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先生:不要长大

时间:2022-10-07 07:53:53

你们这样不行啊,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得太少了。不接地气,跟不上潮流。一群中国人被一个外国人这样批评时,被批评者谦虚地说,我们会努力多了解一些中国文化的。外国人若无其事地说:OK。我会帮助你们的,毕竟我是个中国通。

以上这一幕我没有亲眼见到,但我确信会发生在H先生身上。在我见过的老外里,H先生的普通话说得最流利,是带纯正京味的那种,揣着普通话二级甲等证书的我都不敢跟他比,当然我不是北京人。

采访时,我给H先生带了一本《新营销》杂志,当然杂志只有中文版。H先生翻了一会,表示自己很少看中文书刊,因为识字有限,但能熟练使用汉语拼音。我发信息与他约定采访时间时,他就是用汉语拼音回复的,我读了感觉胜过小学六年级水平。

多年前,H先生是英国的一个热血少年,据说住在一个庄园里,想必太安逸,于是在1993年,19岁的他决定来到风云变幻而又遥远神秘的中国,初衷是想看长城,尽管那时他连一句中文都不会说,但有说走就走的勇气,就像那些热血漫画的男主角一样,浑身上下充满了奇怪的活力,朝着未知的东方世界就一猛子扎了进来。悲剧是,H先生看完长城就没有路费回老家了。落魄的他就留下来打工,给自己取了一个音节铿锵的中文名字,落脚北京。

时间一晃而过,到了2005年,人们发现,北京南锣鼓巷开了一家展示“北京文化”的创意T恤店。乍看之后,小伙伴们惊呆了。这家与众不同的店,把粮票、白瓷缸、纸质地铁票、“收药”、“办证”、“宫爆鸡丁”等具有时代感和中国特色的物件、口号、小广告,统统变成了T恤图案。围观的中国人见惯不怪地说什么破玩意儿,外国人却趋之若鹜。

“一件T恤就是一个态度。”马克・迪克森曾在《T恤的历史――从内衣到外套》一书中如是说。但关于T恤的“态度”历来似乎只属于西方,而难以嫁接到风格迥异的中国文化上。H先生做到了,那家店铺就是他开的。他以4万元的启动资金将一块小小布料做成了百万级的生意。

关于北京式“文化衫”的生意,H先生说自己是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是自己喜欢的,有激情才去做的人。当初他看到跟北京有关的文化衫都是“我登上了长城”之类,感觉有点傻,除了老外人手一件外,几乎很少有人穿。然后他就用外国人的眼光挖掘中国式的设计,选取中国意象图案放在T恤上,向人们展示他对北京文化乃至中国文化的独到理解。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跑到中国,要弘扬中国文化,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我不知道H先生是否收到过一块匾,上面赫然写着“当代白求恩”。

H先生在微博上自称“爱设计爱北京热爱生活”,名片上印着“创意独裁者”。他嘴里常冒出的词是“创意”:“我不会画画,我卖的就是创意,T恤是我创意的载体。”

为了扩大品牌影响力,H先生在当时比较冷清的南锣鼓巷举办胡同模特展,协办胡同文化节、“创意市集”,吸引顾客。他善于充分利用每一个宣传机会。一次偶然“触电”,H先生成了电视明星。作为“创业典范”,他在一档电视求职节目中当评委,通过电视混了个脸熟。如今,经常有人在街头或他的店里让他签名,和他留影。甚至在北朝鲜旅游时,一大群中国游客要求与他合影。出名后的他淡定地说:“我不是为了出名而生活的,但名气不是一件坏事,它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我的创意。”

我去H先生的一家连锁店逛过,感觉装修、服务、产品都很特别。他不停地想办法把店铺的门脸、橱窗做出变化,每个月都推出新产品,希望客户每次到店里都能看到新鲜的东西。生意很火,山寨很烦,H先生忍不住地大骂那些SB抄袭他的创意。他深厚的中文功底无意中再次显露,也显露出他身上的某些孩子气。

H先生承认自己还不够成熟,而这算是他的一大优点。他说小孩子最有创意,因为没被“洗脑”。他要求自己不要长大。无论创意还是营销,他追求好玩,有童趣,特别严肃就没意思。他理解乔布斯所说的:“Stay hungry,stay foolish,connect the dots,follow your heart。”(求知若饥,虚心若愚。保持清醒,追随我心)其中就说到不成熟的重要性。

NB是H先生给自己的评价之一。他说虽然高中都没毕业,但他比别人勇敢,而且比较自由。他希望更多的中国年轻人创业。先别买房,先别买车,裸婚并非不好的事情。当更多的人创业,更多的人裸婚,这个世界将更浪漫,更有意思。

中国通H先生平时喜欢带着留学生介绍中国文化,有一次,他高兴地指着中国日历对留学生说:看,这两个字念“雷锋”。这是雷锋纪念日。留学生佩服地说:啊,你真是见多识广!旁边一个路人凑过去一看,日历上写的是:霜降。他纳闷,为什么H先生把凉快的霜降说成了火红的雷锋?

上一篇:探索通识教育视角下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改革 下一篇:关于边防检查实战案例教学中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