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冬暖式大棚黄瓜种植管理问题剖析

时间:2022-09-09 03:41:34

日照市冬暖式大棚黄瓜种植管理问题剖析

摘要:剖析了影响日照市黄瓜单产不高的诸多原因,指出只要改变不良耕种习惯,配方施肥,合理用药,科学管理,精工细作,在不增加投入的基础上也能够提高黄瓜单产,有个好收成。

关键词:冬暖式大棚;黄瓜;施肥;病害;嫁接

日照市冬暖式大棚黄瓜种植面积比较大,但存在黄瓜单产产量不高、采摘期短、病虫害严重、早衰等现象。菜农投入大、收益低,导致种植积极性不高。笔者通过对日照市大棚黄瓜产区菜农走访调查发现,日照市冬暖式大棚黄瓜种植管理存在以下问题,并简以剖析。

1?底肥配比不当

菜农盲目追求产量,大量使用化学肥料,每667 m2使用硫酸钾高达100~150 kg,复合肥100多kg,很少使用有机肥,即使使用猪粪、鸡粪也没有完全腐熟。由于菜农长期不科学施肥,导致棚内土壤酸性化,盐分升高,板结严重,有益菌数量下降,钙、镁及微量元素缺乏且得不到有效补充,加上数十年连续耕种得不到轮作,连作障碍严重。

防治措施: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实行轮作,轮作可以防止或减轻病虫害,不同作物对养分需求不同,能够吸收多余养分,降低土壤中化学肥料浓度。菜农受耕作习惯和卖菜条件、价格等因素的影响,很难实行轮作。在不具备轮作条件下,可在黄瓜拔秧后及时扯膜让雨水不断地淋洗,使土壤中的盐分浓度降低。在7、8月份高温季节进行土壤消毒灭菌,每667 m2用生石灰100~200 kg,10 cm左右秸秆2 000~3 000 kg,鸡粪或者猪粪2 000 kg充分拌匀后深翻到20 cm的土层中,土表用薄膜覆盖,在膜下大水漫灌,密闭15 d以上。施底肥时应以有机肥、生物菌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的原则。虽然黄瓜对钾肥需求量最大,但前期过量使用钾肥会造成根系伤害。根据当地情况,每667 m2可用腐熟(鸡粪、猪粪等)土杂肥2 000~3 000 kg或成品生物菌肥、有机肥400~500 kg、高浓度硫酸钾复合肥50 kg,50%硫酸钾25~30 kg,钙、镁及微量元素根据含量适当补充。鸡粪、猪粪等腐熟不好会造成伤根伤苗,最好用发酵菌进行充分发酵。

2?追肥(水冲肥)使用不当

水冲肥是当前大棚黄瓜提高产量的重要手段,但市场水冲肥含量、质量参差不齐。日照市菜农习惯使用液体桶装肥,每667 m2每次使用高达150~200 kg,大部分液体肥料主要含有大量激素、氮肥和及少量钾肥,造成黄瓜根系不发达。极短期有产量,但总体产量不高。由于过量使用激素,造成黄瓜早衰,春节一过开始大面积死棵。菜农却找不到原因,认为是病害而大量给根系灌杀菌剂,进而加重死棵。

建议:黄瓜定植后为了缓苗和根系发育,浇定苗水时每667 m2可加入高磷水冲肥5 kg。进入结果期后,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同时进行,需肥量急剧增加,浇水时每667 m2加入平均肥、高钾肥10~20 kg,平均肥、高钾肥交替使用。但进入冬季低温季节,冲肥时要混加根多丰5~10 kg,防止伤根,促进毛细根的生长进而满足根系健壮生长、雌花不断形成和果实膨大的需要。冬季冲肥水准关系到花打顶、休眠时间的长短。黄瓜浇水本着小水勤浇的原则,使用对冲肥时要注意养根,不能让根系受到伤害,一旦根系受到伤害,植株会表现缺素症或花打顶。

3?根结线虫得不到有效及时防治

由于连续耕种加上菜农使用高毒农药抗性增加,致使黄瓜根结线虫大面积发生。前期得不到有效预防,发生后用药物灌根不理想,导致产量下降,严重的出现死棵。

防治措施:(1)高温季节667 m2用石灰氮50~75 kg、秸秆2 000 kg、鲜鸡粪2 000 kg拌匀后用旋耕机打入30 cm土壤中,10 d后方可定植黄瓜。上述方法防治线虫有特效,但菜农怕麻烦。(2)若不能按照上述方法,可在定植前,耕种时用5%阿维·噻唑磷5~8 kg或0.5%阿维菌素8~15 kg。定植时在每定植穴内施入嗜线菌20~30 g,也可有效防治线虫。

4?生理性病害辨别不清

大棚黄瓜生理性病害经常发生,缺钙与黑星病,缺锌与病毒病,缺镁与细菌性病害等辨别不清,导致大量喷施药物,却不能正确补充叶面肥料。虽然黄瓜施肥以根系为主、叶面为辅,但叶面追肥也不可缺少,叶面追肥能快速纠正缺素症,利用率更高。为预防缺素症,黄瓜定植后,连喷2次叶面肥,起到开根促花的作用。开花后随浇第2 水喷施硼肥,促进花芽分化。坐果后喷施2次早收钙,防止生长点干枯。中后期注意补充镁肥,防止黄叶影响光合作用。在生长期要不断地补充氮、钾肥。

5?嫁接染病死棵严重

日照市大棚黄瓜没有工厂化育苗。菜农都是各家各户自行育苗,嫁接时邻居相互帮忙,对嫁接人员、刀具、夹子、工作环境及南瓜苗、黄瓜苗不进行消毒处理。另外,菜农在黄瓜嫁接苗定植后吊蔓前,没有再一次修根或者断根不彻底。黄瓜定植时,埋坨太深导致接穗着地。在生根黄瓜进入结瓜期,随着落蔓次数增多,茎蔓接地或接触到地膜上面的水。

上述4种原因导致黄瓜大面积死棵,表现症状:(1)在嫁接口附近茎呈水浸状,软化缢缩,严重者表皮完好,内部腐烂发臭,维管束不变色。这是疫病与细菌性病害混发,可用50%春雷王铜+50%烯酰吗啉进行防治。(2)在嫁接口溢出琥珀色胶状物,后期病茎干缩,纵裂呈乱麻状,严重时烂蔓。这是黄瓜蔓枯病,可用25%咪酰胺+32.5%苯甲醚菌酯喷灌茎基部。(3)黄瓜开花结果后,嫁接处有琥珀色胶质物溢出,同时植株部分叶片或植株的一侧叶片中午萎蔫,早晚恢复,后萎蔫叶片增多,致整株枯死,此病为黄瓜枯萎病,可用25%络氨铜或3%恶霉甲霜灌根。菜农对黄瓜嫁接口应相当重视,嫁接前后用高锰酸钾消毒,落蔓后茎蔓用木棍撑起,喷药时要兼顾茎蔓。

6?用药不科学

菜农为了追求杀菌效果,苗期就开始使用内吸性、治疗性进口杀菌剂,后期一旦染病,就很难治疗。黄瓜病害应当预防为主,前期使用保护性杀菌剂,如:丙森锌、代森锌、百菌清等。菜农往往一旦一种药物效果好,就连续反复使用,直到产生抗性,无效后才换药。在治疗白粉病、黑星病时,使用三唑类药物,掌握不好浓度,往往造成生长点停止,叶片老化等药害症状,使用三唑类制剂不要浓度过高,喷药时可混配海藻酸型叶面肥,降低药害。

日照市菜农防治黄瓜病害只进行叶面喷药,很少使用烟雾剂。往往冬季持续雨雪天,光照不好,无法及时喷药,耽误病害防治。叶面喷药还会增加棚内湿度,诱发灰霉、霜霉等高湿病害。烟雾剂不受天气影响,还会降低棚内湿度,施药均匀,烟雾渗透力强,无死角,药效持久。防治病虫害应该叶面喷雾和烟雾剂配合交替使用,效果更佳。

7?三大叶部病害区分不清

冬暖式大棚黄瓜叶部病害主要是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和靶斑病(黄瓜褐斑病)。这3大叶部病害危害重治疗难,并且不易区分。(1)黄瓜霜霉病属高湿中温病害,发病初期叶正面出现褪绿色小点,背光可见透明状,无水渍样。发病中期叶正面有黄绿至黄褐色多角形病斑,病斑受叶脉限制,同一病斑内颜色基本一致,病斑部无减薄现象,背面有灰黑色或紫色霉状物,病斑很少穿孔。黄瓜霜霉病可用75%百菌清预防,用50%烯酰吗啉或72.2%霜霉威盐酸治疗。(2)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属高湿低温病,发病初期叶正面呈水渍样乌绿点,水渍状明显,病点零散,疏密不均。发病中期,叶正面呈多角形病斑,受叶脉限制。同一病斑内颜色不一致,浅褐色或白色,病斑减薄,叶背面湿度大时,病斑周围有菌脓,干燥时呈白色粉末,严重时几乎全部穿孔。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用46.1%氢氧化铜预防,用50%春雷王铜+3%中生菌素治疗。(3)黄瓜靶斑病属高温高湿病害,发病初期病斑呈淡黄褐色至灰褐色,近圆形,边缘有晕圈,以后变成灰绿色,病斑扩展,呈不规则形或多角形,受叶脉限制,后扩展成灰白色凹陷斑,严重时一张叶片有数十个至上百个病斑,湿度大时病斑上可见灰褐色霉状物,易穿孔。黄瓜靶斑病可用75%百菌清+25%咪酰胺预防,用32.5%苯甲醚菌酯治疗。根据棚内湿度、温度、病斑颜色、形态、大小、多少,就能区分病害,实行对症治疗。

上一篇:我们为何愿意做代工 下一篇:数据挖掘技术在担保公司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