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知道杜甫读了多少书

时间:2022-10-07 03:01:22

《东皋杂录》云,有人问王安石:“老杜诗何故妙绝古今?”王安石回答说:“老杜固尝言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王安石把读书多看做杜甫诗“妙绝古今”的唯一原因,应当说是不全面的。但是我们谁也不能否认,读书多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么,杜甫究竟读了多少书呢?

我们从杜甫的诗里应该可以找到答案。在杜甫的诗中,光是指名道姓讲到的前朝古代的人物就有上百个。他对那些前朝古代的人物和事迹非常熟悉,信手拈来,运用自如,毫不费力。例如,他的《咏怀古迹五首》之五:

诸葛大名垂千古,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这是一首歌颂诸葛亮的诗。杜甫只在此一首诗中一下子就引了伊尹、吕尚、萧何、曹参历史上的四个名相,认为诸葛亮的人品才略超过萧何、曹参,与伊尹、吕尚不相上下。又如他的《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这是一首怀念李白的诗。“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是说李白诗像北朝诗人庾信的诗一样清新,像南朝诗人鲍照的诗一样俊逸。

以上是杜甫诗中以古人比古人、以古人比今人的例子。除此之外,杜甫还用古人比自己。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杜甫以尧舜时的贤臣稷、契自比。再如《戏为六绝句》中“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以楚国的大诗人屈原、宋玉比自己。《咏怀古迹五首》其一中“庾信生平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这是杜甫对庾信晚年境况的感喟和对庾信晚年诗文艺术成就的评价,然而这何尝又不是杜甫的夫子自道。

杜甫在诗文中不仅借用了许多古人名字,而且还灵活地运用了许多古代典籍和事迹,包括前人的诗文,也包括神话传说。

黄庭坚在《与洪驹父书》中说,“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这显然牵强,可是如果我们反过来说杜甫的诗“无一字有来处”,那似乎也不符合事实。

依然是在杜甫的《戏为六绝句》中,“或看翡翠兰苕上”即是化用晋代郭璞《游仙诗》“翡翠戏兰苕”一句而来。像《宿江边阁》中的“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即是改自南朝梁何逊《入西塞示南府同僚》中的“薄云岩际出,初月波中上”。

杜甫诗中亦不缺乏传说的引用。像《送韩十四江东谨省》一诗,首句“兵戈不见老莱衣”中的“老莱衣”就是春秋时楚国隐士老莱子,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欢娱双亲的传说。

也许,杜甫究竟读过多少书,我们无法确知,然而仅从杜甫诗的“用事”之广,已足以看出杜甫学识的渊博,确实是“读书破万卷”。杜甫如果不是像他自己分别在《戏为六绝句》及《进封西岳赋表》中说的“转益多师”“贫穷好学”的话,或许亦不会写出那么多“妙绝古今”的诗篇。

(作者单位 江苏省泗阳中学)

上一篇:门诊输液室不安全因素分析及解决方法讨论 下一篇:与孩子一起享受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