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生活教育培养学生素养

时间:2022-10-07 10:52:42

通过生活教育培养学生素养

内容摘要:审视我们当下的教育,仍处于一种相对封闭、方式相对单一的状态,教学实践中依然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现象,割裂了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隔断了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教学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失去了实践和应用的价值。所以,我们要切实践行“生活教育”理论,让学习通向社会生活,学习才会呈现丰富多彩、姹紫嫣红的活力,学生的素养才会得到真正的提高。

关键词:生活教育 素养 学习

社会生活包罗万象,它有多宽广,知识的容量就有多大,美国教育家华特·科勒涅斯有句名言:“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要引导学生善于从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渠道获取知识,比如:

欣赏影视——电视新闻的规范语言,电影、电视剧的剧情结构、语言风格、背景材料,等等,引导得法,都可以变为学生学习的极好教材。这种方式学生最喜爱且接触最多,自然效果可想而知。网上冲浪——许多紧随时展的大量新知识、新观念和新信息,都是最先通过网络出来。快捷、全面、高效的优势,使之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终南捷径。网络也从社会生活大步向课堂教学进军。旅游参观——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和韵味深远的人文景观为学习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这些资源在学生眼里是那样真实,是那样亲切,增添了学生学习的乐趣。人际交往——从家庭、邻居、公共场所等人们的交往中也可以获取知识。你的一举一动,你的身边人的一言一行,都是一种信息,只要你对这些语言、动作加以思考,加以斟酌,那么你将会获得很多的内涵或丰富的知识。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做生活的有心人,就能化生活为知识。

“纸上来得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或调查研究,结合现实问题,写出调查报告或建议书,或充当一定社会角色,体验社会生活,写出总结和感悟,这项活动的社会实践性非常强,它最明显也是最重要的特点除了社会实践性外,还有实际应用性,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课本知识运用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素养。

笔者也曾在学生的假期作业中,安排过一条有关家乡环保调查社会实践题,让学生通过查资料、走访等方式,了解家乡一些污染情况和环保的措施,在简单分析后,写出报告,并鼓励他们把调查结果反馈给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这一活动使学生掌握报告写法的同时,社会实践和总结分析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此外还尝试组织过学生做“小医生”上街给路牌、广告标语“治病”找错别字并进行纠正,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的基本功;带领学生参观工厂、展览馆、福利院、敬老院等,鼓励学生写观后感、读后感,提高了学生观察能力、写作能力和感悟生活的能力。因为社会生活的实践比起课堂教学来,内容更丰富多彩,并带有很浓的人文性、趣味性、启发性,更能吸引学生,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尚的道德素质是学生素养的重要体现,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社会生活包罗万象,它是真、善、美的舞台,也是假、恶、丑的战场。寓教于社会生活,它的效果和意义要远远大于我们的课堂教育。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可利用历史博物馆、烈士纪念馆、名人故居、烈士陵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人生观教育,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今天的中国是成千上万的仁人志士求索奋斗的结果,也让学生领悟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从而自觉地规划出自己的前途和未来,然后将远大理想转化为今天在学习中激励自己克服困难,全面培养自己素质的持久动力。教师还可以与学生一起深入农村、工厂、街道、学校,有目的地采访当地有名的孝顺儿女、助人榜样、自强模范、勤学标兵、奉献代表、敬业先进等具有高尚情操的优秀个人的先进事迹,通过模范引领,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震撼学生的心灵。有条件地还可以邀请被采访的优秀人物走进课堂给学生讲自己的成长经历、先进事迹,教育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培养道德情操。

问渠哪得清如许?还是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即教育之场所。”要让学生的学习充满生机与活力,必定要“开源”和“导流”,学生素养的培养才会有真正萌发的沃土。

孙红娟,孙小康,江苏兴化市第一中学教师。

上一篇:职高语文教学情境设计初探 下一篇:语文素养提高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