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抽搐电休克疗法治疗难治性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HAMD评分的影响

时间:2022-10-07 05:59:40

无抽搐电休克疗法治疗难治性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HAMD评分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R7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1-0-01

患上难治性抑郁症后,患者病情通常会反复发作,予以展开无抽搐电休克技术,通过充分控制病情、防止疾病发作,从而促进转归。为了解无抽搐电休克技术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状况,该研究通过抽选94例因患难治性抑郁症而于2015年01月-2016年12月进入本院的患者,旨在改善其HAMD计分,提升救治工作专业性。

1.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通过随机抽选94例因患难治性抑郁症而于2015年01月-2016年12月进入本院的患者,参照两种疗法展开随机分组。45例Ⅰ组内,23岁-52岁,均值(34.4±10.22)岁;26例(男):19例(女);病程:4周-29周,均值(13.3±6.66)周。49例Ⅱ组内,22岁-53岁,均值(35.1±10.11)岁;28例(男):21例(女);病程:4周-30周,均值(14.0±6.12)周,给予两组病程时长、性别结构以及年龄等资料展开比较,(P>0.05)。

1.2 方法

45例Ⅰ组内施以保守疗法:给予患者用药氯丙咪嗪,每次20.0mg,每天三次,口服用药,持续性用药4个星期。同时,49例Ⅱ组内则施以无抽搐电休克技术:(1)展开治疗前,嘱咐患者禁食,约8h左右,并对其血压值、体表温度值、呼吸频率及其脉搏频率等展开专业测定,同时嘱咐患者排空膀胱。(2)指导患者维持仰卧状,准确连接脑电电极以及心电电极后,观察患者麻醉质量。(3)当患者肌肉组织达到完全松弛标准后,予以面罩吸氧,并以患者年龄结构为指标,对电刺激量合理设定。(4)无抽搐电休克技术实践频率是每周三次,于周一、周三以及周五进行,均于上午展开,以12次作为一个疗程,均坚持展开两个疗程的治疗。

1.3 疗效标准

(1)疗效。以HAMD减分水平作为评估标准,对所选患者疗效展开客观评估。治愈:HAMD计分降低幅度大/等于75.00%;显效:HAMD计分降低幅度介于50.0%与74.0%间;有效:HAMD计分降低幅度介于30.0%与49.0%间;无效:HAMD计分降低幅度不足30.0%[1]。(2)HAMD计分。以HAMD计分标准为指标对所选病例抑郁状况展开评估,得分与抑郁程度之间呈正比。

1.4 数据统计

选用SPSS20.0软件展开本次工作,94例患者临床效果以“n/%”进行研究,同时HAMD计分由 “(x±s)”展开分析,对两组计算值、统计值进行比对,若存在差异,(P

2.结果

2.1 对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展开不同治疗方案后临床效果

45例Ⅰ组内总有效率51.11%(23/45),49例Ⅱ组为75.51%(37/49),(P

2.2 对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展开不同治疗方案后HAMD计分

展开治疗工作前,两组HAMD计分比对,(P>0.05);展开治疗工作后,Ⅱ组HAMD计分明显比Ⅰ组低,(P

3.讨论

黄雄[2]等强调,抑郁症类型中,难治性抑郁症所占比例较高,该疾病除了会反复发作外,还可能使患者出现自杀行为,所以要引起重视,通过对其进行专业防治,从而防止患者自杀,以充分促进其转归。一般而言,患上难治性抑郁症后,患者通常会有意志力降低、情绪低落以及思维迟缓等现象发生,当病情愈加严重后,患者人格也可能会随之发生巨变,因此要及时展开无抽搐电休克技术[3]。

无抽搐电休克技术本身属物理疗法类型,在具体实践中,患者处于全麻状态,通过合理设定电流量,在对机体大脑结构展开刺激的基础上,诱发癫痫现象发生,从而实现对机体病情的充分控制,以进一步改善机体HAMD计分。本次对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展开不同治疗方案后,49例Ⅱ组内总有效率75.51%(37/49),比45例Ⅰ组的51.11%(23/45)高,(P

综上所述,当难治性抑郁症患者接受专业治疗时,建议以无抽搐电休克技术作首选方案,除了能充分提升救治工作效率外,同时还能改善机体HAMD计分,所以实践价值值得肯定,推荐选用。

参考文献

[1]鲍枫,姜玮,李艳茹,等.改良(无抽搐)电痉挛疗法对老年期抑郁状态的疗效及对血压和心率的影响[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4,13(12):887-890.

[2]黄雄,何红波,张春平,等.氯胺酮为麻醉剂的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难治性抑郁症患者血清 BDNF 水平的影[J].广东医学,2014,35(16):2606-2608.

[3]任艳萍,姜玮,李艳茹,等.不同刺激电量无抽搐电痉挛治疗抑郁发作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6,25(8):713-717.

上一篇:麻醉前后导尿时机选择的护理研究 下一篇:脊柱区筋膜炎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