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7例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分析和临床治疗意见

时间:2022-10-07 12:17:19

727例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分析和临床治疗意见

【摘要】目的对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进行分析,指导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方法对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727例鲍曼不动杆菌药敏结果采用DL96细菌测定系统(珠海迪尔公司)软件进行统计和回顾性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最高的标本类型是痰,分布最多的临床科室是ICU。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多粘菌素B耐药率最低为56%,美满霉素其次,耐药率为58%,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舒普深)耐药率为173%,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高达648%和623%,左氧氟沙星耐药率835%、其他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在70%以上,阿米卡星等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率在80%以上。呼吸科不同年度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药物耐药率升中有降。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严重,临床应加强监测抗菌药物耐药率,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产生。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抗菌药物;临床参考意见

鲍曼不动杆菌广泛分布于外界环境中,主要在水体和土壤中,易在潮湿环境中生存,如浴盆、肥皂盒等处。该菌粘附力极强,易在各类医用材料上粘附,使之成为可能的贮菌源。该菌可引起伤口感染、菌血症、脑膜炎、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感染等,并可引起住院患者尤其在重症监护病房中的患者获得性感染,成为严重的医院感染病原菌[1], 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以下呼吸道为主,且多重药耐药情况严重治疗难度较大[2]。因此,现对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鲍曼不动杆菌培养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我院呼吸科等科室针对鲍曼不动杆菌治疗提供参考意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727例鲍曼不动杆菌药敏报告结果,排除某一患者重复分离菌株(菌株鉴定使用珠海迪尔全自动细菌测定仪,细菌培养采用珠海迪尔DL96NE鉴定板法,质控菌为铜绿假单孢菌)。

12数据分析将各种常见抗菌药物细菌药敏结果输入珠海迪尔公司提供的迪尔细菌测定系统(DL96),按根据美国临床标准化委员会CLSI规定的MIC法,判定耐药、中介、敏感并进行统计。

2结果

21标本来源全院727例鲍曼不动杆菌标本来源见表1。

3讨论

近两年来,我院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47%,在革兰氏阴性杆菌中仅次于大肠埃希菌与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具有在体外长期存活能力,易造成克隆播散。国外学者研究表明: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危险因素包括长时间住院、入住监护室、接受机械通气、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暴露以及严重基础疾病等[3]。

在727例药敏结果中,从标本来源看,痰的检出率最高,这与呼吸系统易受侵袭和痰标本容易获得有关;从科室分布看,ICU检出率最高,其次为呼吸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卒中单元等科室,这与患者的基础疾病、身体状况、病情严重程度、是否使用过广谱抗菌药物和是否有气管切开、插管上机等因素密切相关。

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耐药机制复杂。有研究提出,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严重,在2007年对12家不同地区医院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监测中,多数医院的鲍曼不动杆菌分离菌株中出现了对所有测试药物均耐药的泛耐药株,而且对以前较为敏感的药物如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类P酶抑制剂的耐药性呈升高的趋势[4]。这与目前各地医院大量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尤其是碳青霉烯类及第3、4 代头孢菌素有密切关系。此项研究中,我院常用的抗菌药物中多粘菌素B耐药率最低为56%,美满霉素其次,耐药率为58%,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舒普深)耐药率为173%;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竟分别高达658%和623%,左氧氟沙星耐药率835%、其他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在70%以上,阿米卡星等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率在80%以上;这与我院近几年广泛使用第3、4代头孢菌素有关,其耐药机制主要是产生了β内酰胺酶。另外,以前用于治疗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氨基糖苷类药物,表现出了较高的耐药率,此项研究显示在80%以上。许多的研究证实可能与鲍曼不动杆菌产生抗菌药物灭活酶如:氨基糖苷修饰酶以及药物作用靶位改变如:拓扑异构酶gyrA、 parC基因突变;armA等16 s rRNA甲基化酶导致几乎全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有密切的关系[5,6]。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以其作用机制特别、抗菌谱宽、价格低廉,一直被我院等基层医院广泛使用,但此项研究中,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835%,已经不适合鲍曼不动杆菌的治疗,这与鲍曼不动杆菌的DNA促旋酶突变导致抗菌药和细菌结合作用降低相关。

综上所述,鲍曼不动杆菌不断出现耐药菌株,故其引起的感染备受重视。在治疗上需要结合临床,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和适当的护理,尽可能减少有创性操作,对气切或气管插管的患者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缩短上机时间;选择抗菌药物时,宜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在药敏结果尚未得出之前,经验用药应该严格遵循抗菌药物使用原则,同时,由于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存在地区差异,医生在选用抗菌药物时,因此,临床医生应该加强与微生物室联系,监测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结合本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变化趋势,制定出本医院的治疗指南,从而有效地控制感染。

参考文献

[1]Nair G B, Bag P K, Shimada T, et al Evaluation of DNA probes for specific detection of VibriocholeraeO139. Bengal J Cli Microbiol,2005,33:21862187.

[2]王辉,郭萍,孙宏莉,等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不动杆菌分子流行病学及其泛耐药的分子机制.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1,29(12):10661073.

[3]Mahgoub S, Ahmed J, Glatt A E Underly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harboring highly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Am J Infect Corntrol,2010,30 (7):386390.

[4]史俊艳,张小江,徐英春,等 2007 年中国CHINET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监测.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9,9 (3):196.

[5]傅爱玲, 袭燕, 李希华, 等 20 株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研究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8,18(6):760762.

[6]冯旰珠, 张扬, 姚堃, 等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16 s rRNA 甲基化酶、 氨基糖苷类修饰 酶基因研究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8,8(4):303306.

上一篇:中国古代建筑在现代景观中的应用 下一篇:THE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