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热冬暖地区高校图书馆室内热环境测试与分析

时间:2022-10-07 12:47:17

夏热冬暖地区高校图书馆室内热环境测试与分析

3.4 空气温度与黑球温度的关系

图5显示,9月21日至9月24日图书馆开放期间内(8:30―22:30)室内三个不同测点空气温度与黑球温度的关系。其中测点1-B和1-C黑球温度均大于空气温度,测点3-A较两者差异较小;1-B温度较集中,而1-C和3-A的温度跨度大。

总的来看,测点1-B温度比较集中,这是因为该测点位于办公区,使用人员较少,室内热环境较为稳定,且在周末不开放,无人使用,其室内热环境不受照明、电脑、打印机等设备以及人员活动影响,因此22日、23日空气温度基本不变。而其北向墙窗受室外气候影响,黑球温度受其热辐射均大于空气温度。21日、24日,该区正常使用,温度变化幅度增大,而24日由于空调调控,这种变化更为明显。

测点1-C位于一楼大厅,从图5可见,该测点黑球温度比空气温度高1.1℃左右。由于大厅为两层高大空间且面向图书馆主入口,入口开放,空气流动速度大,因此空气温度要低于黑球温度。而室内照明灯具以及相邻检索区电脑的开启、人员的流动也导致该区温度波动较大。

3-A测点位于三楼阅览区中部,该测点黑球温度与空气温度差异较小,但不稳定,因其受到室内照明灯具以及人群密度影响而发生较大变化。23日室外温度较高,而中央空调未开启,其温度跨度较大,黑球温度与空气温度较为接近。22日、24日中央空调正常开启,室内受制冷调控,经测量建筑结构表面温度,均呈下降趋势,因此在这两天内,下午及晚上的空气温度均大于黑球温度。21日、23日该测点地面及天花板表面温度均呈上升趋势,致使黑球温度均高于空气温度。图6相对湿度变化曲线(2012.9.21―24)

3.5 室内湿度变化

图6为9月21日―24日一楼各测点以及五楼测点的湿度变化。由图6可见,一楼各测点湿度变化较大,五楼除5-C测点温湿计于23日、24日白天移至室外以外,其余时间各测点湿度相近。一楼各测点湿度差异较大,原因在于一楼四个测点位于分隔的不同区域内,且各区域使用情况不同,而五楼阅览区为同一个大空间,各测点间没有分隔,因此差异较小。从一楼和五楼21日至24日室内湿度的变化曲线均可以看出,22日、24日的波动范围远远大于21日、23日,可见空调系统对室内空气湿度变化有较大影响。

从一楼测点湿度变化曲线可以看出,1-A、1-C、1-D三个测点的变化趋势相同,其中1-C、1-D更为接近,而1-A测点具有一定的延缓性。这是因为1-C和1-D分别位于开放使用的大厅和期刊阅览室,直接受空调系统及其使用情况影响。而1-A位于采编室,周末不开放,其变化与同为不开放的办公室测点1-B存在差异明显,变化趋势与1-C和1-D相同,是因为该测点靠近采编室与中文报刊室联通的门。该门上方窗户开启,并且门缝有气流通过。中文报刊室周末开放,因此1-A湿度会受到空调系统以及人员活动影响。从五楼23日湿度变化曲线中9:00―19:00时段内测点5-C为等高北向室外湿度的变化,可以看出室外湿度变化远远大于室内湿度,且均小于室内湿度,最大差值达到20%。24日该测点湿度值急剧上升是下雨引起的。

4结语

本文通过实地测试广西大学图书馆室内热环境物理参数,用数据定量分析了湿热地区图书馆馆舍的夏季热环境状况,为认识该地区图书馆类建筑室内热舒适状况提供参考。同时,总结分析了室内热环境影响因素,得出以下几点结论,为改善图书馆室内热环境以及探寻图书馆建筑节能改造技术提供参考。

(1)本次测试结果分析表明,夏热冬暖地区大型公共建筑在高温季节需采用空调系统才能保证室内热环境的舒适度。而由于该地区夏长冬短,需空调制冷期长达半年以上,空调能耗巨大,需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其能耗。

(2)建筑室内空气温度受护结构热辐射影响较大,太阳热辐射通过窗墙热传递影响室内热环境,使近外墙阅览区空气温度比中间区域高15℃,该区热环境恶化。改善其室内热环境状况,同时降低空调能耗,降低外维护结构传热系数以及采用建筑遮阳形式极其重要。

(3)经测试分析,发现室内空气相对湿度较高,均在65%以上,并受空调系统影响发生较大波动。进一步调查发现,其室内湿度在65%-85%范围内均能满足使用人员的热舒适要求。

[参考文献]

[1] 葛翠玉,赵华,周静.高校图书馆夏季热环境分析及改善措施研究[J]山西建筑,2006(1):207―208.

[2] 潘向泷.关于图书馆建筑节能的研究与实践[J].图书馆论坛,2007(3):147―149.

[3] 彭美玲,李尚胜,朱璇,等.武汉地区图书馆阅览室冬季热环境研究[EB/OL][2012-10-07]..

[4] M. Steeman,M. De Paepe,A. Janssens. Impact of whole-building hygrothermal modelling on the assessment of indoor climate in a library building[J].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2010( 45):1641―1652.

[5] 王乾坤, 万畅. 公共建筑围护结构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分析[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11(3):112―115.

上一篇:论档案在文化建设中的定位与作用 下一篇:浅谈农业科技新闻的特性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