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向左,兴趣向右

时间:2022-10-07 11:03:25

专业向左,兴趣向右

编者按: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迫使大学生们求职剑走偏锋,另辟蹊径。我们发现,当依靠专业求职受挫时,很多大学生走了一条“兴趣求职”的道路。在专业优势不再成为优势时,他们身上的兴趣特质往往恰当地凸现出来,成为求职出奇制胜的法宝。

征文“征”出来的工作机会

计算机专业的张川爱好文学,偶尔有作品见诸报端,他希望毕业后能够在IT行业工作。大三暑假,张川在自己经常访问的某国内知名网站武汉分公司的主页上,发现该网站正面向在校大学生开展征文活动。当时正好是他和女友初次分开,对女友思念万分的时候,于是他便有感而发,洋洋洒洒地写了一篇情深意长的思人之作,并套用一首流行歌曲的名字《离开你的第七天》投给该网站。开学后,张川在IT行业求职屡战屡败,为求职忙昏了头的他一时也忘了此事,一天接到网站的电话,告知他的文章获得了征文比赛的三等奖,他可以到指定的餐馆就餐,网站将凭发票为其报销两百元。

于是,张川就和女友在餐馆里美美地吃了一顿,然后找到网站征文活动的负责人。负责人是一个略长张川几岁的年轻人,他非常热情地接待了张川,两人交谈得颇为投机。在得知张川正在为毕业求职发愁时,负责人问他是否愿意到公司来做事,并许诺丰厚的待遇。张川一时大喜过望,真应了一句古话“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求职的艰难让这份工作显得格外诱人,第二天张川便来到公司实习,负责该网站校园板块的策划组稿工作。上班后,张川漂亮地策划了网站和自己学校的一次联谊活动,这让公司领导大为满意。于是,在试用期3个月结束之后,张川终于迈进了自己心仪的IT行业。

职典迷津:表面上看,张川的求职成功似乎是“妙手偶得之”,其实这是与他平时对文学的爱好和练习分不开的。张川最初的求职期望是担任一名IT公司的技术员,然而在写作方面的爱好却成为他迈入IT公司门槛的“通行证”。事实上,很多IT公司并不缺少技术过硬的研发人员,他们缺少的恰恰是拥有一定的技术功底、对宣传策划和写作组织具有良好领悟力和执行力的人。张川求职成功的案例,让我们看到了理工科同学加强文学修养、文理兼备的重要性。

篮球成为求职“敲门砖”

经济学院国际贸易专业的李小勇非常喜欢打篮球,球技也不错,是院队的篮球主力。

去年12月份,李小勇所在的学校组织了一次大型招聘会,不少名牌企业纷纷前来招兵买马。挤在熙熙攘攘的求职人群里,别人的各种获奖证书和优异的成绩单,令成绩一般的李小勇眼花缭乱,又自惭形秽。在国内某著名通讯公司的展厅前,求职者异常拥挤,这家公司开出的待遇比其他招聘企业明显高出一筹。李小勇发现自己的条件还符合招聘广告中“行政助理”一职,便使劲地把单薄的简历递了过去。

第二天,李小勇就接到这家公司的电话,让他前去参加面试。见到他本人后,招聘负责人似乎颇为满意,经过简单交谈,了解到他的成长经历和学习成绩后,负责人当场就拍板要了他。上班后李小勇才知道,公司所在的系统每年都要举行一次篮球比赛,比赛成绩将作为各分公司年终考核的一部分,而公司近年来总是无缘进入复赛,这让公司老总觉得很没面子,于是命令人力资源部在应聘者实力相当的情况下,优先考虑擅长篮球者。因此,在竞争中,李小勇擅长篮球这一点让他脱颖而出,成为公司青睐的“香饽饽”。

职典迷津:擅长篮球也能成为求职成功的“敲门砖”,确实是大学生就业时发生的真实事情。张爱玲曾说过:“婚姻就像一双鞋子,漂不漂亮人人看得到,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对用人单位而言,他们不一定需要“漂亮”的“鞋子”,但“合脚”的“鞋子”却是他们所急需的。网易老总丁磊在一次面向大学生的招聘演讲中,也说过网易最需要的是“合适的人”,而不是“合格的人”。在他看来,“合适的人”就是符合公司需要、对公司有用的人。因此,在众多求职者中,李小勇尽管不是最优秀的人,但他是最符合公司需要、最合适的人,所以,他求职成功了。

“一专多能”的导游小姐

很多人认为历史是一门冷僻的专业,历史系的学生除了选择到学校或者是博物馆、考古所等“清水衙门”之外,别无出路。然而,历史系毕业的张芳芳却对自己的导游工作非常满意。

高考填报志愿时,张芳芳报考的是当时热门的工商管理专业,谁知却被调剂到历史系,为此,她很是闹了一段时间的专业情绪。后来她也渐渐地被历史的博大神秘所吸引。可是,张芳芳很快又发现历史系毕业生似乎出路狭窄,很多师兄师姐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这就迫使她一入学就开始思考4年后的人生选择,她把自己的发展方向定位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即在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多方位、全面地发展自己的能力。

她积极参加院系学生会,锻炼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积极参加校法律协会,丰富自己的法律知识;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演讲比赛,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丰富自己的视野和阅历。而在诸多爱好中,张芳芳特别钟情于旅游,导游们的伶牙俐齿和工作环境让张芳芳羡慕不已,她觉得当导游不仅可以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而且还可以广泛接触各行业人群,积累良好的人脉资源。于是大三暑假,当别人回家休息时,她却选择到一家旅行社实习,培养自己在导游方面的能力。

毕业求职时,专业歧视和性别歧视一度让张芳芳感觉特别受打击,好在“东边不亮西边亮”,经过一番努力,有着丰富的带团经验、良好的旅游知识、扎实的专业背景、出众的演讲能力的张芳芳,从诸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成为某大型旅行社的签约导游。

职典迷津:“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既是高校的育人目标,也是学子们的成才方向,在保持专业优势的同时,多方位、多层次地培养自己的其他才能,变短处为长处,变长处为特长,是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孜孜以求的学习目标。而招聘单位对“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也是求贤若渴,“复合型人才”既可以尽快上岗,节约培训成本,又可以适应不同的工作岗位,便于人才的内部流动和培养。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既要有明确的学习、成才方向,又要对今后的人生发展和职业定位有明确的规划。

摄影记者原是化学系出身

化学系的张喜华非常喜欢摄影,是学校摄影协会的铁杆会员。4年下来,在专业学习之外,摄影技术也大有长进,作品多次在学校举办的摄影大赛中获奖,还获得省级摄影比赛的三等奖。

2004年毕业求职时,由于专业成绩不尽如人意,张喜华在招聘单位前处处碰壁,眼看周围的同学都签了满意的单位,他焦急万分,却又一筹莫展。这时,化学系学工组老师建议说:“既然你在摄影方面那么优秀,何不尝试从事摄影方面的工作呢?为什么非要把自己的求职方向定位在科研机构上呢?”一语惊醒梦中人,后来,通过考试,他被招聘进某省会城市晚报,成为一名专职摄影记者。刚开始,由理转文的张喜华对新闻工作非常不适应,采访照片背后的文字报道一度让他伤透了脑筋。但很快,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积累后,他的采访能力和文字功底大大提高,工作起来得心应手。在晚报工作两年后,张喜华又被本市一家都市报挖走,成为都市报摄影部的顶梁柱,月薪高达5000元。

职典迷津:古人云:“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许多人对职业像对婚姻一样,存在着一次定终身的认识。但在观念开放、人才流动频繁的现代社会,跨行求职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就业的压力迫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了跨专业求职,从事与自己所学专业不相关的工作。张喜华尽管是学理科的,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名优秀的摄影记者,在摄影方面的爱好和一技之长使他拥有了一份自己喜爱的工作。对高校跨专业求职一族而言,无论他们的选择是“逼上梁山”的无奈,还是一种自主选择,他们都用自己的兴趣和勇气踏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就业路。

E-mail:

(插画:张弘)

上一篇:要有主动沟通的勇气 下一篇:没你想的那样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