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第二课堂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

时间:2022-10-07 08:28:10

依托第二课堂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

[摘要]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对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目前很多高校仍未能够充分认识第二课堂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作用。文章以浙江省高校为研究样本,从第二课堂现状出发,探讨了目前我国高校第二课堂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最后从学生、教师、高校三个层面提出了完善第二课堂的对策。

[关键词]第二课堂;创新型人才;高校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我国各高校陆续进行了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式的变革。但是,其培养出的毕业生仍存在创新能力弱、与企业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相差甚远等问题。这与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有很大的关系。

1 第二课堂对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了我国高校的改革的任务是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高等院校需要承担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任务。创新能力和素质包括实践领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领域的创新能力。课堂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要阵地,但是很多高校大多关注第一课堂教学,忽视第二课堂实践。第二课堂是指学生的各项实践活动,包括学校教程之内的实践活动,也包括学校教学课程之外的实践活动,它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第二课堂实践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第一课堂无法比拟的优势和作用。

1.1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实践创新能力

第二课堂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学生通过参与第二课堂的实践,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和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和学习。第二课堂把很多具有相同兴趣的同学组织在一起,大家根据自己对某一学科或者某一领域的感兴趣的问题,共同研究,共同探讨,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激发新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迸发新想法并付诸实践。

1.2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提升意识创新能力

第二课堂包括学术性、娱乐性和健康养生性的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勤工俭学活动等。学生通过自发组织社团,形成社团内部的组织机构,自己组织活动和志愿者活动等,自己管理社团事务,自己处理社团人事关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

1.3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业务素质,形成开拓性创新品格

学生在参加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中,能够有机会把第一课堂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从而在实践中巩固加深第一课堂的理论知识。学生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提升了自己的综合业务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1.4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通过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学生参加各项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勤工俭学活动等,能够在毕业工作之前接触社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学生还能在第二课堂的实践中培养创业能力和形成创业人格,为将来的创业做好准备。

高校应该将学生第一课堂的专业知识和第二课堂的实践创新相结合,为社会培养出具有高素质、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高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2 浙江省高校第二课堂开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1 调查对象及现状

本研究以浙江省六所高校为研究对象,选取了绍兴文理学院、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宁波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嘉兴学院的在校学生进行调查,包括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473份,其中有效问卷428份,占问卷总数的85.6%;同时,对这四所学校的教师也发放了50份问卷,回收50份,占问卷总数的100%。

调查发现,目前,各个高校第二课堂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各种学生社团、自主创业活动、志愿者活动、勤工俭学等,各种形式都有很多成员,每一届新生都有很多学生参与,补充了新鲜血液。但是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相比,地位远不如第一课堂,在学校得不到领导和教师的重视,处于边缘地位。

2.2 第二课堂存在的问题分析

通过对有效问卷进行汇总整理,数据分析,研究发现浙江省高校第二课堂存在以下问题。

2.2.1 学生层面,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动机不明确,动力不足

通过绍兴文理学院和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两所本科学校的调查显示,78%的大学生都认为第一课堂的理论学习重于第二课堂的学习,大部分学生更偏向于把课外时间用在考证、考研等学习方面;有33%的同学有勤工俭学的经历;仅有25%的同学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学生会活动、志愿者活动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但是92%的同学都认为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对就业和提升能力有帮助,由于自己时间有限,更倾向于把时间用在理论学习上。

通过对两所专科院校的调查显示,82%的大学生都有过参加学生会、志愿者、社团等活动的经历,仅有18%的同学未参加过任何第二社团活动。此外,47%的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目的是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素质,增加自己的兴趣爱好,32%的同学是为了打发大学无聊的时光,10%的同学为了认识更多的朋友,还有11%的同学是由于羊群效应而报名参加社团、志愿者等活动。

此外,调查发现,参与第二课堂的大部分学生都是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和学生会的同学,其他的同学非常少。另外,相当一部分学生进入社团的第二个月到第四个月之间,便因为各种原因退出社团,37%的同学认为各种活动要交的经费超出了自己的负担能力;32%的同学认为参加了活动没有达到锻炼自己能力的目的,反而浪费了时间;17%的同学认为活动数量太多,而自己时间有限,没有时间和精力参加太多的活动;其余的则认为自己对活动不感兴趣。

2.2.2 教师层面,对第二课堂重视不够

通过对3所本科院校的调查,大部分教师都把时间放在科研和评职称方面,对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很少指导,仅有个别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对第二课堂有所关注,但是也是处于旁观者的角度指导;教师对学科竞赛和科技竞赛重视程度也不够,课余指导也是少之又少。而3所高职院校则情况稍微好一些,但是高职院校的教师授课任务较重,专业课教师平均周学时在15节以上,教师的时间大部分都是在上课备课上,没有多余的精力去指导学生的第二课堂实践;学科竞赛方面,由于学科竞赛和教师的奖金以及评职称挂钩,利益驱动下,大部分专业课教师非常重视学科技能竞赛和创业竞赛,从选学生、指导学生等方面都比较重视;而对于其他的社团活动,则鲜少有教师问津,很多社团的指导教师只是挂名的,并没有实质性的指导。这些因素使大部分第二课堂活动都处于自发组织状态,活动层次较低,制约了第二课堂的发展,限制了第二课堂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此外,80%的专业课教师认为自己创新能力缺乏,也缺少创新教育的方法,不知道在第二课堂指导中如何去进行创新教育。

2.2.3 学校层面,经费投入不足

调查发现,六所学校对第二课堂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第二课堂配套的设备、场地、设施都较差,任其自然发展,优胜劣汰。从创业方面来看,虽然六所院校都有自己的创业中心和创业园,但是学校对学生的创业支持并不充分,有的学校对学生创业免费提供场地,但是并没有相关的技术指导和资金支持,只有2所院校在学生领取营业执照后,凭营业执照对学生进行1万元的创业资金支持,其他学校则没有。在社团活动方面,学生活动的场地较少,大部分社团借用教室或者体育馆,有些社团在露天场地进行,有的则在教学楼的大厅,场地非常简单。在志愿者活动方面,有些活动有教师牵头,联系相关的服务场所和机构,但是大部分都是学生自己自发组织。勤工俭学方面,大部分学校能够对在校的贫困生提供一定的岗位,比如在图书馆打工、教室打扫卫生等,但是工资较低,岗位少,很多学生是自己找工作岗位。在其他活动方面,大多也是学生自发组织,仅有2个本科院校和一个高职院校的学生,曾经帮助教师做过科研方面的社会调查。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第二课堂的发展,影响了第二课程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

3 加强第二课堂建设,促进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3.1 学生层面,积极参与

首先,大学生要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明确知晓自己想从事的工作岗位需要的能力和知识,从而有意识的通过第二课堂去培养自己的能力,为将来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此外,大学生还要有自己的业余爱好,积极参与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通过第二课堂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同时也扩大了第二课堂的影响力。此外,由于参加第二课堂活动与学生的评优评先挂钩,让学生也有动力去参加第二课堂。

3.2 教师层面,提升能力,主动指导

教师既是第一课堂教学的主力,又是第二课堂创新教育的主力。教师要人尽其才,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指导第二课堂活动,创新第二课堂的形式和内容,以满足大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专业课教师队伍要积极指导学生的学科竞赛、科技作品、课题研究等,社团专职教师要多参与学生的活动,多组织活动,在指导和参与的过程中,教师要用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去影响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此外,教师还要加强创新能力的学习,研究创新理论,学习创新教育方法,把自己培养成创新教育的专家。

3.3 学校层面,提供资金、场地、人力保障

(1)资金方面。学校要加强对第二课堂的资金投入力度,同时,学校要加强和企业、社会的联系,争取得到企业的资金支持和政府的财政拨款。加强对二级教学单位的资金划拨力度,在经费使用方面实行严格的经费审批制度。此外,还应该成立专门的部门,负责监管各二级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对挪用经费、刻意减少经费开支的二级单位进行严肃处理。在资金使用方面,学校应该明确经费开支范围,确定差旅费、办公费、支出标准和教师课时费的补助标准,对优秀指导教师除了给予课时补助,还要给予一定的经济报酬,以增强教师参与第二课堂指导的积极性。

(2)场地方面。首先要加强校内实践基地建设,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践基地要符合专业化的特点,要代表先进科技的发展方向,还要探索多元化的实践基地建设道路,使实践基地能够真正发挥作用,既能保障实践活动的质量,又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其次要加强校企合作。积极探索新的校外实践活动基地,以专业为单位,每个专业建立5个以上的校企合作单位作为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活化课本知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场地。

(3)人力方面。形成第二课堂的领导机构和教学机构,鼓励优秀教师指导第二课堂实践。通过课时报酬、业绩考核、职称评定等因素来激励教师参与,把教师的指导成绩与领导的职位晋升和奖金挂钩,与教师的工资和职称评定挂钩。此外,学校应该量化第二课堂的工作量,进行与第一课堂同酬奖励,而对只挂名不进行实质指导的教师进行批评,扣除其课时报酬,3年内不再聘任其作为第二课堂的指导教师。领导层面,通过业绩考核和晋升的挂钩,督促领导重视第二课堂建设。

参考文献:

[1]任一波.高职院校依托第二课堂开展创新教育的思考[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48-49.

[2]胡春春.第二课堂与经管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2015(5):170-173.

[3]赵瑜.优化高校第二课堂 推进创新人才培养[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4):113-114.

[4]赵新宇.吉林省高校第二课堂育人模式构建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3.6

[5]张淑春.创新素质的内涵、结构及特征[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5(5):54-55.

上一篇:微博时代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下一篇:税务会计师在企业税务风险管控体系中的作用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