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籍修复用纸及纸库的建立

时间:2022-10-07 07:45:05

论古籍修复用纸及纸库的建立

关键词:古籍修复;古纸;配纸;纸库;电子纸库

摘要:文章主要针对古籍修复中的用纸提出建立纸库和电子纸库,并对其如何使用和管理提出了具体的方案,为古籍修复工作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借鉴作用。

中图分类号:G2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3)02-0138-03

当今社会,随着国家对文化事业越来越大的关注与投入,对古籍保护工作的重视,使古籍修复事业得以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如何提高修复质量与速度。古籍修复质量的好坏与修复前所配补纸的适宜程度息息相关,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注重修复用纸的分类保存、快速查找,成为修复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笔者针对天津图书馆古籍修复实际情况,分析并具体探讨当前应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古籍修复工作的质量,以及纸库和电子纸库的建立、使用、管理等。

1修复用纸的分类

谈到修复用纸的分类,大家首先想到的无非就是书画纸张的分类,如:竹纸、麻纸、皮纸等。而笔者认为既然是修复用配纸就要遵循“修旧如旧”的古籍修复原则。修补旧书,事先必须找好配纸。配纸的质地、颜色、厚薄、性能必须与原书用纸相匹配,以求与原书叶浑然一体,如不能完全匹配,也要做到尽可能相近,力求最佳修复效果。“以旧修旧”自然是配纸的最佳境界,其修复效果不言而喻,许多老修书师傅利用多年积累,保存了许多古旧书上撤换的护叶、衬纸,收购没有价值的残旧古书,取其天头、地角等空白处用以补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收集古纸的难度越来越大,可利用的古纸其源渐缺。因此“仿古代旧”成为目前修复用纸的主要途径,即选用现代生产的古书用纸经染制加工成旧纸,用以补书效果也甚佳。笔者将古籍修复用纸分为古纸(不可再生)和新纸(可再生)两大类。

1.1古纸类(不可再生)

古纸顾名思义是古老的不可再生的纸,笔者定义为来源于古籍书上的纸以及现存少量清末生产的手工纸归为古纸类。何为古籍,广义的古籍应该包括甲骨文拓本、青铜器铭文、简牍帛书、敦煌吐鲁番文书、唐宋以来雕版印刷品,即1911年以前产生的内容为反映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献资料和典籍,狭义的古籍不包括甲骨、金文拓本、简牍帛书和魏晋南北朝、隋唐写本,而是专指唐代自有雕版印刷以来的1911年以前产生的印本和写本。

1.2新纸类(可再生)

新纸即可再生纸,是采用传统手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制出的古书画用纸。现代古书用纸根据材料、生产工艺、产地、外观特征可分成不同类别,在此不一一列举。

2建立古籍修复用纸纸库的意义

笔者所见,曾被收废品工人认为是一箱箱“破烂”的简易补纸库里堆放着的修复用纸,是否应引起同仁们的关注呢?看来建立一个既能适合纸张保存、又便于查找配纸的补纸库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以下笔者分别介绍实体纸库和电子纸库建立的意义。

实体纸库是用于存放古籍修复用纸,并具备恒温、恒湿、防光、防日晒、防尘、防污浊空气、防霉、防菌、防潮、防火等条件,同时拥有摆放整齐的开放式纸架的实用性仓库。对古籍修复者来说,配纸是一件非常繁琐、细致的工作,配纸的适合程度及时间事关最终修复质量的好坏和工作效率的快慢。对于实体纸库的建立,目前已有许多图书馆都做得很好,因此在这里对其建立的意义就不多做阐述了。

电子纸库是以数据库软件Foxpro6.0为平台创建的用来记录实体纸库内所存纸张情况,并具有快速查找配纸及记录原书纸张相关数据等多功能的纸张管理系统。电子纸库的建立让纸张的出入库管理登记电子化、规范化,库存情况明了化;将以往的进库找配纸的操作转移到了电脑上,把繁复的配纸、找纸转化为简单的电子自动配纸、图片对照等,这样大大缩短了配纸的时间,提高了修复效率。

3如何建立实用的古籍修复用纸纸库

3.1实体纸库的建立

较为完善的实体纸库是电子纸库的基础与保障,在此,以天津图书馆为例,对库存纸张的取样及样纸的管理做简单介绍。首先,对原始库存取样(纸张原大取整张两张,用以清楚了解纸张规格,以便以后购买,取样后拍照留存(为以后的电子库管理做准备,并给出流水号;其次,将取好的整张纸样其中一张裁出小样装入事先准备好的文件夹内并给出分类号,如:X-001(表示宣纸类001号),另一张整张纸样连同裁小样剩下的样纸一同放入另一文件夹内并贴上事先给好的流水号。如0001(见图1)。纸张大类的划分可依库存情况自行分类,如宣纸类、竹纸类、麻纸类等,也可依不同方法分类。纸样成册后可做电子化管理,并打印出纸样标签一一放入样纸册内。今后有新纸入库时同样做以上取样步骤。

叶旭红:论古籍修复用纸及纸库的建立叶旭红:论古籍修复用纸及纸库的建立图1纸样标签图样3.2电子纸库的建立

在电子化、信息化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今天,将电子化管理引入传统手工艺的古籍修复行业中已是必然趋势,目前对古籍修复档案的管理已有了较为完善的电子管理系统,而修复用纸纸库的电子化却迟迟没有见到,因此,笔者以天津图书馆为例简单介绍一下古籍修复用纸电子库的建立与应用。

3.2.1需求分析。建立较为理想、实用性强的电子纸库,首先,要确定其所需的功能。电子纸库主要是实现对实体纸库内纸张库存情况及出入库情况的管理。另外,具备通过简单的录入原书纸张各种数值能快速查找到所需要的配纸情况、存放地点等,以减少修复人员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再有还可以保存原书纸张分析的各种数据,给纸张研究留下珍贵的素材。

3.2.2纸库的设计与建立。我们了解了电子纸库所需的功能后,接下来对纸库的结构进行设计。首先为系统设计了“登录界面”(见图2),用以管理系统用户;其次,是“功能界面”(见图3),包括“库存管理”、“配纸查询”、“报表管理”三种功能;功能一“库存管理”包括“新纸管理”和“古纸管理”;“新纸管理”涵盖了“新纸入库”和“新纸领用”两项功能,其中“新纸入库”设计了两种情况下的入库,一是全新入库,另一是原有纸张的数量增加。因此,在新纸入库时,要做一个查询按钮,以满足实际需要。“新纸领用”界面的设计要通过“流水号”进行检索,选中检索结果后单击“领用”按钮,弹出“领用界面”“领用界面”包含字段:流水号;纸张名称;当前库存;领用数量:(可填项)(领用数量

4古籍修复用纸库的使用及维护(实体库及电子库)

古籍修复用纸实体纸库和电子纸库是紧密相连、缺一不可。实体库摆放整齐、架标明确是基础,因此,平时要做好日常的管理工作,确保纸库整洁。

电子库具体的操作将随“纸张管理系统”而操作,以指导各修复人员及库管熟练操作该系统。其流程如下:库管人员导入原始库存(需与实际库存及纸样编号一致),修复人员通过登录界面进入系统,成功配纸,检查系统配纸是否与做好的实体纸样一致、是否符合修复要求,如可用即根据系统或纸样标签所示位置进库取纸;同时库管在系统中作领用处理。月末、季末库管可根据需要打印相应报表,以备上报、留存。

以上是笔者在天津图书馆古籍修复用纸纸库的整理工作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及经过各方面的调查研究基础上设计的“天津图书馆古籍修复用纸纸库管理系统”,目前纸样册已在日常修复择纸中广泛使用,并得到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孟宪钧,陈品高.纸润墨香话古籍[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9.

[2]杜伟生.中国古籍修复与装裱技术图解[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3.

(编校:严真)

上一篇:《少儿图书馆(室)基本藏书目录》的实证比较与... 下一篇:我国宝卷整理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