常画班里的同学。老师,她常常画一个男同学和一个女同学好。”我用手势示意同学不要乱讲话,下课后,我把她叫到眼前,我问她:“你为什么画我和宋丹丹,你发现我俩的嘴很像,对吗?”她点点头,我接着问:“你能告诉我,咱班的同学谁和谁的长相有相似之处吗?”她马上跑回座位,拿出一个大本让我看,我简直惊呆了,几乎每个同学的长相特点在他这个画本上都能找到。我透过这个画本,看到了她的灵气,于是,我鼓励她坚持画下去,但要分时间、地点和场合。她兴奋极了,我跟她谈了很久,并告诉她以后凡是有绘画比赛,我都会让她参加,并把她介绍给美术老师,在老师的指导下,她的绘画视野开阔了,每次比赛都获奖。

这件事使我明白:笔直的木头可做栋梁之材,全身疤结弯曲的木头也可雕琢成精美的图案。孩子也一样,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而这些“有疤结的木头”,他们的个性往往就是他们的优点,恰恰需要我们老师用赏识的目光去发现,用爱心呵护。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运用“赏识教育”是极其重要的,无论天才也好,庸才也好,要使孩子健康成长,赏识教育应该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育方法。用赏识唤起孩子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激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下决心克服自己的不足,消除对学业任务的厌倦心理。哲人詹姆士曾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正是肯定一个人的具体表现。老师的一句赏识的话语,在孩子的心中会荡起美妙的旋律,老师为孩子营造肯定自我的机会,可能是孩子一生走向成功的起点。

上一篇:浅谈小学阶段的德育 下一篇:赏识是一缕缕爱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