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离与理性回归:高职院校红色经典诵读实践探究

时间:2022-10-07 03:32:03

偏离与理性回归:高职院校红色经典诵读实践探究

【摘要】在当今“技能”宰制的高职教育实践中,红色经典诵读存在认识、教育开发设计、课程探究价值等方面的偏离,导致其价值功能的弱化。对此,应通过立足以人为本,消解红色经典诵读中的认识“鸿沟”;创新教育理念,开发红色经典诵读的实现途径;深化教育改革,增强红色经典教育实效等方式,促进当前高职院校红色经典诵读实践的理性回归。

【关键词】高职院校 红色经典诵读 偏离 理性回归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1C-0092-02

当前,以“红色经典文化”为核心的国学教育正成为城市特色文化建设和学校教育中的一个热词,红色经典、红色影视、红色论坛、红色旅游等高频出现在各种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渗透于高职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的各个领域,高职院校的红色经典诵读教学研究也备受关注。

一、红色经典诵读的现实意义

红色经典特指产生于或反映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优秀文化作品,包括文学、影视、戏剧和音乐等,它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营养源。铭刻在中国和以苏联为代表的革命运动和卫国运动等红色年代里那种强大的核心价值观,无疑是当前支撑国人灵魂和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力量。

红色经典蕴涵当代先进文化元素,而诵读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功能。通过诵读教育活动,学习、理解、传诵红色文化,启迪心灵、感悟人生、内化行动。毋庸置疑,在广西经济转轨、产业迅速升级的背景下,借助国学兴盛之势,抓住红色经典文化内核,发掘和利用红色经典作品独特的价值功能,寻求全程育人的有效现实路径,激励高职生立志建设革命老区的求学、成才、创业行动,对高职人才培养具有助推之力。

二、红色经典诵读现实的偏离现象

在当今“技能”宰制的高职教育实践中,红色经典诵读却时常面临尴尬境地。其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偏离:一是认识上的偏离。把经典诵读等同于一个课外活动的开设,将诵读教育的目的异化为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致使教育变得外在化和空心化,偏离了经典诵读应有的目标指向。二是教育开发设计上的偏离。高职学生的基础能力与成长背景各异,呈多元化和复杂化局面。而部分高职院校的诵读教育设计脱离社会现实和学生实际,遮蔽了学生对经典诵读的本原性需求,致使学生的认同与预设目标产生偏离。学生处于“看热闹”或冷淡状态,红色经典诵读教育功能未能很好地发挥。三是课程探究价值的偏离。教育理念陈旧,教师教学执行力缺少理性思维,教法落后,教学手段单一,缺乏创新,作品内涵探究的价值未能充分挖掘,陷入口号化的空谈泥潭,削弱了红色经典诵读的影响力,有待强化教学策略给予修正。

三、红色经典诵读实践的理性回归

(一)立足以人为本,消解红色经典诵读中的认识“鸿沟”。对于教育的反省和纠偏一直是高职教育中探讨的一个重大问题。红色经典诵读的理性回归,需正视以下三个认识方面的问题:一是以“育人”为根本,回归高职教育最终目标。“人”的培养是高职教育的永恒主题,经典诵读的本质在于强化文化氛围,启迪学生心智,升华学生人格,提升学生技能。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红色经典诵读必须回归教育最基本的原点,红色经典诵读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必须回归受教育者主体性建立,从“人本性”的视野,矫治当前偏颇于“技能化”发展取向的弊病,使红色经典诵读教育回归人类精神文明的原始面貌,实现高职语文应有的人文性、审美性、工具性和职业性价值与意义。二是回归生活与教育设计。包括红色经典诵读在内的一切利于学生全面成长的策略,都应贯穿育人的全过程中。生活是最重要的土壤,以人为本,活动设计应面向全体师生,源于师生生活,符合师生心理,贴近现实生活,借鉴和吸纳红色经典的教育元素,应将弘扬人文精神、价值观念、文化艺术、娱乐休闲等有机结合起来,展开文化与价值的铺陈,满足师生高层次的精神需要。三是教学改革和体系构建。激趣、拨惑、精思、融合、合作是经典诵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几个方面。诵读教学改革和体系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经典诵读贯穿整个人才培养方案及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适应学生智能的特点,以多元智能能力为本位开发设计课程;以任务驱动、行动导向设计链路课程;以多方合作作为课程开发的基本途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三者并重,推动优秀诵读教学设计,以提升诵读之品质。

(二)创新教育理念,开发红色经典诵读的实现途径。创新教育理念,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壁垒,多广度创建平台,拓宽经典诵读教学空间,开发红色经典诵读的实现途径。

1.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诵读文化品牌。利用校园网平台,开设“红色经典诵读论坛”,理论宣讲惠及师生,增进学生对作品理解的体验活动;举办“红色经典读书月”,开展征集读书名句、红色励志短信、诵读与写作比赛等活动,提高师生读书品位和整体素质;利用红色节庆,开设经典晨读角,激励学生广泛参与诵读的自觉性,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吟诵诗文,为其展示才能、参与活动提供更好的条件。

2.拓展校地合作模式,丰富诵读人生体验。以开放视角吸纳社会参与。如请名家讲学,理论宣讲惠及全体师生;成立经典诵读志愿服务队,节假日走上街头、走进企业社区,通过“摆摊设点”的方式,向市民诵读经典、宣讲国学精髓、宣传国家政策,增强学生诵读的成就感。

(三)深化教育改革,增强红色经典教育实效。具体措施如下:

1.多元化创情激趣,确保学生的实质性参与。对工科类的多数高职学生来说,经典作品既神秘又高深,读起来艰涩,对经典诵读望而生畏、敬而远之并不鲜见。经典诵读,“激趣”先行。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红色经典作品的“浸入效应”,以情感、活动、故事、任务、创境、见闻、图等激趣,关注学生主体在活动中有实质性地参与,在传统美德和当代价值观的引导之下,充分感受经典作品的魅力,追求积极的情感投入与体验,促进其在教学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内化品行。

2.多维度感悟作品,提升学生诵读技巧。现实中,如果把经典训练作为教学的唯一项目,必然导致偏枯失调,学生也会食而不化,兴趣受挫。经典诵读能力来源于对作品的理解与感悟,文本是诵读教学的基础和关键,可通过面授、校园宣传、网络教育等多维度细研文本,疏通文义,准确把握文本的情感基调,积淀文化底蕴。同时,努力开发经典中的教育价值理念,从中汲取智慧,悟其真谛妙悟,引导学生在文本研习中升华爱国情感。提升学生的诵读技巧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帮助学生读懂文义的基础上,应创新诵读训练方法,从读正字音、读通词句、读断句读、读出语调、读清思路、读懂技法人手加强训练,分层次完善诵读中的读出文气、读出个性化的感受理解。此外,诵读强调学生的自主体验,因此,训练中宜多采用自读方式,去除大学生学习的功利化,促进行为内化。

3.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实现与不同学科教育的整合融通。第一,经典诵读与绘画艺术相结合。启发学生根据画作搭配适合的中华经典之作,完成诗与画的完美结合,这在高职院校的经典诵读教学方案中,是一个新方法,这促使学生熟读背诵各类经典之作并深刻理解其内涵,如此的诗情画意可使学生对经典诵读兴趣徒增,且培养了其审美情趣和创作能力,自学自悟以收获人生价值。第二,经典诵读与音乐艺术相结合。倡导新鲜活泼的话风文风,将“大道理”与“小切口”结合起来,将经典诵读与音乐有机结合,寓教于乐,如给红色经典影视配音,运用艺术强大的感染力,增进学生对作品的认同,呈现经典作品与艺术的双向发展态势。第三,在高校语文、管理、德育等课程中强化渗透经典讲解、诵读内容,训练和考核学生诵读和书写技能。同时,加强推进“双证”实施,结合高职生就业形势,加大普通话考证培训与鉴定力度,鼓励和支持工科专业的学生参加普通话培训与考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和文化学术底蕴。

红色经典文化是人类巨大的精神财富,在当代高职人才培养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功能。以人为本,提高认识,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壁垒,拓宽红色经典诵读的实现路径,深化诵读教学改革,是高职院校纠正过往经典教育偏离的关键所在。

上一篇:以五字教学法优化高职“概论”课教学效果 下一篇:高职学生英语课堂学习情感\态度\策略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