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情境,给学生以积极体验

时间:2022-10-07 06:36:04

巧设情境,给学生以积极体验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强调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维度来实现教学目标,而其中的“过程与方法”突出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成为获得学习方法和能力发展的过程。这一维度目标从现代课程观出发,认为课程不再是学科的总和,而是“体验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提出并形成新知识的过程。学生是课程实施中的主体,他们在这一过程中的体验本身就是财富,将会对其未来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度目标的实现,更需要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获得。因为思想品德课程的体验学习是在具体情境中发生的学习,是学习者将自己的身心投入到与外部世界或内部世界的交往过程中获得的感受、体味和领悟,生成情感与意义的一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体验学习的过程,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心灵,有利于张扬学生的生命力,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和谐发展。

思想品德体验式教学,可以从实践体验、心理体验和情境体验等方面着眼。情境体验的主体是学生,而情境的创设则更多依赖于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有意为之,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的预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旨在呈现形象的场景,以引发学生体验的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营造一种快乐、宽松、民主、和谐的情境氛围,调动学生体验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学习的幸福感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及同仁的经验,认为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体验积极性,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一、巧用故事创设情境,调动学生体验积极性

好的故事具有生动的情节,易激发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积极体验的兴趣。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过程需要,选择适合的小故事创设教学情境。如在教学湘教版七年级上册“走进中学”的《拥有好心情》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验“改变认识”可以调节人的不良情绪,笔者给学生呈现了“棺材与官财”的故事。两个秀才在赶考的过程中,同时遇见了出殡棺材,甲秀才认为遇见棺材会倒霉,心中闷闷不乐;乙秀才则非常高兴,认为棺材即官、财,遇见棺材肯定会升官发财,是好运气。结果,当年科举,甲秀才闷闷不乐地参加科举名落孙山,乙秀才则心情舒畅地参加应试金榜题名。故事呈现完之后,学生会心地笑了。笔者适时地问:“为什么两个秀才结果不一样?从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引导学生体验。学生在这样轻松的情境中,结合自身的经历,积极参与体验,在体验过程中明白了道理,掌握了方法,促进了教学的有效性。

二、巧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创设情境,调动学生体验积极性

主要是利用视频、歌曲、图片,让学生身临其境,变抽象为形象,增强感性认识,产生共鸣,进行积极体验。如在教学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相处之道》的“亲子之间”教学内容时,为了化解亲子矛盾,实现亲子和谐,让学生自觉孝敬父母,笔者从网络上下载了一段产妇剖宫产的视频,并配上歌曲《妈妈》以及一位母亲写给儿子感人的信,整合成课件呈现在课堂上。看完课件后,很多学生当场泣不成声。这时笔者适时地发问:“同学们,现在你最想对妈妈说什么?今后你将怎样对待自己的父母,请把它写下来,送给自己的父母,并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做一件事,来回报自己的父母。”因为已经有了前面的情境体验,学生的情绪被感染了,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目标也得以很好地实现。

三、巧用角色扮演创设情境,调动学生体验积极性

角色扮演活动形式可以是小品、模拟辩论会、小型学生生活情景剧等多样的表现形式。通过这些形式多样、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地参与体验。如在教学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相处之道》的“师生之间”的教学内容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师生沟通的意义,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剧:晚自习,三个平时表现不是很好的学生正在讨论一道数学题,正好班主任兼数学老师走了进来,当场对他们进行了批评。很显然这三个学生被老师误会了。甲同学被误会后,从此再也不喜欢班主任的课,并处处与班主任对着干,结果期末成绩一落千丈;乙同学觉得很委屈,但又不想将真相告诉老师,从此闷闷不乐,觉得学习没意思,最后辍学了;丙同学认识到老师的出发点是为了自己好,事后告诉了老师真相,老师向他道了歉,于是丙从此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学习进步很快。笔者找了四个学生分角色在课堂上出演了这个情景剧。因为这些事在现实生活中就曾发生在学生身边,所以很容易引起学生共鸣,促进学生进行积极体验,并使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获得了情感的升华,明白了师生之间需要沟通。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的途径还有很多,形式也是灵活多样的。但无论采用何种形式,体验的内容都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考虑学生的需要,并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学生在体验中有收获,有快乐,让学生自觉地学习。

上一篇:让政治课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 下一篇:近十年来中学历史课程改革问题研究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