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时间:2022-10-07 02:26:22

探讨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摘 要:新课改下,数学教学迫切需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性的相关教学方法创新。文章将分析在新课改背景下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策略,具体对小学数学教学在新课改下的创新内容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内容;创新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革新,新课改背景下对小学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新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更加重视,使教师不再是教学的唯一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成为引导者的模式。

一、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的内容

(1)与实际相结合。在小学数学的学习阶段,学生接触到的是最基础的数学内容,而此类数学内容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一门能够被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科目,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不应该被局限在课堂书本教学中,而应该和实际生活的内容相联系,进而提升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一章节中,教师将生活实际和教学内容相联系起来,在教会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同时使学生学会使用人民币并利用模拟钱币进行基础数学知识学习。

(2)确立正确的教学目标。在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新要求当中,需要教师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设置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目标要求课堂的数学知识和教授者相结合,而这一项教学包含美育以及德育的内容,所以,教师可以在重视小学生习惯以及可塑性的前提下,进一步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认识时间”一章节中,教师教会学生认知时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开展德育。

(3)提升小W生创新能力。小学数学科目的作用是针对小学生创新能力、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进行科学合理的培养和锻炼。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充分、有效利用数学知识中的逻辑功能拓展学生思维的基础上,深刻地把握学生的特点,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兴趣,促使学生能够自主思考,从而能够学好基础数学知识。在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图形和变换”一章中,教师激发学生对图形的认知兴趣,拓展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

(1)因材施教。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深刻把握知识的特征,依照小学生的特点开展教学。小学生正处在飞速发育的阶段,由于条件的不同,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发展和身心发育是不同的。极其容易发生一部分学生的学习进度无法跟上正常教学进度、知识水平无法跟上班级平均水平、数学知识点掌握不均衡的现象,这些现象对小学生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2)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积极学习且掌握新型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设备成为一种趋势和潮流。而小学生由于普遍年龄较小,较容易受到周围事物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会直接影响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从而影响最终的教学结果。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本身所特有的形象、有趣、直观的特点,增强对学生注意力的吸引。在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统计”一章中,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图标形式的统计,促使学生深刻地把握统计的基础知识,减少在课堂中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

(3)对学生的兴趣进行引导。教师应当做好引导学生兴趣的工作,积极地启发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直接决定着其自身进行自主学习的效率,体现在对学习的行动能力上。而数学本身是一门较为抽象、具备强逻辑思维能力的科目。传统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导致厌学情绪产生。教师应当充分地发挥数学知识逻辑体系中的趣味性,引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利用小学生本身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的特点,在开展讲解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有效地进行引导,同时更深一步地对数学知识点和小学生之间特征的关联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创新。

总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引导者角色,面对新课改的要求,需要持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学习的模式、方法、途径、手段都会对小学生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不断增强自身教学能力的基础上,做到因材施教、多元化教学、启迪引导教学等各种方式方法的创新,从整体上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何辉亮.新课改下信息技术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50).

[2]郭长华.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

(作者单位:辽宁省开原市下肥镇学校)

上一篇:聚焦语篇内核,培养小学中段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下一篇:我因摄影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