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基因型高山杜鹃茎段离体培养及工厂化繁育体系优化

时间:2022-10-07 01:16:29

不同基因型高山杜鹃茎段离体培养及工厂化繁育体系优化

摘要:为了优化高山杜鹃茎段离体组织培养体系及其工厂化繁育体系,对10份不同基因型高山杜鹃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高山杜鹃茎段外植体在WPM培养基上均能诱导出芽、增殖和生根。在诱导萌发阶段,添加0.5~1.0 mg/L的ZT萌发效果较好,其中有7份材料在0.5 mg/L ZT时获得最佳萌发诱导。在增殖阶段,最佳增殖激素配比为ZT 0.5~0.7 mg/L+NAA 1.0 mg/L,其中6份材料在 ZT 0.5 mg/L+NAA 1.0 mg/L激素配比下增殖达6~9倍。生根阶段,培养基最佳激素配比则为NAA 0.25 mg/L+IBA 0.25 mg/L。并且试管外生根效果好于试管内生根,平均成活率为80.95%,而试管内平均成活率仅为57.94%。在最佳激素配比下供试所有高山杜鹃采用试管外生根成活率均在98%以上,并且试管外生根成本低,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工厂化生产。

关键词:高山杜鹃;组织培养;体系优化

中图分类号:S685.210.36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3)02-0053-04

高山杜鹃(Rhododendron lapponicum L.)是杜鹃花科杜鹃属灌木类,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原产于我国中西部地区,后经国外引种栽培驯化出许多优良品种[1]。高山杜鹃经人工催化等园艺措施可在春节前后开花,满足了人们春节期间赏花需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高山杜鹃扦插及嫁接均不易成活,目前市面上出售的高山杜鹃主要依靠进口,进口成品花费用高[2],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便是应用组培技术繁殖,组培繁殖不受季节气候等因素影响,繁殖速度快。而组培繁殖的培养基及激素配比是组培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因此本试验对10 个高山杜鹃品种进行了激素配比试验以期筛选合适的激素配比。同时,为进一步节约成本,适应工厂化生产,本试验探索了试管外生根技术在高山杜鹃上的应用。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试验于 2008~2011年在山东农业大学进行。10 份高山杜鹃材料取自威海市七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分别为锦缎、诺娃、骑士、优雅、凯特、罗伯特、萨曼特、红杰克、红宝石、火箭,依次编号为 GD1~GD10。

将种苗栽植在塑料花盆中养护,成活后剪去枝条顶部,以促进分枝生长。取幼嫩茎段作为外植体,流水冲洗 2~4 h,然后加入几滴洗涤剂浸泡 10 min,并用自来水冲洗至无泡沫为止,用滤纸吸干水分。在无菌室超净台上用 75% 乙醇消毒 1 min;用 1/500 新洁尔灭液消毒 20 min;再用 0.1% 氯化汞消毒 15 min,最后用无菌蒸馏水冲洗 3 遍,用灭菌滤纸吸干外植体表面水分,备用。

1.2试验方法

1.2.1不定芽诱导将灭菌茎段切成长约 2.0 cm,分别接种到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上。诱导培养基为:WPM+(0.10、0.50、1.00、5.00) mg/L玉米素(ZT),30 g/L蔗糖,7 g/L琼脂,pH 5.0。后置于25℃、光培养12 h/d、光照强度2 000 lx下培养。每处理30个茎段外植体,每个外植体接1瓶,定期观察记录,清理感菌材料,5 周后调查褐变数、污染外植体数和不定芽数,计算褐变率、污染率、成活率和不定芽再生率。存活材料7周后用相同培养基继代1次,继代2次后的外植体用作适宜基本培养基筛选的外植体材料。

1.2.2不定芽增殖将不定芽均切成小块接入增殖培养基。增殖培养基WPM +(0.5、 0.7、1.0) mg/L ZT+ 1.0 mg/L NAA,30g/L蔗糖,7 g/L琼脂,pH 5.0。每个处理30 株苗,5 周后统计结果。增殖系数=诱导产生芽的总数/接种外植体的总数。每处理30个外植体。

1.2.3生根与移栽将试管苗切成带1~2个节位的小段, 长约3 cm, 进行试管内和试管外生根培养。

试管内生根:增殖后的试管苗接种在生根培养基上。3周后将生根苗的瓶盖打开, 于25℃、散射光下炼苗1周, 洗净根部培养基后将生根的试管苗栽入泥炭∶珍珠岩为2∶1的基质中作穴盘苗培育,并加盖薄膜。

试管外生根:将新诱导的不定芽直接转入到生根培养基,诱导1周后用苔藓包裹茎基部,栽入泥炭∶珍珠岩为2∶1 的基质中作穴盘苗培育,并加盖薄膜,温度约25℃,保持相对湿度90%以上,光照2 000 lx,每天喷雾2次。

生根率(%)=生根株数/接种株数×100。

生根培养基的激素配比筛选:每处理30个外植体。采用一种高山杜鹃分别接种在激素为NAA(0.1、0.5 mg/L),IBA(0.1、0.5 mg/L)和NAA(0.05 mg/L)+IBA(0.05 mg/L),NAA(0.25 mg/L)+IBA(0.25 mg/L)及NAA(0.5 mg/L)+IBA(0.5 mg/L)的培养基上。

筛选出最佳生根培养基后采用试管外生根接种所有供试高山杜鹃观察试管外生根效果,每个品种接种100个小段。

1.3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Duncan’s法)。

2结果与分析

2.1基因型、激素浓度对茎段外植体诱导不定芽的影响

高山杜鹃茎段接入诱导培养基后,大约2周可诱导产生不定芽,但培养情况因ZT浓度和品种基因型差异而不同。

表1所示,不同基因型高山杜鹃外植体茎段接入培养基后,污染率均很高,最高污染率达62.22%(GD9,ZT 0.10 mg/L),最低污染率26.67%(GD1,ZT 0.50 mg/L);高山杜鹃外植体成活率较低,最低仅为3.33%(GD10,ZT 0.10 mg/L)。高污染率和低成活率导致增殖倍数较低,最低增殖0.04倍(GD2,ZT 5.00 mg/L),最高增殖0.94倍(GD3,ZT 0.50 mg/L)。全部10个品种高山杜鹃外植体在ZT 0.50 mg/L和1.00 mg/L浓度下增殖效果较好,在0.10 mg/L和5.00 mg/L的浓度下,增殖效果均很差;7个品种(GD1、GD2、GD3、GD5、GD6、GD7、GD10)高山杜鹃外植体在0.50 mg/L时增殖倍数最高,3个品种(GD4、GD8、GD9)在1.00 mg/L时增殖倍数最高(P

上一篇:牡丹江市道路绿地现状调查与分析 下一篇:杜仲扦插繁殖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