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响“先入为主”第一枪

时间:2022-10-07 10:45:18

儿童获得知识是一个自主建构的过程,需要依赖于个体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但个体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并不都是积极的、正面的,会在知识建构的初期产生错误的认知,这种错误认知如果没有及时察觉、纠正,就会给后继学习带来严重的干扰。所以,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学情有充分的预估,引导学生在新知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及时反馈,而不能留待练习巩固的后期反馈,打响“先入为主”的第一枪。

一、从细节入手,让认知更准确

一些错误的先期印象,往往是由教师在不经意间造成的。例如,教学“确定位置”一课时,教材给出八个方向(如右图),其中东、南、西、北均在线上,剩余的四个方向让学生填空。这道题本身是有问题的,因为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方向其实不是在两个方向之间45°夹角的那条线上,而是在两个方向之间的一片区域。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对该题进行修改,如将东南位置的虚线去掉,将东和南两个方向之间的区域打上阴影再填空,让学生形象具体地明确新知,防止出现认知上的混淆。

二、以变式拓展,让概念更清晰

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经验有时候会给解题造成干扰,如学生一开始总是认为一千克的铁会比一千克的棉花重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纠正学生生活经验带来的错误认知,防止学生固化错误知识。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高的经验是垂直于地面的线,于是在画高时,通常会出现把它画得和水平线垂直的现象(如右图)。垂直是指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之间一种特殊的关系。在教学“认识垂直”一课时,教师要避免学生形成垂直就是铅直的错误思维定式,为后继平面图形中高的教学扫清障碍。所以,教师要对此展开针对性的教学,打破学生的视觉定式,并通过辨析,引导学生利用垂直的概念进行判断、检验,使学生深刻领会垂直的本质属性。

师(出示右图):这是一个正方形,你能从中找出几组互相垂直的线段?

生1:我能找出四组,a和b互相垂直,b和c互相垂直……

生2:我发现有几个垂足,就有几组互相垂直的线段。

师: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出示右图)那么,在这个图形中,能找出互相垂直的线段吗?你能找出几组呢?

生3:我能找出四组……

师:你真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现在请仔细看,a和b互相垂直,a可不是竖着的,b也不是横着的,你是怎么发现它们之间互相垂直的呢?

生4:因为a和b之间形成的角是90°。

师(出示右图):在这个图形中,你能找出几组互相平行的线段?请标出垂足。

……

三、往深处延伸,让思维更灵活

一些教师总是抱怨:“题目灵活一些,学生就抓瞎了!”其实,往往是教师本身的思维深度不够,没有带领学生继续“走下去”。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必须要比学生想得更多、走得更远,使学生在先入为主的体验中,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例如,在教学“找规律”一课中,有这样一道题:“张亮一家外出旅游,他们旅游的日期是连续的5天,日期之和是65,他们外出旅游的是哪几天?”学生给出的答案几乎完全一致:先算出中间的日期为65÷5=13(日),接着得出张亮一家外出旅游的日期分别是11日、12日、13日、14日和15日。

师:你们的答案是正确的吗?

课件演示张亮摇头:“你们的答案不对!”

师:让我们来检查一下,看看是哪儿出了问题。(生讨论,师巡视)有什么新的发现?(学生纷纷摇头)好吧,请张亮给我们一点提示。

课件演示张亮:“我们一家旅游的这五天不在同一个月哦!”(有的学生情不自禁地发出“哦”的一声,有点明白了)

师:你们明白了什么?

生1:我们的答案考虑的是在同一个月里,而张亮一家旅游时是在两个不同的月里。

生2:也就是一个月的结尾和下一个月的开头。

师:对!其实不是我们的解法有问题,而是我们没有考虑到另外一种特殊的情况——跨月。那么,月头是哪几天呢?

生3:1日、2日、3日。

师:那么月尾呢?大家来算一算吧。

……

给学生留下正确、鲜明的第一印象,可以为学生的后继学习扫清不必要的障碍,并且可以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总之,做好“前馈”纠错,有赖于教师对于学生学情准确充分的预估,这就要求我们不但注意日常教学中经验的积累,还要学会蹲下身来,从学生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从而打响“先入为主”第一枪。

(责编 杜 华)

上一篇:关于三级公路设计问题的探析 下一篇:机电设备的测试性验证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