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战友 第1期

时间:2022-10-07 07:32:54

人是不想面对别离的,因为人无法承受离别带来的伤感与哀怨。但是每年的此时,我的内心都是矛盾的,感情都是十分复杂的。因为这个时候,我将送走一批曾朝夕相处的亲密战友!又将面对无法回避的别离!

那不情愿的日子,还是在战友们的议论中来了。

战友,战友,亲如兄弟!兄弟将的别离将是怎样的一种伤心与痛楚呢?回首那记忆中的往事,想象即将别离的事实,甜美中有苦涩,留恋中与向往。弹指一挥间,那些历历在目的日子即将尘封于世。这是人世间怎样的一种哀愁啊!

三年的军营生活,尽管我们没有轰轰烈烈的业绩,但我们始终能立足本职岗位无私的奉献。我们将最为难忘的青春献给了部队,将满腔的赤诚与热血献给了国家。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我们一样无愧于祖国和人民的培养,无愧于军营几载的情怀,无愧于心!

几年前,我们因为绿色的梦,因为共同的理想来到军营。我们痛苦的与家人亲朋别离。如今,我们不得不忍受无尽的伤痛、凄楚与心爱的、朝夕相处的战友别离!这是人间少有的轮回啊!

宣布退伍命令了。全团的退伍战士全部集合在机关楼前。今天的部队与平常显得不一样,没有了口令声,没有了番号声。一首《送战友》正由扩音器里传出,传向营区的每个角落。今晚的夜色也分外的凝重,如同今晚的气氛一样让人艰于呼吸视听!军务股长在昏暗的灯光下用他沙哑的声音宣读着退伍战士的名单

他们在死一般的沉寂气氛中登上了即将开向远方的汽车。送行的我们一步一步的紧跟着故意放慢速度的汽车,不知是谁忍不住“啊”的一声哭了出来,随之而来的就是一片的痛哭声,声声让人心碎!

泪水留不住远去的行人,迅急的脚步也追不会离人远去的背影,一声声道别与祝福的话语,也难诉几载凝结的深情;送行的人群挥着手,流着泪。远去的人,流着泪,挥着手。“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情处”。这些面对苦累、委屈、甚至流血牺牲的军营男儿们都不曾流泪,但是,面对这种胜似亲情的别离,他们却都不能自己,放声痛哭,任泪水在眼前肆意的纵横。

汽车终究还是绝尘而去,消逝在我们留恋不舍的视野中,留给送行的我们无限的迷茫与淡淡的失落。掀起的烟尘模糊了我们的双眼,隆隆的汽笛声敲击着我们的耳膜,哭泣声声,击打着我们不安的心肺。送行的人群久久不肯离去,默默的站在那里。最后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一样是泪流满面的首长下达强制撤回送行部队的命令。

带着我们的留恋与祝福远去了。让我们稍感欣慰的是,他们几载军旅生活的瞬间还定格在连队的墙壁上,他们的音容笑貌还萦绕在我们身边,他们的精神还在感召着一批批战友。他们并没有远去,他们并没有离开,他们仍生活在我们谈笑中,生活在我们回忆里。

透过连队的门窗,我们仍然远望灰蒙蒙的烟尘,在烟尘中寻找那逝去的影踪,那生活的片断。此时此刻的我们,心是别样的疼痛!烟尘中还有我们的记忆,明天还有我们的期盼,留言册上还有他们的祝福与期愿。曾经,因为共同的追求与理想,我们有志青年,告别父母,来到部队建功立业;现在,因为部队建设发展的需要,曾经的我们,将告别我们的第二故乡,我们可爱的家!荣归故里,建设家乡;明天,因为我们都有一颗澎湃的心,都有远大的志向与报负,还将继续奋斗在祖国的大好山河中,去开创新的理想。

亲爱的战友们,让我们将祝福送给风儿,让她将爱带给远去的战友,带给祖国人民;让我们将别情藏在心中,将离愁转化为工作动力,共同努力去开创未来,期待相聚的明天吧!

刀锋:朋友们,离别是为了下次相聚,请不要沉浸在对往日的追忆里,也不要伤心在难舍的别离中,还有更多的工作等待我们去做,不论在哪里、做什么,成绩就是对朋友的最好思念、最好的表达。如果还有伤心的力气,何不把工作干好呢!等到重逢的那一天,再让我们一起回首当过兵的日子吧。

[刀锋信箱]

刀锋:朋友们,大家好!这段时间有许多朋友来信来电,询问关于武术和专栏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今天,我将朋友们来信进行了整理,先集中回答来信比较早、比较急切的四个问题。请各位朋友注意阅读。

第一个问题:江西九江的小飞、湖北武汉的贺尽忠等朋友来信说:很长一段时间杂志里不再有“评刊表”了,我们非常想把自己的想法与愿望通过评刊表对各位老师说,但是没有表我不知从何说起,又担心自己说得没有条理、没有针对性,请刀锋大哥帮忙关注一下此事。

刀锋回答:首先我代表编辑部的各位老师向关心我们杂志与专栏的朋友们表示感谢。很难得我们的读者朋友们这么细心发现这段时间杂志里没有夹带“评刊表”。在这里,刀锋想对朋友们说,对本刊或本刊内的专栏及内容进行评论,不一定非要依据“评刊表”,你们可以将你们的想法、观点通过写信的方式寄给我们,将语句理顺、意思表达清楚就行。同时,你也可以复印杂志上中夹带的“评刊表”或印在杂志上的“评刊表”进行评论。你们可以根据自己想法,提出批评或改正的建议。每隔一段时间,我们便会综合整理广大读者朋友们的来信,进行分析研究,看看你们提出的观点是否合理可行。如果可行,我们就会按朋友们需求进行必要的修正、调整的。但毕竟我们办刊、办专栏已经不止一天两天了,这样一种相对固定的模式,是得到大多数朋友的认可与接受的,是不可能做出大规模的改变的。或许我们在制作或编排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误差,与读者心目中的想象当中还有差距,我想我们编辑会努力的去追求完美的效果的。朋友们的建议我们也会在工作中不断的提炼分析的,不管有没有“评刊表”,刀锋还是非常希望朋友们能关心杂志与专栏的成长进步,你的意见我们一样会重视的,不知道这样的解释大家是否满意。

第二个问题:最近还有不少读者与作者朋友反映:说我们非常喜欢《搏击》杂志和专栏。为了这本杂志各位编辑老师是煞费苦心,让我们十分的敬仰你们的辛勤劳作。但我们还有自己的想法:就是杂志创办这么久了,有了这么多固定的读作者群体,是我们这么多年来积累的优势所在。请问各位编辑老师,我们能不能组织一次作者或读者或者是两者结合的笔会,让我们更好的交流,更好为杂志献计献策,让杂志变得更完美,让作者队伍的水平进一步提高。

刀锋回答:一些时尚类的刊物及一些媒体确实组织过这样的活动,有的叫做采风。这种形式的好处是可以集思广义,广开言路,让杂志或媒体的内容更加适应需求,让作者与读者无限制的接近,无距离的交流。作者朋友们面对面的交流,对如何宣扬武术,传承武学,解决武术面临的困难,如何提供读者需求的优异稿件都可以形成比较合理统一的意见。读者与作者朋友面对面的交流,可以直接反映读者群体的需求,可以直接对一些作者的文章进行评论,也有利手作者有针对性的提供文章,有利于作者如何从读者角度去看待去评论撰写文章,如何改变自己写作方法与写作风格,更好的适应读者口味。可以说,组织这样一次笔会,对作者、对读者、对杂志、对武术都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我们也要立足杂志的现状去考虑,武术杂志本身与其它娱乐性的期刊杂志就不一样,不如她们有广泛的读者群,有良好的市场效益,不如她们有雄厚的物质基础保障等等,种种的不能可比性,决定了我们做事都要从实际出发,结合我们自身的条件出发,现在这种状况,我们尚不具备开展此类活动的条件。当然这个建议我们会考虑,如果考虑成熟,条件也允许的话,我们会努力办一个这样有众多好处的笔会的。希望我们能有相见的一天。

第三个问题:最近随着老兵的退伍,新兵也从四面八方涌入军营,为部队注入了新鲜血液,但是最近不少在军营负责带新兵的骨干来信说:新兵入伍快一个月了,通过一个月的观察,发现这些新兵非常的不能吃苦,无法适应部队的体能训练,对于以后的高强度的专业训练恐怕更不能适应,请问刀锋大哥有什么好的办法加以解决。

刀锋回答:现在的新兵训练生活已经展开,当然随之也就出现了各种问题,比较集中的问题就是反映新同志不能吃苦。现在的新兵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部队吃不了苦,受不了累,对待训练特别的消极,不知该如何是好。关于新兵吃不了苦的话话题,尽管我们还没有谈过,但是在部队里讲这是一个通病。有的新兵不仅不能吃苦,有的根本就不想吃苦。这里,我想我们作为带兵人,首先要进行深入的思想教育,来到部队,我们是锻炼自己来的,不是到这里来享受,享受也就不来部队了。而且我们曾在家里所的优越条件都不是我们用自己的双手通过自己的劳动来创造的,是不可靠的。今天,我想通过一个特殊的方式来解答这个问题。在我新兵的时候,我曾经摘录一段文字,用来告诫自己要作好吃苦的准备,现在把它登出来用来告诫那些不能吃苦,也不想吃苦的新兵兄弟,不能吃苦那将是怎样的一种后果。

上一篇:军警制暴术中的搜身与押解 下一篇:八极拳理论研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