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金税”数据加把锁

时间:2022-10-07 06:37:06

给“金税”数据加把锁

江苏省“金税工程”自1994年开始立项以来,紧跟国家税务总局,从基本的电算化报表录入,到今天大数据支撑供给侧的营改增全行业覆盖,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历程。

随着财税体制改革步入蓝海,税务核心以及关联业务系统也是呈爆发性增长。

截止到2015年10月,各级关联子系统超过230余个,已经基本完成了集约型向分布式、集中化并存的过渡。税务行业的数据库系统作为存放数据的关键聚集体,其安全性关系到全省税务各级税收业务的流转,如何有效地保证核心业务数据的安全,防止敏感数据被窃取、被篡改,实现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已经成为我们必须直面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税务数据

面临三项安全风险

现阶段,税务数据面临的安全风险包括PMI权限分散、用户细化认知度不足和高等级业务难以快速溯源等。PMI(授权管理基础设施)权限分散, 现阶段税务CA(认证授权)体系构建基本成熟。但是现有业务系统侧重点差别大,关联流程复杂,PMI基本属于各自为政,而且随着人事管理体系的新要求,处室人员的交叉轮岗成为新常态,系统管理员稍有不慎就会发生张冠李戴的现象。税务每天和数字0到9打交道,但牵动的却是国计民生,缺少统一的PMI配置已对我省税务数据安全构成隐患。

用户细化认知度不足,征收、稽核、票据管理等核心系统基本采用典型三层架构部署,但对用户身份识别普遍采用扁平式单元化方式进行校验,多年前应用系统考虑兼容性和倒金字塔架构,在后续区域划分和角色的细化方面弱势明显,导致数据库认证用户缺乏辨识度,很难直观列出异常的访问和操作。

高等级业务难以快速溯源。随着管理精细化和税收科学化的要求,税务执行细粒度是今后发展的趋势,各业务处室的工作量也日益攀升,数据稽核、项目审批等一系列环节都增加了发生差错的可能性。目前对于高等级用户,由于行政权利的划分弱化了审核与制衡的职能,使得可控机制在某种程度上门户虚掩,存在着误操作抵赖,越权访问等安全风险,高等级业务难以快速溯源。

税务数据库防护总体设计原则

设计税务数据安全的三权分立机制,实现对管理员、审计员、操作员的权限划分,各角色用户只能在其权限范围内进行操作,同时对整个操作进行自身审计。

税务的核心业务需要7×24小时运行,网络架构不能随意变动。因此,税务数据库防护的设计必须适应多样化、复杂化的环境,防护设备的部署,除拦截模式外,需尽可能采用网络监听和预解码技术,部署过程中不能对原有系统造成影响,即无需在客户端或服务器端安装,也无需在整个通信链路中串联设备改变原有通信方式。

对于核心数据库的操作,防护规则需要细化到指令、表名、视图、字段等粒度,同时要能够探测数据库返回的错误代码和响应时间,这样一方面能够对诸如税务执行、收入预测等关键数值进行重点关注,另一方面也能够在数据库出现错误时及时响应,避免由于逻辑故障而造成业务损失。

省级税务应用系统繁多,需要数据库防护符合SQL-92标准,满足对Oracle、DB2、Microsoft SQL-Server、Sybase、Mysql等常见数据库系统的审计;同时由于业务系统对数据库的I/O不均衡,突发性、集中性操作非常多,这就要求数据库应用防护系统需要具备较高的性能。

税务数据库防护建设的效果和意义

要直观掌握税务核心业务系统运行的安全状况。税务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对信息管理部门来说,数据库防护能够直观地提供业务流量监控与审计事件统计分析数据,能够切实反映数据库的安全状况,为核心数据守好第一关。追踪溯源,便于事后追查原因与界定责任。而统一集中式可以进行扩展管理,可满足合规性要求,生成审计规范文档随着政务公开、预算决算公开,作为省级税务部门,已经面临一种或者几种合规性要求。

上一篇:基于云空间的教学方法探讨 下一篇:瞧,我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