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商亦文话李秋

时间:2022-10-07 10:44:12

某编辑约我写李秋,并将一张中国文艺报递给我,对我说,报上有对李秋文学作品的评论,你参考一下。

其实,我与李秋不仅是诗友,也是朋友,她曾出版的诗集《秋水盈盈》、散文集《你让我的冬天绿过》我都认真拜读过,并对这位一手论语,一手珠算的优秀女姓怀有崇高的敬意。记得李秋的散文集中有这样一段描述:“面对镜子我以女性的情致审视着自己的脸庞,白中蕴溢着欲放还敛的灵秀之气,像春吗?但比春的盛开尚多了许多深情的孕育,像冬吗?但比冬的冷寂暗隐几许冰雪聪明,像夏吗?但没有夏的酷热,有的只是阔木筛下的那片荫爽,或是花畔溪旁拂来的阵阵风铃,像秋吗?真的像秋,有秋的凝重成熟,有秋的斑斓收获,有秋挑战冬渴望春沐浴夏的执著向往……还有恬淡情怀,草色遥看,诗与爱的流连,朋友是另一个自己……”

在她的诗集中,《爱情的邻居》最后写道

回首时,轻声说\苦难,曾是爱情的邻居……

我不知道哪片天空\埋伏着暴雨雷霆\正如我不知道\哪双微笑的眼睛\含着光彩、覆盖着陷阱\我只知道雷雨之后\会有妙丽的彩虹\走出骗子幻觉的城堡\将会找到鲜花绿树的真诚……

树,老了\而老是无奈的事情\枝头上的鸟\空空洞洞\说不清是鸟的飞\还是叶的落\飘飘零零\该走的都走了\还有那姹紫胭红\曾经的繁荣\和不翼而飞的梦\树干的风骨依然英挺\无意寒霜秋风\只要阳光不老\心永远年轻……

李秋的诗充满情感和哲理,透着对生活的热爱,是啊,只要阳光不老,心永远年轻。这些诗句让人情动于哀,而那些散文让人徜徉其间,流连忘返……当你看到如此清秀的诗句,你会想到她还是拥有两家文化公司的老总吗?有人说:文学创作与商海奋战是两股劲,可在李秋这里似乎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可以说多才多艺、聪明善良的李秋是成功者。1964年出生的她,早在1992年就毅然放弃了令人羡慕的铁饭碗,创立了辽宁省抚顺市金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接着,1997年又在沈阳成立了沈阳佳信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她带领优秀的团队处处留下骄人的业绩,他们成功策划并组办了“皇家海洋世界”、“全国汽车拉力赛”、“名模大赛”、“十佳歌手大奖赛”等极有影响的文化活动。

面对依然文静没有一点商业化的李秋,问及她今年公司有何打算时,李秋说:“不久前,从辽宁广播电视台制片人的手中接过一个全国首家拍摄的盲童题材的剧本,我从事文化活动,但从未涉足过影视,我深知做一名独立制片人将有许多艰辛与风险,但我有足够的信心,第一想尝试一下,拓展新业务,第二我真的被这个剧本感动了,一次次地读着,一次次地流泪,多年来盲童们为了生存,常常学一些按摩、算命等技巧维系生存,但我真实地了解他们才发现,他们是那么的可爱,那么的聪明,也是那么的可怜,接这个剧本,就是想让更多的人走近他们、帮助他们,让他们像正常的孩子一样快乐成长,实现自己多彩的梦想,我真想摘下满天的星星,送给这些盲孩当眼睛,让他们知道,这个世界有多美好,让社会关心关注他们,让善良的人们改变他们不幸的命运,为言童们寻找更多更好的谋生技能,挖掘他们的聪明才智,为此,我已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影视剧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行业,为了更好地把握它,很少看电视剧的我,每天只要有时间就看电视剧,并一次次到北京虚心向同行学习,服化道摄录美样样钻研,尽管努力着,仍是深一脚浅一脚的,但我的信心却很坚定,一定要拍出一部艺术性和真实性高度统一的优秀作品。”

这时,在座的一位导演在翻看着李秋曾经写的一篇解说词《有爱――心中便常驻芳华》时,感慨地说:“你影视剧的节奏感把握得太好了,你怎么能说你是外行哪?”

李秋淡淡地说:“那只是有感而发。”

导演:“说的极是,你动了真情,而且影视节奏你把握得炉火纯青,好,很好。”

四季的温暖和考验让李秋像一颗红透的果实,再也不能稳稳地坐在她成功的椅子上了,走过秋天,她要接受检验。她激写她的情诗,抒展她的散文画卷。李秋的梦空,已亮起太多的星星,不是星辰,是盲童的眼晴。李秋怀抱着这个名字叫做《蓝太阳・红太阳》的剧本,亲切地问候着每一个季节及每个晨昏,谁是我的知音,谁的心灵柔软处,潺流一脉秋水,深藏一块“大善”的秋园……

李秋对我说,现在她的门槛已频频响起时代最精彩的脚步。知音来了,合作伙伴来了,不为金钱遗望眼,保持内心的高贵,怀着善良的尺度,迎着一心一意救赎盲童的李秋走来,握手,交心,然后共谋“影视大业”。

上一篇:古老而奇特的美容 下一篇:“月亮掉进酒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