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实生苗培育及造林技术

时间:2022-09-04 12:40:00

毛竹实生苗培育及造林技术

摘要 分析毛竹的生长特点,介绍了毛竹的用途及使用价值,提出了毛竹实生苗培育方法和造林技术措施。

关键词 毛竹;实生苗;培育;造林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95.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2-0214-02

池州市贵池区位于安徽省境内西南部,全区林地面积139 548.8 hm2,占全区总面积的56%,森林覆盖率48.12%,是全省重点山区县之一。据2005年二类森林资源调查全区毛竹林面积7 825 hm2,20世纪90年代实施了《竹业致富工程》、2000年开始推广毛竹垦复与扩鞭、毛竹笋竹两用林培育、毛竹钩梢等实用技术。通过对毛竹栽培技术的推广,毛竹林的产量与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毛竹每年竹笋、竹材产值达到3万元/hm2以上。全区毛竹加工企业有30多家,产品有竹筷、食品签、竹帘、竹地板等,最具代表的企业是池州市鸿亮竹业有限公司,年消耗毛竹8 000 t,产值达1亿元。随着毛竹加工企业发展壮大,毛竹价格不断攀升,达到0.5~0.6元/kg,经济利益可观。

近年来,安徽省大力提倡发展毛竹生产,尤其是“七五”期间的杉木丰产林,已进入了主伐更新阶段,不少山场非常适合毛竹生产。因此,毛竹是杉木二代林非常好的替代树种。由于目前林业生产中大都采用母竹移植的方式发展毛竹,不仅造林成活率低,而且造林成本高。笔者于近年来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实地走访了枞阳将军庙林场和黄山区的一些育苗大户,并通过实践摸索出一些毛竹实生苗培育技术。用毛竹实生苗造林,不仅省工省时,还可节约成本90%以上,而且在造林运输、成活成林等方面都优于母竹造林,5~6年便可成林成材。

1 毛竹的生长特点

毛竹为多年生常绿乔木植物,由地下部分的鞭、根、芽和地上部分的干、枝、叶组成。毛竹根具有向地性生长,干具有反向地性生长性,而竹鞭(地下茎)横向地性起伏生长的特性。竹干开花周期长,寿命短,没有次生生长,竹鞭分生繁殖能力强。竹鞭一般分布在土壤上层15~40 cm的土层,每节有一个侧芽,可以发育成笋或发育成新的竹鞭。

2 毛竹的利用

毛竹从出笋到成竹只需2个月左右,即可砍作造纸原料。若作竹材原料,也只需3~6年的时间即可砍伐利用。经营好的竹林,除竹笋等竹副产品外,可年产竹材22.5~30.0 t/hm2。竹篾可编制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和工艺品,竹竿、竹片可制成竹床、竹椅及通风保健席等;此外,竹枝、竹鞭、竹箨、竹根、竹蔸等都可加工成具有经济价值的竹工艺品。毛竹笋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我国的传统佳肴。以毛竹笋为原料制成的笋干、笋罐头已畅销国内外。毛竹鞭根系发达,栽植在江堤、湖岸可起到固土防冲的作用。同时,毛竹也是绿化的优良树种。

3 毛竹播种育苗技术

3.1 苗圃地选择

选背风向阳、接近水源、排灌方便的山区或丘陵平地,酸性至中性、疏松肥沃的土壤或砂壤土育苗。易积水、盐碱重、干燥瘠薄或地下病虫害严重的地方,以及前作蔬菜、棉花、瓜类及松、杉苗等的圃地,不能选作苗圃地[1]。

3.2 整地

山地育苗的新苗圃应在播前2~3个月将杂灌砍倒晒干烧尽,深挖翻土,拣净树蔸草根。约经1个月的风化,于播种前深挖翻土1~2次,然后碎土作床。床高12 cm,宽1 m,步道40 cm,在排水良好或干旱地区也可采用平床或低床。苗床要表土细碎,床边紧实,步道通直并连通排水沟。施用堆肥、钾肥、火烧土及人粪肥等农家肥料,钙镁磷肥、过磷酸钙等应先同土堆肥、杂肥等混合堆沤后施用。可施火烧土或土杂肥150 t/hm2、过磷酸钙3 750~7 500 kg/hm2。

3.3 播种期

2月中旬到3月底为播种适期。播种过早,温度低,发芽迟,易受病虫、鸟鼠等危害,影响出苗率。过晚,在高温期竹苗死亡率高,又因生长期短,分蘖也相应地减少。

3.4 种子处理

因为市场销售的种子为防虫蛀食,常用杀虫药粉拌种保存,所以播种前先用清水清洗,再用0.3%高锰酸钾浸种消毒6~12 h,然后用湿沙拌种催芽。待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播后为防止“回芽”烂种要经常淋水,用种量22.5 kg/hm2。

3.5 播种

播种分穴播和条播:①穴播种子用量少,竹苗分布均匀,生长整齐,管理方便。株行距30 cm×40 cm,穴径5~6 cm,深2~3 cm。每穴均匀点播8~10粒种子,用火烧土或细土覆种约 1.5 cm,以不见种子为度。然后用淋透水稻草覆盖。②条播时,条沟要与苗床垂直,沟间距约30 cm。

3.6 苗期管理

播种后至出苗期要保持苗床土壤湿润,但浇水不能过多,否则会引起苗床板结,夏季高温干旱期,可采用沟灌降温抗旱,雨季苗圃地积水,要及时排涝。在竹苗周围覆盖一层谷壳、木屑等,既能抗旱,又可减轻雨后竹苗沾泥。在气温20~25 ℃时,播后15~20 d即陆续发芽出土。大部分播种穴见苗时揭去1/2覆草,再过1周左右全部揭除。在向阳坡地的育苗地要搭遮荫棚或插遮荫枝。在山区如选用坐西向东的半阴半阳坡地育苗可不必遮荫。

在阴雨天把过密的竹苗竹签带土间出,移植在缺苗的穴中,每穴1~2株,以使竹苗分布均匀,生长健壮,提高产苗量。移苗宜在幼苗3~5片叶时进行,随起随栽,要求苗根舒展,深度比原土壤深约0.5 cm,浇定根水,覆一层松土[2]。

幼苗出土后除草、松土,不要伤幼苗分蘖芽或带土根部。结合除草松土培土壅根,既能抗旱,又可防止地表高温灼伤分蘖芽。培土不宜过厚,以不露根为宜。适时适量浇水,适时追肥。

一年生竹实生苗分蘖苗数可达到3~5株/穴,高度30~40 cm,形成小竹丛。产苗量为7.5万~9.0万丛/hm2、30万~45万株/hm2。在冬季寒冷地区,应采取简易防寒措施,使毛竹实生苗安全越冬。具体方法:在苗圃四周设立风障,在竹丛周围覆盖厚5~10 cm的泥土,竹苗上面撒一层稻草。

毛竹苗出土后50 d开始分蘖,一年可分蘖几次,分蘖苗一次比一次高大。一般在6~7个月后,高度在30~40 cm形成小竹丛。一年生苗地下无横走行鞭,呈丛生状态;二年生苗春季开始出笋,5月下旬形成大量竹鞭,还未具发笋能力,仍呈丛生状态。三年生苗只在2—4月发笋1次,不但蔸部出笋,竹鞭上也开始出笋,当年长成的小竹,高1~2 m,地径0.3~0.6 cm。二年生或三年生实生苗可分竹出圃,用作造林。

3.7 苗期病虫害防治

预防病害的主要措施:施用有机肥作基肥时,必须充分腐熟;播种前土壤消毒,可用敌克松3.75~7.50 kg/hm2拌细土225~300 kg/hm2覆种。出苗后,发生立枯病时可用上述药土撤床面,药土用量375 kg/hm2,施后掸苗,并培苗以免发生药害;或喷1∶100~150波尔多液或0.1%高锰酸钾,每10 d喷1次,直到扎根为止。发现笋尖叶腐烂的病苗时,应立即从基部剪除和喷药[3]。

出苗后地下害虫可用敌百虫500倍液或马拉松800倍液,在苗行间开沟浇灌,或在苗床穴灌毒杀之。防治地老虎,可于清晨在被害竹苗附近土中诱集,次晨捕杀。蚜虫、介壳虫等用乐果3 000倍液或敌敌畏2 000倍液喷杀。

4 快速营建苗圃

造林起苗时,留苗1~2株/m2。起苗后圃地平整好不要垦复,残留在地下的竹鞭便可发出大量的新笋,并可长成地径粗壮的二年生竹苗。长此下去也可成长为长期性年年起苗永久利用的苗圃。

利用毛竹分株连续育苗,春季将一年生的竹苗分成单株,并剪去1/3的枝叶,根部涂上泥浆,按株行距30 cm×40 cm再移植到苗圃中,一年后又可分蘖成丛,以后1年分植1次,可成为长期性苗圃。

5 造林技术

5.1 林地整理

应在造林前的秋、冬季进行整地,包括清理林地、开垦和挖掘栽埴穴,以为毛竹成活和新竹成长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坡度小的造林地采用全垦整地,坡度为15~25°的造林地采用水平带整地,坡度25°以上的陡坡则采用块状整地。全垦整地是将造林地内的杂草、灌木大石块、粗树蔸、树根全部砍除、清理后,全面深翻25~30 cm,再定点挖栽埴穴。

在坡地上挖穴时,应注意穴的长边与等高线平行。带状整地即整地带与等高线平行,带宽、带距视坡度缓陡及栽埴密度而定,一般为3 m左右。整地带上先劈除杂草灌木,后沿带开垦,翻土深度40 cm左右,再在已翻土的带上按造林密度和株行距挖穴。块状整地是根据造林密度和株行距确定栽埴点,清除各栽埴点周围2 m左右的杂草灌木,按栽埴点挖穴。无论那种整地方式,都须在挖栽埴穴前确定好造林密度和株行距离。

5.2 造林时间

毛竹造林的适宜季节是即11月至翌年2月(冬季和早春)。造林方法有移鞭造林、移竹造林、实生苗造林(播种育苗)、截干移蔸造林和鞭节育苗造林等。

5.3 造林密度

实生苗造林密度625~833株/hm2,株行距可为3 m×4 m或4 m×4 m。穴长60 cm、宽50 cm、深40 cm,要沿山的等高线水平挖穴。

5.4 栽植方法

毛竹一年生实生苗呈丛生性,每丛有15~20株,为了节约苗木,扩大造林面积,起苗后将竹苗进行分蔸,使每小丛有竹苗3~4株,剪去1/3枝叶和过长的根系,并用黄泥浆沾根,先在穴底垫上表土10~15 cm,然后轻轻将竹苗放入穴中,由于竹苗无主根,栽植时应使须根在穴内自然舒展,下部根系与土密接,再填土、踏实。栽植不宜过深,覆土不宜过高,填土深度要比竹苗原入土深度高3~5 cm,填土成馒头形,以防积水烂鞭。栽后浇足定蔸水。

如果是作为杉木二代林的替代树种来发展毛竹,为了提高林地利用率,可在杉木二代林的采伐迹地的空地处进行补植,尽量分布均匀,以利毛竹的发展。

5.5 幼林管护

用实生苗新造竹林1~3年内可间种农作物,以耕代抚,以短养长,既可增加农作收入,又能促进新竹生长。间种农作物以豆类、油菜、花生等为宜,不要种芝麻等消耗地力大的作物。在间种农作物时,注意不要损伤竹子的鞭根和笋芽。如果不间作套种,每年要除草松土2次,分别于6—9月进行。施肥能促进新竹生长,提早成林。土杂肥等有机肥最好在秋冬季节施用,既能增加肥力,又可保持土温,有利新竹的鞭芽越冬。施速效性的化肥,应在春夏季节施用,以便及时供应竹子生长的需要,避免肥料的流失[4]。

幼林竹株一般量多细小,要进行适当地间伐抚育,去小留大,去老留幼,去弱留强,去密留疏,以促进幼林快速生长成林。

5.6 成林管护

成林竹园主要是护笋养竹,提高竹林密度,增加竹林产量,主要措施有劈山、削山松土、挖除竹蔸、施肥、钩梢等。劈山宜在5—7月进行,挖山松土、挖除竹蔸宜在7—9月,同时结合施肥,钩梢在当年10月进行,钩除当年生的竹梢,可有效防止雪压。

6 参考文献

[1] 余本付.安徽省乡土树种造林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2] 程鹏.安徽省不同区域树种造林选择及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3] 安徽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池州市贵池区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汇编[C].合肥:[出版者不详],2005.

[4] 林小娟.毛竹丰产栽培与管理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9(1):20-21.

上一篇:枞阳县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下一篇:化州市龙眼生长的气候条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