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梧桐知秋意

时间:2022-10-07 08:53:18

春天的梧桐,初绽柔枝嫩叶,鲜润的黄绿笼罩了全身,虽然树干上有经年斑驳的沧桑,但在细密的春雨润泽下,旺盛张扬的生命力让人无法忽略。你看岸边路边,每一株梧桐,都似意气风发的少年,舒枝展叶,摩拳擦掌。但还是难免青涩,总觉缺乏淳厚的底蕴,无论颜色还是气度。夏天的梧桐,满树是热烈恣意的绿叶,阳光下,葱绿得让人忍不住要眯起眼来。可是,一过九月,就如迟暮的老妇,树叶由绿变黄,渐渐憔悴枯萎,最后蕴着几多悲情,零落成泥碾作尘。

叶落知秋,当然,秋天的梧桐也不乏美丽和诗意。

初秋的风,如一只淡然又温暖的手,轻轻抚过树梢。梧桐叶最先感受到秋天的气息,它会在一夜间憔悴了自己丰润的容颜。细看每一棵梧桐,每一片叶子,都失却了先前的朝气水灵,有了些许枯萎和无助。

几阵秋风秋雨,寒意顿生,落地的桐叶也立刻多了起来。我感觉秋天的梧桐最好,是因为这时的梧桐更具文学上的意象之美。“梧桐更兼细雨,到S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写的是秋意带来的清愁。愁因雨而生,因雨打梧桐而越发浓烈。黄昏的秋雨,滴答在斑驳沧桑的梧桐上,再加上原本就“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心绪,让人的愁绪,哪怕是无端的愁绪,也顿时浓得无法化解。那些过往的感伤抑或怀念,哪怕是已经过去很久的,也会如一页页旧书,在这样雨打梧桐的黄昏让人静静地翻阅回想。又如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借梧桐表达的也是孤独凄凉的心境。而“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则是一种相对超脱淡泊的境界,无悲无喜,勿嗔勿忧,任它微云清淡,河汉疏落,零落的雨悄悄飘洒,也许雨落梧叶会轻微地滴答,但我的心境一如往昔,无波无澜,和此时的秋夜一般静谧、清幽而安闲。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梧叶秋声,这最先知秋的梧桐,也无时不在触动着骚客们的内心,历代歌吟梧桐的诗词俯拾皆是。王昌龄赋诗“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杜甫也写道: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都以梧桐叶落来写清净凄苦、缱绻难解的愁思。在宋词中,以梧桐描写心境的更不少,且大都与秋雨联系在一起。如晏殊《踏莎行》:“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秋日冰冷的雨打在梧桐叶上,好不令人心感凄凉。而把梧桐秋意写得最为透辟淋漓的,当属南唐后主李煜的《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用清秋深院里孤独的梧桐,写尽了他自己失国的寂寞和无边的离愁。

写完这篇关于梧桐的闲话,我抬头看着窗外的梧桐,树干挺拔俊朗,在这冬风浓郁的日子里,只有高高疏离的枯枝,而挂在枝间依然圆润饱满的铃球,一串串迎风摇曳披拂,婆娑作响,也是很有些诗意的。我感觉和中国诗词里的意境有所不同,因为这最知秋意的梧桐,已然孕着来年深深的新绿!

上一篇:心岛伊伊的诗 下一篇:在传统与现代间游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