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课堂巧留白袖手无言味最长

时间:2022-10-07 11:06:47

激活课堂巧留白袖手无言味最长

摘要:留白是艺术创作中的一种技法和境界,而文学作品中的留白会给读者以无限的想象和品读空间,让读者用丰富的想象去填补,使作品达到“余音绕梁”的境界。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课文中的“留白”,引导学生去思索、去联想、去回味,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留白; 留白艺术 ; 激活思维

什么是留白呢?留白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技法,指的是艺术家在创作中有意思的留下空白,即整个画面不被景物填满,呈现出一种“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和思维的空间。

文学作品亦如此。刘熙载在《艺概》中说,“文有不言者。”可见,文章除了直接用文字表达外,还可用“不言”传情达意。作者在斟词酌句、谋篇布局的写作过程中,往往不喜欢把什么都写出来,为读者留下很多的“空白地带”,我们称之为“留白”。

让我们看看下面的几种留白方式,在激活思维上有怎样的作用和效果呢?

一、 利用课文题目的留白,激活思维的敏捷性

课文的题目,是全文的“旗帜”和“窗口”,作者拟题往往是精心构思所致,抓住题目常能得其要旨。课题是简短的,留下的空白是无穷的。教学中,利用题目中的留白,巧妙地设计课文研读专题,不仅能激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还有利于更好地读懂课文。

在教学《五彩池》时,我校王老师在揭题后问学生:“课文描写的到底是什么样的五彩池呢?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完成填空:你觉得这是( )的五彩池。”学生在通读课文后,有加“美丽的”,有加“少见的”,有加“五光十色的”,有加“奇异的”。在讨论比较后,大多数学生认为“奇异”最能说明五彩池的特点。于是,老师把课题扩充为“奇异的五彩池”,并由此引出研读专题:“课文从哪些地方生动地描述了五彩池的奇异之美,请你选择一、二处感受深的,与全班同学交流你的研读体会。”这样,在题目上加了个修饰词“奇异”,就成了使全文“通体透亮”的“一炬之光”。

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我在揭示课题时作了如下的引导:根据课题猜想一下,课文会写些什么内容?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题目中关键词是“天堂”,课文应围绕鸟生存的优美环境――“天堂”来写;有的说,课文可能会写这里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有的说,应该写鸟儿怎么喜欢这生活的地方。。。。。。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验证自己的猜测,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学生在阅读期待的引领下,自主学习,自读自悟,在对比验证课文与自己的推想过程中,激发了主动读书、合作探讨的积极性。

二、 利用叙述中的留白,激活思维的求异性

在记叙文中,由于构思、炼意、布局的需要,往往会把有的情节一笔带过。而在一两句简要的叙述中,留有让人思索的空白。在教学中,抓住叙述中的留白,设置值得探索的问题,可以激活学生的奇异思维。

三、 利用关键词语的留白,激活思维的深刻性

课文中有许多具有很强表现力和概括力的词语,有的直接关联到文章的中心。阅读教学中抓住这些词来解读教材,进行语言训练,往往一个教学环节能达到多重的教学目的。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这样处理“饱经风霜”一词。

师:(故作惊讶状):课文学完了,大家提出的“饱经风霜”这个词怎么忘了讲了呢?

师:不过,我们已经把课文读得很熟了,对课文中的这位冒严寒、顶酷暑,一年到头在马路上奔波的车夫已经十分熟悉了,他的‘饱经风霜的脸’会是一张什么样的脸呢?如果他才三十几岁,如果他才四十几岁,……请你们展开想象,把他的脸刻画出来好吗?

不到几分钟,就有孩子写好了。下面是一位学生写的:

这位车夫才三十多岁,可是看上去却像个五十多岁的人。他面色蜡黄,颧骨很高,两只眼睛深深地凹下去,眼里布满血丝。眼角爬满了鱼尾纹。嘴唇发白,裂开了几道血口子。灰白的头发乱蓬蓬的,连眉毛似乎都是灰白色的。

这个留白填充训练,既检查学生是否读懂了课文,又理解了词语“饱经风霜”还让学生练习了写人物外貌,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

四、 利用标点符号的留白,激活思维的发散性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有的课文中,标点符号寓有深刻的内涵,值得人回味。

《穷人》在桑娜抱回西蒙的孩子后,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报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恩,揍我一顿也好!”从这一连串的省略号中,我们眼前出现的是一个既温柔又善良的女性,而省略号所省略的,则是桑娜的心理活动。这时让学生充实省略号的内容,把当时桑娜的想法叙述出来。有的学生说,“孩子没了爸妈,多可怜呀!”有的学生说,“丈夫多幸苦啊,他会同意吗?我该怎么劝他呀?”有的学生说,“不管怎样,我一定要帮西蒙带好他的孩子。”……在此过程中,作者五个省略号表达出了无穷的意蕴,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锻炼,思想感情得到陶冶,同时,也理解了心理描写“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巧用“留白”,激活学生思维的方法远远不止以上这几种,留白是有待师生去发现、填充的活动空间。因为是留白,不同的生活经验便会填充出不同的世界;因为是留白,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感受体验;因为是留白,极易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感悟,成为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他们超乎常态的言行往往闪现着智慧的火花,这是他们创新意识的萌动。

让我们巧妙地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留白”艺术,尽可能地给学生多一些思考质疑的空间,多一些自主探究的时间,展开真实的对话、交流,引导学生在对文本的补白拓展中去实践、去体验、去想象、去探究、去表达……水到渠成地让学生在补白拓展中感悟文本内在的情感,实现“语言”和“精神”的同构共生,“训练”和“感悟”的比翼双飞,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使我们的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舞台,成为教师培育和绽放创新思维之花的沃土。

参考文献:

[1] 李华,《小学语文课堂留白刍议》

[2] 江玲玲,《此时无声 更成妙境――小学语文课堂中“留白”艺术初探》

[3] 祝美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空白艺术的探究》

(作者单位:新疆乌鲁木齐市第97中学830000)

上一篇:油菜机械化生产技术探讨 下一篇:养成学生坚持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的几个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