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州市龙眼生长的气候条件分析

时间:2022-10-07 01:15:33

化州市龙眼生长的气候条件分析

摘要 根据龙眼的生物学特性,利用化州市气象台站1979—2002年气候整编资料,对化州市龙眼生长期的光、温、水等气候资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龙眼生长发育关键期温度适宜,开花结果期及果实发育期水分、光照充足,但霜冻、台风、雨涝等是影响当地龙眼生长和产量的不利因素。

关键词 龙眼;气候条件;生物学特性;广东化州

中图分类号 S1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2-0293-01

1 龙眼的生物学特性

龙眼适宜在年平均气温18 ℃以上、年降水量1 200 mm以上的地区种植,在山地、丘陵地的红壤土、黄壤土、紫壤土、沙壤土、砾石土以及平原地的黏壤土、冲积土、河边的沙质土上能正常生长结果,以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疏松、富含有机质、排水好的pH值5.0~6.0的砂壤土、壤土种植最好[1]。花期为3—4月,果实成熟期为7—8月。

1.1 对温度的要求

温度是影响龙眼地理分布、生长发育及开花结果的重要因素。龙眼为喜温树种,适宜在温暖的气候条件下生长,抗寒力较弱,气温降至-4.0~-0.5 ℃,树体会受不同程度的冻害;初春持续一段时期8~14 ℃的较温干燥天气,有利于进行花芽分化[2]。花期要求温暖晴朗的天气,日平均高气温以20~26 ℃为宜,果实发育期以日平均气温23~27 ℃为宜。

1.2 对水分的要求

龙眼是耐旱、喜湿又不耐水淹的果树,较耐旱,果园短期积水不会影响龙眼生长,若长期积水或地下水位高,龙眼根系会窒息,使树势衰退[3]。龙眼生长所需水分以田间持水量50%~80%较适宜,持水量超过80%时,土壤会缺乏空气不利于植株生长,低于40%引起落花落果,造成减产。

1.3 对光照的要求

龙眼为喜阴性果树,幼树光饱和点较低,日太阳辐射达16.7 MJ/m2时造成叶绿素分解。充足的光照有利于成年树生长结果,但果实需遮荫。在年日照时数1 500 h以上、年太阳辐射3 768 MJ/hm2以上地区生长品质好[4-5]。

2 化州市气候条件分析

化州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处热带和亚热带的过渡带,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22.9 ℃,极端最低气温2.2 ℃,≥10℃的积温为8 274.4 ℃,持续天数为354 d,无霜期362 d,年平均降水量1 772.1 mm,境内多丘陵山地,占全市总面积的75.5%,土层深厚肥沃,以水稻土、赤红壤和砖红壤为主,是发展林果业的理想区域。

2.1 生长发育关键期温度适宜

化州早春最低气温4.8 ℃,日平均气温逐日上升,但可维持7 d的偏低温度,有利于龙眼花芽分化。3—4月平均气温21.7 ℃,昼夜温差5.9 ℃,是理想花期温度条件,5—9月平均气温约27.4 ℃,昼夜温差增大,对果实生长有利。

2.2 开花结果期及果实成熟水分充足

龙眼开花期前后水分不足致枝条发育不良而形成“空腔子”果实,引起早期落果;若遇连绵阴雨,又会影响授粉受精,降低坐果率。化州市一般春分(3月21日前后)进入龙眼盛花期,7—8月为果实成熟期,立秋(8月7日前后)成熟收获。化州市3—4月降水量为229.5 mm,占全年总降水量的12%,进入4月后降水增多,5—9月为全年降水量集中期,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5%,月平均降水量达282.4 mm,能满足龙眼开花至果实成熟期对水分的需求。

2.3 果实发育期光照适宜

龙眼开花期、果实发育期需足够光照,晴朗天气有利于昆虫授粉,日照不足严重影响授粉受精。化州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 870.1 h,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467.02 kJ/m2,日照百分率为42%,3—4月日照时数占全年可照时数的22%,4月以后日照时数逐月增多,7月日照时数居全年各月之首。

3 化州龙眼生长期气象灾害及防御措施

3.1 霜冻

龙眼耐寒力虽稍强,但受霜冻危害也有发生,受冻后,植株气孔关闭,细胞间隙结冰,扩散阻力大,造成其对CO2的吸收突然停止,并影响酶的活动和光合作用,严重时可致树体死亡。化州市24年中有4年出现霜冻,机率为17%,北部地区的出现机率相对更大些,喜温作物遇霜冻危害较大。

3.2 大风

化州市临南海,受台风、热带气流影响,5—11月大风发生机率为80%,尤以7—9月为多,占年影响次数的68%,7月最盛,危害最大。龙眼果实发育期受大风影响,出现大量的落果,严重时折断枝条,对树体造成生理损伤,降低同化作用。

3.3 雨涝

龙眼果实发育期正值化州地区的雨季,降雨集中,易形成果园积水,影响根系生长,造成大量裂果、烂果,树体长期受淹会窒息死亡。因此,龙眼果园应建在排水良好的地段,挂果期遇雨涝及时开缺口排水,并填平低洼地。

4 参考文献

[1] 刘星辉,吴少华.龙眼栽培新技术[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 林金德.龙眼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J].科技资讯,2007(23):137.

[3] 林桦.晚熟龙眼高优生产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0(5):34-35.

[4] 李文海,黄露茹,彭培堂,等.龙眼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热带农业,2009(5):59-61.

[5] 吴连松,郭志雄.我国龙眼营养与施肥研究的回顾[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 (6):81-83.

上一篇:毛竹实生苗培育及造林技术 下一篇:永宁县设施温棚发展气候可行性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