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品文 提领而顿

时间:2022-10-07 06:31:42

《只拣儿童多处行》(苏教版第十册)是现代儿童文学作家冰心的一篇游记散文。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中,我发现了几个精彩的片段,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

【片段1】

出示:你们知道冰心奶奶吗?选择一个方面,用一两句话介绍一下吧。

1.作者生平;2.作品风格;3.主要作品。

生1:冰心,我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

生2:我读过冰心奶奶的《小橘灯》《再寄小读者》。

生3:冰心奶奶热爱儿童,她说过: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只有孩子。

生4:冰心的作品歌颂母爱、童真,文笔清新秀丽,委婉柔美。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是诗歌鉴赏常用的方法。借助了解作者思想情感、人生阅历、创作风格等来把握文本的思想内容,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苏教版教材在本文之后设置了“作家卡片——冰心”,为学生了解本文作者打开了一扇窗。用好作家卡片,了解作者,是教学这篇散文良好的切入点,能帮助学生迅速走进文本,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知人品文,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深度和厚度。

【片段2】

出示:自由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 只拣儿童多处行,作者在颐和园内主要游览了哪些地方?那里的儿童多吗?画出相应的词、句,组内读一读。

2 作者为什么要挤进颐和园?

生1:作者主要游览了知春亭畔和玉澜堂。知春亭畔儿童太多啦,玉澜堂本来儿童不多,后来围了一群孩子观赏海棠花。

生2:我补充一下,作者还游览了湖边。那里的儿童也很多。

师:是啊,湖边儿童很多,“在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

生3:作者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出来,感觉这情景实在有趣,所以笑着下了车,挤进颐和园。

生4:我有补充。作者本来不准备去颐和园的,是路过的,因为热爱儿童,临时决定进去的。这里交代冰心奶奶游园的原因。

师:太棒了,你竟然摸透了冰心奶奶的心思!

散文形散而神不散,“只拣儿童多处行”既是课文题目,又是贯穿全文内容的红线。百度百科“冰心语录”共列出冰心语录14条,“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排第三。在古人眼中儿童是懵懂无知的,赏春、惜春、伤春是文人骚客的高雅行为,所以说“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作者反其意而用之,表明自己的观点,“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这既是作者的妙手偶得,又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在作者眼中最可爱的只有儿童,有了儿童春天才更烂漫,更具旺盛的生命力。儿童是春天的使者,儿童就是“春天”。教学中必须紧紧扣住这条红线,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

上述案例中,执教老师没有简单地要求学生按作者的游览路线,画出表明作者行踪的词语,再给课文分段。而是通过两个问题引导学生紧紧扣住作者的心路历程梳理文章脉络:一、因为儿童多,挤进颐和园(1、2节);二、知春亭畔、湖边欣赏群童赶春(3、4节);三、玉澜堂内,与儿童对话,花童相映,感悟“春天”(5~8节);四、“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9节)。这样处理举重若轻,特别是第二个问题的设计,看似信手拈来,其实别具匠心,让学生浑然不觉中整体把握了文章的结构,抓住了这篇散文的“领”。

【片段3】

出示:1 文中哪两处具体写了作者“只拣儿童多处行”?反复朗读这些句段,体会冰心奶奶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生1:我们笑着下了车,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

生2:我觉得这句话有3个词用得很好。“笑”,说明冰心奶奶愿向儿童多处行;“迎”说明冰心奶奶乐向儿童多处行;“挤”形象地说明冰心奶奶只向儿童多处行。

师:了不得!你像贾岛一样善于推敲。

生3:我有补充。这一段开头的感叹句“这情景实在有趣”一定要读好,我给大家示范一下。

生4:还有一句。沿着湖边的白石栏杆向玉澜堂走,在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

师:冰心奶奶为什么“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

生5:冰心奶奶老向孩子多的地方走,总是被撞。

生6:撞的次数多,冰心奶奶觉得好玩,乐意被撞。

师:你能将冰心奶奶兴致勃勃挤进颐和园的情趣读出来吗?

知其人,观其行。要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品味“言”外之“意”,品读作者的言行是十分有效的途径。案例中,教者扣住课题,让学生找出文本中具体写“只拣儿童多处行”的句子,引领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笑着”“迎着”“挤进”“撞个满怀”品味出冰心奶奶对儿童的喜爱。儿童是敏感的,儿童是善于发现的,只要引导得当,言外之意、话外之音,儿童是乐于感悟的。“悟”后再“读”,教学效果很好。

【片段4】

出示:自由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小组讨论,在冰心奶奶眼中,花儿与儿童哪个更美?

生1:花儿关。“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把海棠花比作“几座喷花的飞泉”,这个句子写得太美了。

生2:我同意,好一树花的海洋!美不胜收。

生3:我们组有不同看法。这一部分重点写了儿童,写花的一节只有2行字,写儿童的却有5行字。我们认为在冰心奶奶的眼中儿童比花美。

生4:是啊,冰心奶奶赏花可以到香山去,她来颐和园是冲着儿童来的。

生5:冰心奶奶用“忸怩”“低头玩纽扣”写出女孩的文静羞涩,“笑着”“就是开得旺嘛”写出男孩的天真、大方。在冰心奶奶眼中儿童比花儿更美。

在冰心奶奶眼中,花儿与儿童哪个更美?这真是一个很特别的问题!听课时觉得有点另类,课后与执教者探讨,执教老师的观点让我豁然开朗。执教老师认为:这篇散文表达了作者对儿童的热爱,“花儿和儿童一样,在春天的感召下,就会欢畅活泼地,以旺盛的生命力,舒展出美丽的四肢,使出浑身解数”,“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着也快乐”,作者乐其中之乐。在这里,赏花是引子,与儿童对话是重点,春天美,儿童更美,儿童多处,春光烂漫。儿童是天使,是春天的使者,是祖国的春天。

阅读一篇美文,如同欣赏一位美人,需整体观照。指导小学生品读《只拣儿童多处行》这样优美的散文,知人品文,提领而顿,有助于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体悟作者热爱儿童的拳拳之心。

上一篇:“词串式”阅读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如何把音乐融入“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