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器具检定系统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探讨

时间:2022-10-07 05:47:27

计量器具检定系统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探讨

摘要:计量器具是指由计量基准及计量标准等组成用来测量的器具,目前,我国计量器具检定系统中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计量器具存在的误差、计量人员使用计量器具不娴熟,责任心不强、计量器具检定方法不恰当及计量器具检定系统技术指标混乱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各种方法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提高计量检定人员的综合素养、确认计量检定校准方式及规范技术用语,完善量值传递,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工作用计量器具和国家计量器具检定系统规定的基准保持一致。

关键词:检定系统;计量器具;允许误差;;置信概率;不确定度分析

中图分类号:TB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计量器具是指由计量基准及计量标准等组成用来测量的器具,计量器具检定系统一般是借助检测来确定计量器是不是与国家计量法保持一致,在我国相关计量法中明确规定,“计量检定必须依据国家计量器具检定系统表严格执行”,从这个意义来说,国家计量器具检定系统在计量领域占有重要的位置,假如计量器具检定系统出现了问题,则对计量建标产生严重的影响,然而,在实际生活中,计量器具检定系统中的确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计量器具或计量人员等,本研究正是基于此,探讨计量器具检定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且提出相应的对策,因此,具有很强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2.计量器具检定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2.1计量器具存在的误差问题

一般来说,计量器具误差涉及到器具本身的误差及变化性误差,其中器具本身误差主要是指器具在当初制造过程中由于制造工艺或者打磨不规范而导致的,当然在计量器具检定过程中,计量器具由于环境的影响没有把计量器具调整到最佳的状态,也会引起误差。变化性误差是指计量器具检定没有严格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或者检定环境发生改变而导致的误差[1]。

计量器具的误差包括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及粗大误差,其中系统误差是指多次计量中保持恒定的误差,系统误差不随计量次数的增加而降低,它主要是由计量器具环境或者计量器具本身安装不正确等引起的;随机误差主要是由于在多次计量中,某种不明原因所导致的变化型计量误差,通常情况下,随机误差中绝对值大的误差要比绝对值小的误差出现频率要少,绝对值相等的负误差和正误差在多次计量中出现的频率趋于一致,换句话来说,对同一对象进行尽可能多的计量,随机误差将会逐渐趋向于0;粗大误差是指在事先规定的条件下,实际结果的误差超过预期结果的误差。

2.2计量人员在计量器具检定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使用计量器具对特定的计量对象进行检定时,归根结底要人来进行,因此,在计量器具检定系统中,除了工具性误差外,计量人员也会出现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计量人员使用计量器具的娴熟性、计量人员的专业性、计量人员遵守计量程序的严格性及计量人员本身的责任性等。其中计量人员使用计量器具的频率越多则越娴熟,误差也倾向于越小;计量人员储备相关计量知识越丰富,则越不容易出现计量结果不实;计量人员越是在规定的条件下,严格按照预定的程序或者步骤进行测量,则出现的误差也越小;计量人员在使用计量器具对特定的对象进行检定时,如果没有高度的责任心,往往出现较大的操作失误,给相关部门留下隐患[2]。

2.3计量器具计量检定方法问题

在计量器具的检定过程中,计量检定方法涉及到计量确认、检测方式确定及检定周期的确定,其中计量确认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步骤,为了保证计量设备能够满足实际要求,往往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校准及调整工作,且对校正调整后的数据进行反复的确认,最后加封盖章;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深入,我国企业自不断增强,量值方式的改革也凸显多元化,因此,计量检定需要依据当前的形势,倡导计量器具检定市场化,借助市场的力量来推广适合企业自身的计量检定方法与标准;一般来说,目前,我国计量器具检定主要还是以周期性检定为主要,但在实际检定过程中,检定的时间间隔过长,经济性与稳定性得不到有效保证。

2.4计量器具检定系统存在的技术问题

国家之所以颁布相关的计量器具检定系统是为了统一整个国家量值和量值传递方式,确保正在工作中的计量器具能够和国家基准保持一致,然而在这方面的技术问题主要表现在量值传递程序和相关计量器具传递程序规程的规定有冲突,譬如,用低等的标准器具来检定大流量流量计。其次,计量标准器具和工作计量器具的划分和实际计量检定工作差异过大。最后,在我国计量器具检定系统中,很多技术指标在描述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比如质量计量器具中对砝码质量允许的误差而言,仅给出置信概率未给出它的测量不确定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没有什么实际价值的,在譬如,把容积式流量计和推理式流量计截然分开在概念是错误的,在信息传递方面较低级的计量标准器具传递到工作计量器具时,往往出现传递信息不全问题[3]。

3.计量器具检定系统问题的解决对策

3.1通过各种方法对计量结果进行平均

对于计量器具存在的问题,除了在制造计量器具过程中规范制造工艺,减少不必要的磨损外,还需要在计量开始之前,采取有效的手段或措施,避免误差出现的可能性,譬如,通过检定修正法或者交换法对计量结果进行尽可能多的平均,降低随机误差与粗大误差,一般来说,事后通过各种方法对计量结果进行尽可能多的平均能够有效降低误差,且在统计学上具有一定的显著性。

3.2提高计量人员的综合素养

计量人员本身的综合素养与计量结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个合格的计量人员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具有高度责任感,确保计量结果的真实性,相反,一个不合格的计量人员则会给计量检定结果带来许多人为上的误差,所以在新进的计量人员上要把好门槛,坚决不使用责任性不强、专业知识不扎实的人员。对新从事计量工作的人员不仅要进行岗前培训,同时更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核,借助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核来提高计量人员的业务能力,当然,也要充分利用各种讲座,给计量人员提供交流的平台,分享彼此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增强责任心。

3.3确认计量检定方式

在检定计量器具的过程中,确认与校准的环节不能少,确认完毕,要加封盖章。对检测方式而言,计量检定需要依据当前的形势,倡导计量器具检定市场化,借助市场的力量来推广适合企业自身的计量检定方法与标准,此外,引起发达国家在计量器具检定系统先进的技术与经验,完善相关的质量指标,主动改革不符合形势发展的环节,提高量值准确性与稳定性。在确定计量器具周期时,要根据计量器具的效用进行分类,再结合计量数据的准确性来确定检定周期,通常情况下,我国计量器具主要分重点管理的计量器具、非重点管理的计量器具及指示性仪表三类,一般来说,计量器具的检定的时间间隔要尽可能缩短,提高计量器具的经济性与稳定性。

3.4规范技术用语,完善信息传递

对于计量企业检定系统中一些存在歧义或者描述不清的技术用语要统一起来,防止描述混乱,在传递信息时,要保证信息传递的全面性与准确性,提高计量器具检定的可操作性。此外,国家要构建计量器具检定系统,依据计量检定系统编写基本原则,确定量值传递程序 [4]。

4.结束语

计量器具检定系统一般是借助检定来确定计量器是不是与国家计量法保持一致,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国计量器具检定系统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包括计量器具存在的误差、计量人员使用计量器具不娴熟,责任心不强、计量器具计量检定方式不恰当及计量器具检定系统技术指标混乱等,为了提高计量器具检定系统的可靠性与准确性,亟待提高计量人员的综合素养,同时除了在制造计量器具过程中规范制造工艺,减少不必要的磨损外,还需要在计量开始之前,采取有效的手段或措施,避免误差出现的可能性,依据计量检定系统编写基本原则,确定量值传递程序。

参考文献:

[1]黎丽,张栓来.论计量管理体系的构建[J].现代商贸工业,2009,21(23).

[2]么维国.论新时期计量体系的建设与管理[J].中国新技米新产品,2008(16).

[3]蔡夫深.质量计量器具检定系统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探讨[J].计量与测试技术,2003(2):3-4.

[4]王新萼. 流量计量器具检定系统的研究--浅析国家容量计量器具检定系统存在的问题[J].计量技术,1997(11):1-2.

上一篇:浅析建筑工程质量成本控制 下一篇:变电站智能化安防统一平台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