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恨铁不成钢”吗

时间:2022-10-07 10:12:32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3)02-055-01

前几天和一位家长谈论他儿子的学习情况时,发现这位家长对儿子的表现非常不满,在谈话中多次流露出对儿子的失望,最后还对我说:“老师,您不知道,我对这个孩子真的有点‘恨铁不成钢’啊!”同为父母,我对这位家长的这一番话非常理解,“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是每一位家长的心声啊!

无独有偶,今天在办公室里听到有两位老师在谈论她们班里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时,对这个学生的学习表现同样非常不满,也多次从这两位老师的嘴里冒出“恨铁不成钢”这句话。听了老师们的谈话,想起前几天和家长的谈话,我觉得现在我们的家长和老师是不是对我们的孩子期望过高了?

当然,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一样希望我们的孩子成材成器。希望孩子成材可是一种良好的意愿,是每一个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心愿,但不切实际地过高要求孩子,我觉得是不可取的。

首先,钢是钢铁是铁,钢和铁的内部结构及成份存在着质的不同,既然钢和铁的结构和成份不同,我们就不应对铁提出钢的要求。同样,我们面对的孩子个性千差万别,心理、身体素质等方面各不相同,如果对他们都提出“钢”的要求,不说某些学生根本就不可能达到,其实这种不切实际的要求本身也是非常不合理的。比如,有一些孩子天生就非常具有“艺术”细胞,唱歌跳舞画画样样在行,但对语文数学英语就是不感兴趣;有一些孩子天生就具有良好的语言天赋,语文英语学得很好,但就是数学不开窍;还有一些孩子天生就具有超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对数学具有浓厚的兴趣,但对唱歌跳舞却不喜欢。如果我们都对这些孩子提出同一个要求,显然不切实际。我们的教育方针是要让学生能全面发展,但能全面发展的学生毕竟是少之又少。在现实生活中,你见过几个“全面发展”的人?就算是当今最顶尖的科学家,他也只能在某一个科学领域中如鱼得水,离开了他的研究领域,他和常人也差不了多少。既然钢是钢铁是铁,我们为什么还要“恨铁不成钢”呢?就让“钢是钢、铁是铁”不是更好吗?

其次,钢是钢铁是铁,钢和铁的作用不相同。如果铁都成了钢,我们到哪里找铁?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相信既需要钢,同样也需要铁。如果铁都成了钢,我们的生活不就缺少了铁吗?就像我们的学生,如果一个个都朝着你的统一要求去发展,学生都成了顶尖的科学家或者艺术家,那么谁来当工人或者农民?缺少了工人或者农民,我们的社会还会这么精彩吗?由于人的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差异,不可避免地出现“钢”或者“铁”,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我们既需要“钢”,也需要“铁”,因为“钢”有“钢”的作用,“铁”也有“铁”的用途,为什么我们非要把“铁”炼“钢”不可?

素质教育告诉我们,教育要“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所以“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依据“人的智慧潜能”,我们就不可能要求“铁”和“钢”一样,更不可能让“铁”也都发展成为“钢”。“恨铁不成钢”是不符合当今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的。作为老师或者家长,教育的观念需要转变才行。当然,“恨铁不成钢”这种思想观念归根结底是由于长期来的“应试教育”所造成的,我们必须从思想观念上作一个根本、彻底的转变,认真认清“钢”与“铁”的作用才不至于发出“恨铁不成钢”这个感叹。

老师们,“钢”是“钢”“铁”是“铁”,不要因为“铁”成不了“钢”而生气。要知道,我们的社会既需要“钢”,也需要“铁”,有“钢”有“铁”社会才会有所发展!

上一篇:课改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下一篇:用好语言这把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