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功夫到 效果自然妙

时间:2022-10-07 06:16:50

只要功夫到 效果自然妙

“2013年江苏省初中数学青年教师优质课观摩与评比活动”在南京师大附中新城初中举行,我和来自全省各大市的800多名教师一起现场观摩了本次比赛.参赛教师亲切的笑容、生动的教学语言、新颖的教学设计、活泼的教学氛围、灵活的师生互动,给参会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近距离地感受了优秀教师不同的授课风格和独特的人格魅力,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师、不同的设计、不同的生成、不同的效果,但每节课又散发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只要功夫到,效果自然妙.

一、用“微笑”传递真诚的信任

这次听到的课一共分两个课题:八年级下册《6.1函数》、九年级上册《5.3圆周角》.我共听了七位教师的优质课,无一例外的是他们都带着亲切的笑容走上了讲台.听课过程中我也能时刻感受到教师的亲和力和授课时丰富的课堂评价以及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授课中他们的语言表达简洁明了,语气又很亲切,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如来自江阴的王俊蓉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以亲切的笑容,抑扬顿挫的声调贯彻课堂始终,对每一个回答问题的学生,她都能准确地提炼出这个孩子的观点,并能够恰如其分地肯定其闪光点,让孩子从一次次的思考中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和学习的快乐.这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把我也带入了课堂教学的情景,我好似学生中的一员.在这样声情并茂的语言的带领下,我真切体会到了“爱”驻课堂的魔幻魅力,这也是我向往的境界.

二、用“生活”创设有趣的情境

数学情境的创设,必须做到合理、有趣,才能有效.所谓合理,是指针对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实际性,创设的情境要有合理的程序,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所谓有趣,是指针对学生心理特征和其生活经验,创设贴近学生生活,易于激发兴趣、调动情绪、集中精力的情境.本次大赛的一大特点是在创设数学情境部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如,江阴市王俊蓉老师的课的引入部分:“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中,老师带着儿子到南京某水坝游玩……”王老师授课的学生是南师附中新城初中的学生,他们就生活在南京,因此对此水坝很熟悉,这句话一下子就引起了师生间的共鸣,把他们拉到了现实的情境中去了.可贵的是,整节课以旅游的经历为主线,讲述了在游玩过程中,发生了如:汽车加油、与儿子玩“火柴棒搭小鱼”游戏等一系列与变量有关的情境,以及从每个情境中提炼出与函数定义紧密相连的内容,从头到尾以讲述故事的形式,有趣而生动地渗透了函数的定义,才有了学生后面精彩的总结.这真是水到自然渠成,赢得了听课师生的一片掌声.

三、用“载体”析透知识的生成

传统的教学,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忽略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次省优质课上的选手的理解却让人耳目一新,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知识与知识之间环环相扣的优美.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无锡塔影中学华琳老师的《5.3圆周角》这节课.她借助几何画板向学生展示了同弧所对的三种角的不同情况:当角的顶点在圆内时,角的大小是随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的;当角的顶点在圆外时,角的大小也随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只有当角的顶点在圆周上时,角的大小是固定不变的,是个定值.这让学生感受到了本节课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以及必要性,体会到了数学知识发生的相对起始阶段,紧接着再讨论采取什么办法研究圆周角的这个固定不变的数值.层层递进,逐步深入,让学生体会知识的发生过程,积累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这是学生能力得到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次优质课展示活动中,南京市孝陵卫中学的李琛老师也运用多媒体恰到好处地展示了知识生成的一个重要环节:圆周角的分类讨论.这些都让我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技能这个低阶目标上,应更多地关注过程目标即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这是一个高阶目标,学生只有经历观察、操作、交流等一系列活动,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才能促使其良好的数学素养慢慢形成.

四、用“实例”渗透数学的思想

在当前的应试制度下,对于很多教师而言,课堂上可能更关注学生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这个目标是学生相对比较容易达成的,更是在短时间内可以小幅度提高的,所以他们不愿关注数学思想的渗透,觉得太浪费时间.这次优质课展示活动,南京市孝陵卫中学李琛老师的《5.3圆周角》这节课让我的心灵备受震撼.此课从开始的复习引入就站在了较高点,复习了点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自然会让学生联想到数学的分类思想,为后面研究圆周角埋下伏笔.在研究圆周角大小的过程中,李老师首先让学生自己在学案上画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结果大家画出了无数多种,进而提出问题:“我们要一个一个地去研究吗?”显然,学生明白这是不可取的.但是,又想不到明确的方案.这时的李老师问:“你所画的圆周角在什么位置时很容易得出它的大小?”这时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出了当圆心在圆周角的一条边上时(图1),很容易得出此时的圆周角大小.李老师不失时机地又引出了一个数学思想方法:从特殊到一般.研究完了这种特殊情况,其余位置的圆周角又该怎么研究呢?李老师并没有立刻告诉学生分三种情况讨论,而是让学生自己举出几种他们认为具有代表性的图形,分别得出圆周角的大小.李老师又结合几何画板,让圆周上的角动起来,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他们又举出的四种情况,其中有两种是重复的,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同弧所对的所有圆周角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圆心在圆周角的一条边上(图1);圆心在圆周角内部(图2);圆心在圆周角外部(图3).

研究这三种情况就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可见,正确地分类讨论是多么重要.现场听课的教师和学生顿觉轻松很多,也不由自主地赞叹李老师整节课能贯穿始终地关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真是“润物细无声”.当时很多听课的教师都发出感慨:“数学思想方法才是真正的灵魂!”听课的我也深深地体会到,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我们必须提高自己的立足点.不能仅仅满足于眼前的帮助学生暂时提高成绩,而忽略了更重要的东西――学生的长远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

五、用“课本”作为教学的依据

静下心来去仔细研究课本设计大师们的意图,真正理解其中的奥妙.省优质课的选手们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我认真统计了一下选手们选择的例题和练习,基本都来源于课本,如《5.3圆周角》一节中,选手们认真地研读课本,例题都是课本原题,还原了课本设计者的意图.课本原题完全可以解决本课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即知识的巩固和形成,教材的内涵关键还是看教师如何去挖掘和应用,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另外,题目拿出来就是要学生会解,而不是教师故弄玄虚,体现教师水平.如果出示一题目,学生鸦雀无声,说明该题太难,教师课前没有备学生,并不理想.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课本才是我们的法典.如果觉得课本无味,那绝对是我们对课本研究得不够.

这次优质课展示活动,大大促进了学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提升,夯实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我们将以选手们为榜样,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扎扎实实地苦练基本功,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上一篇:多模型结合分析比较细胞分裂 下一篇:浅谈高中化学计算机辅助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