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动的百合花

时间:2022-10-07 08:56:59

没有化妆,没有穿着亮丽的衣服,没有刻意的打扮,脸上始终带着含蓄的微笑,修长的身段无声中就坐到了我面前。亲切自然,让人很容易想到儿时记忆中那位美丽的女教师,年轻温柔成熟,正如她最喜爱的百合花,洁白知性。她就是著名舞蹈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总政歌舞团舞蹈队艺术指导沈培艺。

复兴之路中的“母亲”

“沈大腕,您好,节目日程几经周折,现定于8月1-3日排练舞蹈《为了母亲》,党和人民需要你。这几天您有空吗?”(《复兴之路》剧组发给沈培艺的短信)

7月31日,沈培艺收到《复兴之路》第二章的导演的这条短信,这就意味着第二天她必须投身《复兴之路》演绎大军行列。《为了母亲》表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面临危机,奋勇抵抗,捍卫祖国母亲的血战。当时群舞部分的排练已经基本完成,沈培艺负责的是独舞部分,也就是担纲母亲的表演。

可是来到剧组的第一天,她却无奈地给导演张继刚发了这么一条短信:

“今天第一天排练,先读了此段文学本,看了编导的演出我感觉重重的压力。如果我去演可以发挥我的特点吗?记得你给我排的《黄河不会忘记》,我能否往那上面靠?”(沈培艺发给张继刚的短信)

看完编导诠释母亲部分的独舞表演示范,沈培艺很感动,同时又有些望而却步。那是一位裹着小脚的老母亲面对祖国和儿女的伤痛在哭泣,对于这个角色,沈培艺心中有些忐忑,是张继刚的回复给了沈培艺一颗定心丸。

“你完全可以按照你的方式去演绎属于你的母亲,你一定要用你的肢体语言演绎一个母亲在哭泣”,打给沈培艺的电话中张继刚特别强调了“你的”这个词。

有了明确的指示,沈培艺很快摆脱了第一天排练“找不着北”的状态,根据自身特点和对祖国母亲的理解,通过和编导的沟通,进一步熟练磨合,最终成就了现在大家看到的母亲―― 一位知性的母亲。“第一,她不属于农村,也不属于南方或北方。她一定是知识女性,有相当的抗压力,不因为一点小事就动干戈。文化使她有强大的心理承受力。日本鬼子能把知识女性激怒,可想而知他们多么残暴?第二,她是个决绝的母亲。面临抗战前线,她始终看着前方,尽管身边有儿女倒下,也不能去照顾他们。还活着的,仍然在抗战,倒下的就让他倒下了,战争总是有牺牲的;第三,这个母亲40多岁,再老就是奶奶了,这么一分析,她的年龄也就沈培艺的年龄”,沈培艺心中的祖国母亲清晰而确定。三天紧张的排演后,在3号晚上的节目审查中,这样一位悲愤而坚定的“母亲”形象获得了文艺界各专家的一致首肯,沈培艺的心理压力和担忧也被他们由衷的赞赏所化解。

浩浩荡荡的《复兴之路》终于结束,心情还未从“母亲”的角色中走出,沈培艺便收到了好友濮存昕的短信,会心一笑。的确,是该回归到因为《复兴之路》而搁浅的创作中去了。

从《易安心事》到《梦里落花》

一男一女三年前的约定

“该我们玩真的了”?沈培艺、濮存昕这个组合,让人有不少疑惑。虽然都是演员,二人却一直从事不同的领域,似乎没有交集。这次合作的作品不是影视剧,不是话剧,而是舞剧。三年前的《易安心事》中,由于濮存昕当时忙于拍摄无法脱身,沈培艺只能带着他的声音去了日本。沈培艺演出顺利归来后,他们便约定一定要真人版同台一起再现朗诵配舞蹈的完美呈现。

三个女人在日本的一台戏

沈培艺幽默地说:“别看在《复兴之路》的排练中我撕了日本人的军旗,可是三年前真是日本人帮了我。”

2006年,一场命名为《亚洲女人》活动邀请沈培艺参加,是由日本华商总会与日本现代舞协会联合主办的中日韩三国舞蹈演出交流活动,内容是三国各出一位女性舞者用三十分钟的独舞演绎她们心中的亚洲女性。当时已整整蛰伏了十年之久的沈培艺习惯性地拒绝了,可是执著认真的日方活动组织人员认定了这位他们心目中的中方代表,一而再再而三地坚持“骚扰”沈培艺直到她同意。三十分钟的独舞表演在国内是从未听说过的形式,沈培艺也没有过这种锻炼。她忧心忡忡,真的无法预知这次应邀是否明智。然而已经答应日方,只能背水一战。而谁又能代表中国女人呢?沈培艺心中的答案是一位古人,温婉、知性而刚烈。她的“心事难描”一直令沈培艺难以释怀,伤感而神秘。她曾经站在我国文学史上词作鼎盛时期的巅峰,挥洒过无数清词丽句,既风靡时人也风靡后世,从而成为婉约派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别号易安居士的李清照是也。在奔赴日本演出之前,沈培艺近半年中穿梭于时空,苦苦寻觅心上千年前的她:

幽深的庭院,杂草荒芜,残破的轩敞虚掩,枯叶尸陈遍地。忽而天起了凉风,昔日的情怀随着雁儿划过长空,又缤纷地散开,有的落入楼前流水,有的镶嵌于千年梧桐的叶脉中,有的伴随秋风瑟瑟哀鸣;她那千年的愁如宿命,就这样,声声漫过我的心,我的肢体,我的魂灵。

……

一个孤寡女子,无依无靠后半生,真真惨兮悲兮。庆幸她擅舞文墨,可将自身几近悯凶之人生况味通过艺术创作化解。设若她不善文词,只是平庸无才妇人,她靠什么释放内心的悲苦呢?如此一想,遽然间又觉她是幸福的。但尽管如此,每每阅览她的词,如窥见她的心事,便觉心如刀割!她真是把一个“愁”字写绝了。

――摘至沈培艺《易安心事创作笔记》

创作作品的过程如孕育生命。沈培艺给她的孩子取名“易安心事”,配上古典乐器弹奏,和着濮存昕极富表现力地怜惜“诉说”,将几首满齿流香、字字珠玑的古词的情绪准确把握,整个作品如一首如泣如诉的挽歌在黑色的剧场里盘旋,将历史上这奇女子的怅惘描画得淋漓尽致!

两个女人穿越千年的对话

都说看沈培艺的舞蹈是一种享受,因为她擅于从完成动作到体会动作再到得意而忘形这个过程,给人带来灵肉合一的感觉。加之她骨子里和李清照如出一辙的婉约气质,舞蹈中真难辨哪个是沈培艺哪个是李清照?日本的演出取得喜出望外的成功,这精心之作《易安心事》很快也在国内引起了关注。沈培艺坦言要不是之前十年沉寂中对传统文化的涉猎和沉淀,断然没有这横空出世的《易安心事》。它让沈培艺重拾舞台光辉,也让沈培艺和李清照这两个女人结下了跨越千年的情愫。沈培艺在日志里写到:

“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她的玉簟,她的罗裳,她的金猊,她的宝奁,她的窗儿;以及她眼里的一轮清辉,她心魂里幽忧的叹息,双眸中闪烁的绝望的寻觅与顾盼,她生命暮夕孤苦无依的身影……都一一闯入我梦里,我为她哀伤不已,以至从梦中哭醒;以至我恨自己一次次从梦中哭醒;以至我更恨自己一回回不得不中辍梦魂里与她相交……我知道,这是多么糟糕的事情,糟糕于长梦终有一醒,难以留其芳踪!”

梦里这两个女人相会,对话,各诉惆怅,互为叹息!醒来时,喜爱文字创作的沈培艺会将这一切记录案头,继而幻化为舞蹈中的灵感。恰逢国家大剧院之邀,沈培艺将携手濮存昕如约再度演绎李清照,但内容和形式都将有别于三年前的《易安心事》,名字就叫做《梦里落花》。

理性与感织的“AB型”

舞台上和现实中的沈培艺,有诸多相同之处,无论是《复兴之路》上所诠释的有文化涵养的中华母亲,还是《易安心事》中所描绘的文雅词人李清照,包括沈培艺之前的很多作品,如《俪人行》、《女》等,都让人把她和知性这个词联系在一起。

“我的知性来源于我的理性,我是一个AB血型其中理性的A型占主导地位的人。”沈培艺说。在舞蹈教授上,她创造性地归纳出理科中才有的所谓“技术参数”,即将动作、节奏、细节、演员间的搭配、段落层次、推进等等都量化成舞蹈表演的参数。通过对这些参数的掌控,即使演员情绪达不到所需要的高度,也能完成一出令观众感动的作品。拿《为了母亲》举例,沈培艺虽场场情绪高涨,但其中她还需要完成她为演出设定的“技术参数”。如在念到“为了后代,为了子孙”这句台词时沈培艺必须有眼泪,还必须含在眼眶,而到她上前去迎一个战士时,眼泪必须流出。作为一名资深职业舞蹈家,沈培艺说:“艺术要达到一定高度就需要精确,这在某种意义上等同于科学家。”

此时面对眼前的沈培艺很难让人想象她就是星光大道中屡屡哽咽的评委,她的动情点评曾牵动许多选手的命运,因此“过于感性”的她也曾受到各方“粉丝团”、“亲友团”较大争议。对此,沈培艺感慨到:“我每次都拒绝出席星光大道的评委团,可是老毕的盛情难却。我非常害怕看舞台上非专业的人表演,他们业余,他们没有技术参数,他们百分之百都是真实,就是一个劲儿往死里唱,往死里跳,这种‘真’直指人心,这种‘真’才是艺术的最高境界。”

艺术家必定情感丰富,沈培艺再理性也不能在这之外。这份对真的敏感,那情愁满溢的文字,其偷得天光的舞蹈创作,都是她博大深厚的感性基底。在这基底之上,她又从中抽离出来,对这情感进行理性地分割,伏案推敲,于是有了《为了母亲》,有了《易安心事》,有了《梦里落花》,有了如今的沈培艺。

上一篇:探索中崛起的20世纪80年代小小说 下一篇:童蕾像花儿一样绽放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