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工程意外突发事件应急准备与响应

时间:2022-10-07 03:35:16

关于建设工程意外突发事件应急准备与响应

摘要:当代各型工程建设项目需直接面对内外部市场环境的多变与不确定性,其中项目应急管理相对于企业生存与长期稳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进行探讨。

关键词:建设工程;突发事件;应急准备;响应

中图分类号: TU973+.2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各工程建设企业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生产部门,由于它具有生产流动性、施工多样性、综合协调性和劳动密集性等特征,所以一直是高风险、高危险、安全事故高发的行业。近年来,有关建筑企业的重大、特大恶性事故频发,严重制约了劳动生产率与产品质量的提高,对建筑业的声誉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为此,各建筑企业必须认真重视和加强项目应急管理。

1、突发事件概念

突发事件(Emergency):是对出乎意料之外突然发生的、具有很大破坏性的事件的总称。

2、事故分析

2.1建设工程事故分类

建设工程全事故分两大类型,即职业伤害事故与职业病。

2.2建设工程事故产生的原因

2.2.1原因之一:人的行为因素。由于主观上的不重视和无知,造成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即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现象,引发事故。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施工现场,由于施工者本人和现场管理人员自身,安全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职业技能低下、行为不规范等,导致在安全设施完备的情况下发生了安全事故。

2.2.2原因之二:物的状态因素。第一,主观上不重视,造成客观上不安全,形成安全隐患。主要表现是施工现场的防护设施设置不到位。第二,各利益方为了降低成本,追求经济效益,安全投入严重不足。第三,在进行规划、图纸的设计、图纸的审查、施工方案的制订、材料的选用等环节上,排斥新的技术、材料、设备、工艺的推广和应用,使得技术装备水平陈旧不规范,安全技术措施不能完全到位。第四,很多工程项目低价中标之后,中标的企业将工程转包给低资质的企业,或者中标的企业虽然成立项目班子,但施工仍然由分包单位自行组织,从而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有的工程项目即使有施工组织设计也只是为投标而编制的,根本不用于指导施工。

2.3建设工程事故原因评价

应及时对危险场所和部位进行重大事故危险源的评估。预测重大事故发生后的状态、人员伤亡情况、房屋及设备破坏和损失程度,以及由于物料的泄漏可能引起的爆炸、火灾、有毒有害物质扩散对生产经营单位及周边地区可能造成危害程度。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至少每半年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一次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措施的实施情况。

3、应急系统的建立

3.1应急与响应的文件体系

应急与响应要形成完整的文件体系,以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成为应急行动的有效工具。一个完整的应急预案是包括总预案、程序、说明书、记录的一个四级文体体系。

3.1.1一级文件――总预案。它包含了对紧急情况的管理政策、预案的目标,应急组织和责任等内容。

3.1.2二级文件――程序。它说明某个行动的目的和范围。程序内容十分具体,例如该做什么、由谁去做、什么时间和什么地点等等。它的目的是为应急行动提供指南,但同时要求程序和格式简洁明了,以确保应急人员在执行应急步骤时不会产生误解,格式可以是文字叙述、流程图表或是两者的组合等,应根据每个应急组织的具体情况选用最适合本组织的程序格式。

3.1.3三级文件――说明书。对程序中的特定任务及某些行动细节进行说明,供应急组织内部人员或其他个人使用,例如应急队员职责说明书、应急监测设备使用说明书等。

3.1.4四级文件――对应急行动的记录。包括在应急行动期间所做的通讯记录、每一步应急行动的记录等。

从记录到预案,层层递进,组成了一个完善的预案文件体系,从管理角度而言,可以根据这四类预案文件等级分别进行归类管理,既保持了预案文件的完整性,又因其清晰的条理性便于查阅和调用,保证应急预案能有效得到运用。

3.2项目应急管理动态过程分析

(1)项目应急管理动态模式。针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本身的复杂性、多阶段性,将项目进行的全过程(项目定义阶段、项目设计阶段、项目实施阶段、竣工验收阶段、运营维护阶段)实行动态管理,将应急管理化分为:检测、确认、决策、执行、反馈、恢复和评价七个阶段,由这七个阶段的相互关联和逻辑性组建了动态突发事件管理模式,这个模式对建筑工程整个全过程和全过程的每一个阶段均实行动态管理。

(2)影响应急管理过程的重要因素。影响应急管理过程的四个重要因素分别为战略管理、企业文化、应急管理组织以及组织行动。战略管理、企业文化和应急管理组织三者结成网络,共同决定组织行动的实施。

3.2应急系统目标、指标

系统应建立明确的目标、指标,以数字化的指标来确定应急系统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3.3应急管理系统的建立及措施

3.3.1项目应急管理系统的组成。项目应急管理系统包括预警系统、识别系统、实施系统以及评估系统。首先要建立应急预警系统,就是对潜在的突发事件进行监测、预测和预控,争取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

3.3.2应急预警系统的建立及措施。建立应急预警系统,即预防和消除危机源。危机源是指有可能导致突发事件最终出现的事件。应急预防必须从这一阶段就开始,加强对人为危机源的防止、发现和处理,加强对各种非人为危机源(自然灾害)的预测。

3.3.3应急管理组织的实施对策。在系统资源中,应急管理组织是重要的人力资源,因而应急管理组织平时要进行应急模拟训练,并加强培训员工的应急意识,学会识别项目潜在突发事件。处理突发事件的关键在于首先尽量控制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组织应及时启动应变方案。应变方案是平时根据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而制定的方案。

3.3.4组织行动的沟通任务。组织行动的首要任务是要明确沟通对象,主要包括:被突发事件所影响的群体和组织、影响项目实施的单位、被卷入到突发事件里的群众或组织、必须被告知的群众和组织等。企业平时应注意累积项目沟通资源,与公众和媒体建立良好关系,要在平时资助一些公益活动,积极建构公益形象,在客户和社会大众以及政府中树立正面的形象,以便项目发生突发事件时取得公众同情和支持,占据有利地位。

3.4应急管理组织的防范突发事故的措施

3.4.1措施一:控制人的行为。在建筑事故防范诸多措施中,这是最基本的。企业要严格执行三级教育制度,使人的行为符合安全规范。根据不同层次和对象,采取多种多样的教育培训方式,制定相应的教育培训措施,提高施工者和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素质。对全体从业人员要定期和不定期地组织学习安全方面的有关标准及常用知识,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人的行为的不安全因素,保证生产安全,降低事故的发生。

3.4.2措施二: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安全保障体系。只有建筑施工企业拥有健全的安全保障体系,才能保证物的安全状态。安全生产现场管理的目的,是保护施工现场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强调按规定的标准去管理,逐步建立起自我约束、不断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

3.4.3措施三:加强法制管理。要强化政府部门安全监管,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制度,从根本上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检查和监管的力度,对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企业和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企业要实行严肃查处,并落实到主要负责人,加大责任追究力度,提高其违法成本。设计单位必须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设计,以防由于设计不合理而导致的安全生产事故。

3.4.4措施四:成立建筑安全研究机构。把科技进步纳入到安全工作的范畴之中,全面提升施工安全的现代化水平。针对有关安全生产的关键性、综合性的科技问题开展科技攻关,研究并开发新的安全用具、施工工艺、方法等,推广科技成果,对研发、推广新的安全技术、新的工艺、新的材料、新的设备的单位,在政策上给予支持,最终使得主管部门的安全管理水平和施工企业的安全操作水平全面提高,从而全面提升施工安全的技术水平,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4、结束语

当代各型工程建设项目需直接面对内外部市场环境的多变与不确定性,其中项目应急管理相对于企业生存与长期稳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突发事件的描述和应急管理的动态循环过程的分析,初步提出了如何建立项目应急管理系统方案,为项目应急管理系统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同时也为项目应急管理研究拓展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ISO 9001 ISO 14001 OHSAS 18001一体化管理体系及内审员培训教程》(修订版) 杨德生,光耀华编著 中国标准出版社

[2]《建设工程应急预案编制与范例》 罗云 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施工现场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应急预案及案例分析》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编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上一篇:现代建筑自然通风设计探讨 下一篇:论沥青砼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