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影片《黑天鹅》的舞蹈特色

时间:2022-10-07 05:57:58

析影片《黑天鹅》的舞蹈特色

[摘 要] 一部有舞蹈特色的电影也是电影创作的一种需要。想要表现电影中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情感和思想,描绘人物心理的各种变化,就可以利用舞蹈的各种艺术表现力量,它包含了技巧、形式和内容的有机融合,与电影内容是一个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

[关键词] 电影;芭蕾;舞蹈特征;艺术形式

电影《黑天鹅》讲述了一个有关芭蕾舞的超自然惊悚故事。女主角是一个资深芭蕾舞演员(娜塔丽•波特曼饰),她发现自己被困在了与另一个舞者的竞争状态中。随着一场重大演出的日渐临近,许多的麻烦也随之加剧。并且她不确定竞争对手是一个超自然的幻象,抑或只是她自己出现了错觉,这种压力外加伤病,一直影响着她的发挥。总监启发她要释放激情,表现出黑天鹅的诱惑。在强大的心理暗示中,她似乎也滑向了黑天鹅的角色……

这部电影《黑天鹅》取得了第83届奥斯卡的多项大奖,网上网下对之的评论可谓蜂拥而至,真是百家争鸣,各说其词,各道其理,其中对女主角Nina因压力而内心崩溃进行的分析比较多,每个人都抓住了Nina最后心理扭曲的本质。很多人认为,看电影就是怀着一种高期待和自己理想的完美去看,每个人都可以各抒己见。的确,电影就是电影,不是现实。是一种把现实中不能实现的东西进行实现的手法,然后去渲染生活中的一种内涵。评价一部电影,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全方位地评价,《黑天鹅》 中人物心理的刻画,大段精彩的舞蹈设计,美轮美奂的舞美、灯光都堪称一绝。其中令笔者最震撼的是影片中大量的舞蹈表演,通过舞蹈来表现人物和剧情是这部电影的一个重要特色。

一部有舞蹈特色的电影也是电影创作的一种需要。想要表现电影中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情感和思想,描绘人物心理的各种变化,就可以利用舞蹈的各种艺术表现力量,它包含了技巧、形式和内容的有机融合,与电影内容是一个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

影片的主题是靠其特有的舞蹈语言来表现,其占有的深度和广度是检验舞蹈艺术对影片主题进行烘托的水平高低的标准。舞蹈语言的不同运用,就会生出不同风格的舞蹈作品。因此,如何在电影作品中组织和使用舞蹈语言,是我们要不断深入学习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一部优秀的舞蹈作品在舞蹈方面应遵循一定的审美规范。下面就分析一下《黑天鹅》这部影片的舞蹈特色。

一、舞蹈特色是影片内容的完美烘托

在《黑天鹅》中,导演运用大篇幅的舞蹈桥段来表现女主角内心的挣扎和蜕变。本片从芭蕾舞剧《天鹅湖》的故事里选择“黑天鹅”来做电影名字,所指引的讨论方向――邪恶,就已相当明确了。在这部影片中,导演达伦•阿罗诺夫斯基运用了芭蕾舞的古典因素和现代因素,为影片中白天鹅与黑天鹅的相互心理变化埋下伏笔。芭蕾舞讲究情绪、技巧、求轻、重跳跃的风格化技艺,总的特点讲究柔中有刚,先柔后刚,笔者相信编舞在创编这段舞蹈时一定很仔细地研究了芭蕾舞对情绪宣泄的特点。影片中Nina在表演白天鹅这个角色时运用的芭蕾舞蹈动作象征忧伤、高贵、典雅、纯洁。例如,大量的跳跃、优雅的旋转、脚尖与手臂的结合,此时舞者的脚尖是一种表现舞美的道具,所表现的内容就是为了突出白天鹅高贵、纯洁的审美特征。轻盈飘逸,呈现出脱离俗世、向往天国的姿态。而在演绎黑天鹅的舞段中,她所表演的芭蕾可谓热情奔放,那么风情撩人,舞蹈技巧也变得复杂多变,增强了舞蹈动作的炫耀性,用大量复杂的技巧来表现黑天鹅的张扬和妖媚。“足尖”这一芭蕾的特有变现形式则成了影片表现女主角灵魂的扭曲最好的工具。利用舞蹈的语汇去表现影片人物的思想内涵, 在电影史上并不鲜见,例如,电影《十面埋伏》 中“小妹”在击鼓的时候用中国传统的古典舞袖舞的舞蹈语言来表现她内心的压抑和对复仇的强烈渴望;电影《浪漫樱花》中,最后男女主角带领大群演员表演的para para舞,动作简单但动律感强,很有时尚感,体现出了影片主人公冲破世俗的束缚,追求到自由后轻松、喜悦的心情;电影《舞出我人生》则是用从简到繁的舞蹈语言去描述主人公从胆怯到勇敢面对的心路历程,由舞蹈作为媒介使两个年轻人共同奋斗,共同进步。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但《黑天鹅》和它们不同的是:由一个人来刻画两个极端的角色性格,使舞蹈语言作为一种必需的创作工具来烘托剧情,黑白天鹅的善良和邪恶在舞蹈动作中纠缠在一个人的身体里,在这个时候,芭蕾的各种舞蹈语汇就成了完美的媒介,让观众们直观地感受到角色心理的挣扎和对成功的欲望。舞蹈语言和影片内容达到了高度的和谐和统一,舞蹈语言作为一种创作工具淋漓尽致地诠释了影片所要表现的内容,而影片的成功也为舞蹈强大的表现力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双方互为衬托,缺一不可,将影片带入高潮。

二、舞蹈特色加强了影片对角色

进行深入另类的性格刻画

关于电影《黑天鹅》的剧情,简单说来,就是因“压力”诱发的精神分裂的个案。通过一个才华横溢的女芭蕾舞演员Nina,讲述一个正常善良人被心魔毁灭的故事。影片讲述一个围绕着纽约芭蕾舞的世界构建起来的心理惊悚传奇,Nina在她所在的舞蹈剧团拥有的是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出众的才华而使得她成为舞蹈界备受期待的明日之星,可是她却发现自己被禁锢在了一个由极具竞争力的阴谋编织出来的错综复杂的迷宫当中,同时也不得不与同一剧团中最有实力的新对手Lili正面交锋,随即,这位年轻的芭蕾舞演员经历了一场令人毛骨悚然的心灵之旅,她甚至还惊恐地发现,她在舞台上所扮演的“天鹅公主”的角色,竟然以完美的姿态融入了她的生活当中。

Nina 就像许多同行业的舞者一样,对她所从事的芭蕾舞表演全神贯注到了一种视如生命的地步,她和她那也曾做过芭蕾舞者的妈妈一起生活,她妈妈热情积极地支持着她对舞台事业的追求和雄心壮志……当极具艺术感召力和鉴赏力的导演决定换掉剧团中芭蕾舞的主要女演员Buth,为他们的舞台剧《天鹅湖》即将到来的表演季寻找一位新的舞者时,Nina当之无愧地成了他的第一选择。但是,Nina稳定的地位很快就受到了挑战,一个新加盟剧团的舞者Lili,似乎也给导演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让他开始变得举棋不定起来。

众所周知,《天鹅湖》需要的舞者不仅仅要有高超的芭蕾舞才能,还得同时具备“白天鹅”的纯洁优雅以及“黑天鹅”的狡诈和,Nina似乎特别地适合“白天鹅”这个角色,而Lili显然是“黑天鹅”的最完美人选,随着这两个年轻的舞者不断地为这个不可多得的表演机会展开激烈的竞争,她们之间的关系最终却演变成了扭曲、畸形的友情,Nina也开始不顾一切地挖掘隐藏在她内心深处的黑暗的另一面,甚至有可能会彻底地摧毁她。在这样的剧情支撑下,舞蹈成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另类地成为对角色进行心灵刻画的手段和媒介,舞蹈的美来得那么直接,舞蹈表现的丑陋和欲望也那么淋漓尽致,人或许本就不该那么复杂多面,Nina为角色分裂了自己,用灵魂和理智作为牺牲和祭品换来了艺术的辉煌,她似乎是在刀尖上起舞,那些展现舞蹈角色完美的心理压力,那些对自己人生的困惑,最终变成刀尖般穿透了她自己,她最后明白了自己理智已经崩溃,但是她不后悔,舞蹈就是她的一切。这个时候她自己已经不重要了,她惟一要做的是要向所有人宣告她的胜利,她的成功。影片的结局是Nina倒在辉煌的舞台上,在舞台上白天鹅和黑天鹅角色的对比碰撞通过舞蹈语言完美地呈现在观影人的眼前,角色的变化、心理的极度反差也通过舞蹈语言为我们阐述了Nina倒在自己分裂的性格中,从影片的舞蹈语言运用中我们感受到了女主角痛苦而不能自拔的心理变化。

三、运用影片的舞蹈特色来表现艺术的两面性

有一个问题,笔者一直在思考:是不是每个演员都有两个生命? 一个存在于现实的世界里,一个存在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中。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身份往往可能会使演员或者艺术家们纠结于自我的定位并且长久陷入其中而难以自拔。艺术的美需要有牺牲,需要有释放,需要有灵感,需要有载体,有些时候艺术是美的源泉,而有些时候艺术却需要美的承担者,演员只是美的实现者,这个时候当艺术要求你去展现美,去让所有人看到需要呈现的艺术,那么美丽不仅仅会是神圣、纯洁、不可侵犯的,而且还会是罪恶、引人犯罪、堕落的,童话故事中的美好结局并不是所有艺术形式都喜欢去利用的对美的表现形式,那种粉碎,那种天翻地覆,那种让以为自己对爱情坚贞不渝的王子被诱惑,去背叛,让美丽的公主去痛彻心扉、哭泣、万念俱灰,最终去投向死亡的怀抱的结局,更让人们体会到现实的残酷,艺术的魔力。让人们看到艺术家们不仅仅是那传统、纯真的白色公主,更可以是那邪恶、魅惑的黑色女王。

艺术可以那么善变、多面,它有的时候要演员只是做自己,有的时候却又认为演员本身是自己的障碍,它去要你改变自己,它要求你保守,又要求你放荡,最终Nina迷失了,哪个Nina才是真正的自己?艺术可以成就演员,却也可以毁灭演员的自我,白天鹅或许就是Nina本身,黑天鹅也许也是Nina的一部分,她一直以来那么压抑,像个永远长不大的小女孩,但是艺术要求她做那只邪恶的黑天鹅,她要像黑天鹅一样去颠倒众生,去让整个世界拜倒在她的脚下。艺术的两面性在Nina身上达到了完美的结合,但Nina却因此失去了自我,艺术的美来得那么快,去得也那么快,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和残酷。每一个投身艺术的人都能感受到这种分裂性格的痛苦。有很多人说,艺术家都是疯子,但是艺术的魔力却是他们没有办法抵挡的。 在这部影片中艺术的两面性得到完美而又残酷的表现。

扮演剧中女舞蹈演员Nina的是娜塔莉•波特曼,她为了《黑天鹅》先期进行了一年半的芭蕾舞训练,艰辛的付出终于在电影中得到了最好的回报,她不仅形似还更神似地用芭蕾传神刻画出了女主人公在肉体和精神上所遭受的折磨,这也就不难理解,这位女星为何会成为众多业界人士心目中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不二人选。成就了这一场完美演出的达伦•阿罗诺夫斯基又一次证明了,执著于内心追求、不向物质妥协、独树一帜的美学创作最终交织出了动人瑰丽的乐章。本片充分表现了达伦•阿罗诺夫斯基的电影才华,结合他之前导演的《梦之安魂曲》《摔跤手》《真爱泉源》,还能深切地体会到他脑海中呈现的思想花园的光怪陆离。他始终孜孜不倦地对生命观测的激情,在《黑天鹅》的创作延续中依然强烈。在本片中,导演用舞蹈作为电影最重要的叙述主线为大家展现出一个华丽而又残酷的艺术世界。

创作来源于生活,建立在当代人们的精神生活基础之上。在有了导演个人意识的参与过程中,电影有了新鲜的创意,它直击人们的心灵,是人重获情感体验的一种方式。本片的导演用典型的芭蕾语言进行舞蹈创作。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之上,用舞蹈表现了现实社会中人们的困惑、心理的阴暗面和人性的善与恶。

影片《黑天鹅》中展现出了不同以往的舞蹈特色。想到在一些舞蹈影片和舞剧中,我们通常看到的就是舞蹈演员所表现出来的白天鹅的纯洁和黑天鹅的邪恶,但在这部影片中导演在以往舞剧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创新,抛弃了以往的角色阐释,而采取利用“分裂人格”的形式,去表现人性的弱点,这一创新绝对使观众眼前一亮,舞蹈表演效果给观众留下了惊艳的视觉影响,但从精神层面来讲,确实让人们从另一角度再去感受人性。

[参考文献]

[1] 赵文波.以舞蹈为主要题材的全面型电影分析[J].电影文学,2010(13).

[2] 罗敏.论《芭蕾人生》中的舞蹈[J].电影文学,2009 (24).

[3] 张翠芳.《十面埋伏》中舞蹈语言的运用[J].电影文学,2009(24).

[作者简介] 田甜(1980― ) ,女 ,河南洛阳人, 硕士,洛阳理工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发展创新。

上一篇:三个故事•三组对立•一种完结 下一篇:英语电影片名陌生化翻译的美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