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对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治疗观察

时间:2022-10-07 06:12:53

[摘要]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74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确诊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38例、对照组36例。观察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每天12.5mg,睡前服用,对照组给予黄体酮4mg、己烯雌酚0.5mg治疗,每个月经周期服用22天。两组均服用3个月并随访半年。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复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4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8,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9.39,*P

[关键词]更年期功血; 米非司酮

[中图分类号] R711.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0-170-01

功能性子宫出血通常是由于患者神经内分泌功能调节紊乱所导致的非正常性子宫出血[1],常多见于更年期妇女。其临床表现多为无规律性出血,常可导致患者出现一定程度贫血或继发感染等,从而严重危害了更年期妇女的健康状况。米非司酮作为孕激素受体的拮抗剂,临床上较多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治疗。现我院对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进行了随机对照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妇科于2008年6月~2009年12月收治的74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年龄为46~54岁,平均年龄为(49.3±2.9)岁。所有患者均有月经周期缩短、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等临床表现,且都有一定程度的贫血。所有患者均行诊断性刮宫等检查排除患者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息肉等器质性疾病。所有患者均无心电图、肝肾功能检查均无明显异常,并自愿进行药物治疗。将74例根据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38例,对照组36例。两组在患者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每天12.5mg,睡前服用,对照组给予黄体酮4mg、己烯雌酚0.5mg治疗,每个月经周期服用22天。两组均服用3个月,且每个月门诊复查一次,治疗3个月后随访半年。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复况。

1.3 观察指标

观察用药后患者临床症状变化情况;监测激素浓度如卵泡刺激素、雌二醇、黄体生成素等变化情况、复发率等。治疗3个月后进行疗效判定,其中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月经量、经期长短均正常者,视为治愈。患者临床症状有改善,但改善不明显者,视为好转。患者临床症状未见改善甚至有加重趋势者视为无效。治疗有效包括治愈和好转。

2 结果

2.1 治疗3个月后两组疗效比较

如表1所示,观察组38例中治愈23例,好转11例,总有效率为89.47%;对照组36例中治愈7例,好转14例,总有效率为58,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9.39,*P

表1 治疗3个月后两组疗效比较

注:与观察组相比较,X2=9.39,*P

2.2 治疗3个月后两组激素水平比较

如表2所示,治疗3个月后两组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下降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雌二醇、孕酮下降程度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

表2治疗3个月后两组激素水平比较

2.3 随访

两组所有患者均获得6个月随访。观察组随访期间内有3例患者再次出现不规则流血,2例患者出现了绝经,1例患者月经稀发,月经量减少;其余患者月经呈正常状态。对照组随访期间内有10例再次出现不规则流血,2例绝经,5例月经量减少。观察组随访半年了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3 讨论

功能性子宫出血是妇科常见病,通常给予雌激素和孕激素序贯治疗,但其副作用大,服用时间长可致子宫内膜癌等[2]。目前临床上常单独或联合应用米非司酮进行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3]。从本研究结果看,米非司酮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9.39,*P

总之,从本研究看,口服米非司酮能使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患者月经规则或诱发闭经,经量减少,是冶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刘冬娥.女性围绝经期的生殖和病理变化[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20(8):473-474.

[2] 赵颖.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I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8(l3): 123-124.

[3] 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30-333.

上一篇:力月西联用吗啡在ICU病人中的应用 下一篇:雷贝拉唑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