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出心裁异彩纷呈

时间:2022-10-07 08:15:57

【本文提要】变化是治疗报纸版面老旧的药方。美国报纸借着纪念“9・11”十周年之机,充分利用这一药方,大规模、全方位地在版式设计上创新求变,尤其是头版的变化,让人耳目一新。

【关键词】“9・11”报纸版式 用色 对比 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G219

许多美国报纸对“9・11”十周年纪念版面都是提前组织,精心策划,不惜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精力。因为大家都清楚,这是一次难得的创新求变的尝试,也是一次难得的展示各报水平的契机。因此,各报版面设计独出心裁,异彩纷呈。本文继上期《版式设计的绘画效果》之后,再介绍、点评部分版面,供国内同行欣赏的同时,也可以获得一些借鉴和启示。

大胆的用色

1.沉重的黑色

在报道重大灾难事件、缅怀遇难同胞的版面上,使用黑色是惯例。2011年9月9日,芝加哥市出版的《红眼报》(RedEye)头版,全版黑色打底,正中央是造型极为简约的“镂空”世贸,双塔图,虽然所占版面不大,却因用了纯白颜色而显得非常抢眼。双塔下面是一行简短的纯白标题。此外,再无其他内容,就连平时放在左上角以红色为主的彩色报头,也改为黑白的了,且被缩小放到了左下角。

《红眼报》是一份免费报纸,它的读者定位是经常熬夜的现代青年,因而,版式设计也比较“青年”、比较时尚、比较标新立异。这个版面凝重哀伤,却不显抑郁沉闷。

2011年9月11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威廉波特出版的《威廉姆斯港太阳报》(Wiliiamsport Sun-Gazette)报头版,则是用大黑铺底,银灰过渡,间或有少量红色从中调节,更有浅灰色大字标题压阵,看上去凝重但不沉重。再加以灰白线留口勾边,画出主版区,然后在主版区内以银色文字不分栏、也不分段地密密麻麻排列遇难者的名字,视觉效果上这些字又形成了主版区银灰底色。

为使这边框内的灰色不至于太突兀,编辑在上下两边用了黑灰色调的渐变。这个渐变用得极好,它不动声色地就把读者的注意力“挤压”到了标题区,使读者不知不觉中就把注意力集中在了那红色和浅灰标题之上。

标题字的用色也颇具匠心,横贯版面的巨大数字标题“9・11”,编辑用了灰白色的透明字,既醒目又不刺眼,也不覆盖遇难者名字。这一细节的处理,在体现智慧的同时,也体现出对遇难者的尊重。

大字标题下面是红色小标题字:“永远铭记他们”。它立即使得版面上所有视觉元素融为了一体:作为“底色”的遇难者的名字与标题有了呼应,渐变的色调与弥漫的思念有了呼应,甚至铺底的黑色与凝重的气氛也有了呼应。

为了整个版面的效果,该报的报头也做了相应的变动:白色报头字在灰色边框线以外横贯东西仿佛成了通栏标题。而平时放在报头字下方的出版时间却放在了上边,与边框下沿留口处的白色字也形成了上下呼应,整体看上去很舒服。

2.夜景的内涵

许多报纸头版都选用了世贸遗址夜景照片,因为有两束蓝色激光照出的光柱直射夜空,很是壮观,也象征着双子塔的巍然屹立。比如,9月11日美国《博兹曼每日纪事报》(BozemanDailyChronicle)头版,夜景照片铺底,在夜空的黑色部分走标题和简短的内容提要,版面十分简洁(见封二图3)。

而同一天的《威斯康星州日报》(Wisconsin StateJoumal)头版也是用蓝色激光柱的照片铺底,只是留出了天头和地脚,照片中的蓝色激光柱更加强调与突出。

两个版面,不但设计思路相近,而且标题完全相同:一个民族的回忆(ANATIONREMEMBERS)。所不同的是照片的拍摄方向。拍摄方向不同,画面结构各异。虽然都把象征着双子塔的激光柱作为表现主体,但是内涵却稍有差别:《博兹曼每日纪事报》更倾向于缅怀,《威斯康星州日报》更倾向于展望。

3.宁静的蓝色

2011年9月11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棕榈泉出版的《沙漠太阳报》(The Desert Sun)报头版,给人印象深刻,甚至是过目难忘。这个版面的视觉冲击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图形的醒目,二是用色的大胆。整版铺深蓝底,蓝灰细线勾出封口边框,版面上只有中间两个象征着世贸双塔的长方形竖在那里,一个红色、―个白色,鲜艳夺目。上方是一组反白数字:“9.11.11”。版面再无其他内容,这也是纪念“9・11”十周年美国报纸上绝少有的几个没有文字的头版版面,全靠简洁的图形和强烈色彩来传情达意。

这也是一个富有强烈象征意义的版面:红、白、蓝,都是以美国国旗上的三种颜色标准来设计的;红、白“双子塔”让人联想到美国国旗的条形图案……整个版面的一切视觉元素都指向了美国国旗。中间图形中的白色有怀念之意,红色更有预警之心。整个版面有庄严肃穆的情感寄托,尤其是巍峨挺拔的红白“双子塔”,也象征了坚强不屈的美国精神。

同样采用宁静的蓝色调的,是2011年9月11日。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阿什维尔出版的《阿什维尔市民时报》(AshevilleCitizen-Times)头版。照片是“9・11”之后拍摄的,设计者在世贸双塔缺失的地方,用文字加图形做出了“双塔”图形。“双塔”文章―个冠以“家庭”的标题,―个冠以“爱国主义”标题。总标题却是:“9・11”的阴影。

4.暖色调的大胆使用

在纪念这样一个悲剧事件的版面上用暖色调,这的确需要勇气和智慧。2011年9月11日《洛杉矶每日新闻报》(DAILY NEWS)头版,用一张“9・11”之前的精美照片铺满全版,世贸双塔在夕阳中以剪影的姿态出现,楼里有星星点点的灯光。背景的色调自上而下由橘黄色渐变为橘红色。照片唤起人们对往昔美好岁月的回忆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这是个传统的版式设计,美国老牌大报都喜欢传统的设计,照片上也不做任何再设计、再加工、再修饰。这个版面语言十分简洁,只有一个压图标题:“十年过去了”(A DECADE LATER)。这标题既有不忘历史,更有面向未来的含义。

美国式人文关怀

从前文的介绍我们就可以看出,把遇难者的名字甚至照片在版面上排列,是采用较多的设计思路,这也是美国式人文关怀的体现。9月11日《辛辛那提问询报》(TheCincinnatiEnquirer)也是如此。

版面上的主要内容有两个:贴满遇难者照片图片墙和当年一个六年级学生写的一首诗。图片墙呈斜侧面看过去的效果,墙的上下边线分别从版面的左上角和左下角向右汇聚延伸,直山右边版界线,似乎这墙没有尽头,报纸版面只是截取了其中的一段。同时,整齐排列的照片又形成了多条与墙边平行的线条,呈放射状“逼近”读者,那一张张遇难者的笑脸仿佛从远处“走来”,有很强的动感效果和震撼力。

这种设计,巧妙的地方在于墙面向右越来越小,照片向左越来越大。汇聚的线条将读者的视线由左向右引向远方,逝者的照片又把读者的视线由右而左拉 到近前。读者视线这样往返来去,便达到了加深印象的效果。而版式设计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留住读者视线。

倘若版面只有这面图片墙的话,会明显感觉左重右轻,失去平衡。于是,编辑在右侧排了一首诗,并铺透明浅黑底,既不遮挡图片墙,又突出了诗歌,还平衡了版面。

而2011年9月11日的《西雅图时报》(The Seattle Times)头版,主体形象是一尊“双子塔”雕塑,金光闪闪,十分耀眼,构成“双予塔”的闪亮金属片上,刻着一个个遇难者的名字。

该版面最下方的几行反白小字介绍了这期报纸的创意策划思路和版式设计构思:“为纪念9・11恐怖袭击十周年,《西雅图时报》找到了两位西北区的以9・11事件为题材进行创作的艺术家。文章是一名叫做Jess Walter的来自斯波坎的作家所写,他以9・11为题材的小说《零》(The Zero)入围国家图书奖。照片拍摄的是2002年由艺术家英格丽・拉提(Ingrid Lahti)创作的世贸中心雕塑。这个13英尺高的双塔雕塑的表面,由3000枚刻着受害者姓名的徽章所覆盖。”

今昔对比,心情复杂

9月11日在美国爱达荷州的《时报新闻》(Times-News)头版,明显地分上下两个部分:上三分之二是通版铺底的一张拼接图片,下三分之一是居中仅占一半版宽的两栏文字。设计者精心选择了在同一视点不同时间朝着世贸双塔拍摄的两张照片:一张拍于“9・11”前,蓝天白云,双塔巍峨;一张拍于。“9・11”后,灯火阑珊,却不见了双塔,原址上有两束柱状激光取而代之。两张照片如果就这样并排使用,也是挺好的创意,其实,也有不少报纸就这样使用了今昔对比的照片来直观反映十年变化。《时报新闻》的设计者却不这样简单,把照片左右对折一裁两半,各留一半再拼成一张新图,形成昼夜交替、阴阳两隔的效果。

图片下面居中排列的大字标题,阻断了原本上下贯通、竖切版面的中分线,不然就如两扇紧闭的大门,形成r我们的报纸编辑学上最为忌讳的“一分为二”切割画面的现象。

同样是以十年来美国的变化为主题,2011年9月11日出版的《弗吉尼亚飞行员报》(Viginian-Pilot)头版与《时报新闻》的沉重、肃穆不同,显示出幽默、活泼的风格,它也是纪念“9・11”十周年美国报纸中最为独特的一个版面。

这个版面实际上就是一份调查表,以类似连线游戏的形式直观地表现十年来的变化。其中左边一栏列出的是“9・11”当时的状况,比如黄金价格当时每盎司才287美元;右边一栏列出的是现在的情况,比如到了2011年9月1日黄金价格已经涨到每盎司1827.30美元了。同一个调查项目并不是在同一行中,而是根据它们的变化幅度做上下位置的变动,然后以一条很醒目的黄线把它们连接起来。所调查的内容,既有很严肃的民航乘客人数、乘客信心、美军阵亡人数、国防预算等,也有整天呆在家里上网的宅男宅女人数大幅增加,顶级卖座的电影《哈利波特》的票房变化……

为了形式上的美观,左边的一栏右对齐走文字,右边一栏左对齐走文字。中间就变成规规矩矩的矩形,便于设计。大字标题居中竖排排列,一个单词占一行。这样的标题在英文报纸上极为罕见,因为英文单词和汉字不同,它不是方块字,长短不一。其余空间大量留白。

连线是这个版面最有特色的设计,读者沿着这些条线的指引,就能轻而易举地得到事物的变化情况。阅读变得很有条理、很有效率,也很轻松。连线中可以看出,人均收入在2001年还是$27685;到了2009年就变成了$26530。唯一一个归零的选项是奥萨马’本‘拉登。设计者的幽默在这个先项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把归零的线直接画到了整个图表之外。有离开人世、下地狱的暗示。

这个版面的设计师是在美国行内颇有影响的山姆・亨德械SamHundley)。五年前他设计的―个“9・11”五周年题材的版面,曾获国际新闻设计协会(SND)报纸设计大赛金牌奖。

这个获奖版面也是运用数字和线条:上半部分用四条竖线形成不规则的世贸双塔的形状,另一条线由左下角向右上角,形成一条上升线,而线的色调向上逐渐变淡,这也有弦外之音,有上升逐渐艰难的意思。而五年之后,同样的版面设计特点在《弗吉尼亚飞行员报》头版得以再现,又一次呈现给读者一个精彩的版面。

打破常规,独出心裁

打破常规,独出心裁是几乎所有“9・11”十周年纪念版面设计的思路,但是有些版面设计在这方面走得更远一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如《盐湖城论坛报》(The Salt Lake Tribune)头版就极具视觉冲击力与震撼力――整版一张“9・11”大照片从中间撕开,而且一撕到底。这样的版面设计,大概象征着这一重大事件对美国历史、人民生活的撕裂吧。

不过,这个富有冲击力的设计,在实际销售中效果未必好。摆在报摊的这期《盐湖城论坛报》被中间一折,再加上随报广告的遮挡,显得很不起眼。看来,设计师有必要更周到地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否则自己的辛苦努力也会付诸东流。

2011年9月11日,在新泽西州纽瓦克出版的《明星纪事报》(The Star-Ledger)也是让人大跌眼镜的设计,该报头版全部是文字,且不分栏,居中排列的排版形式。不但文章排得不像报纸,就连那奇长的标题也没个报纸的样子。整个版面除了右下角的报纸条形码以外,没有任何现代报纸的视觉语言。这种版式类似人类早期的“新闻书”,可以说是版面的“返祖”现象了。不过,这种―占朴、简单的版面形式,不是也体现出编辑对内容主题的极端自信吗:“9・11”十周年纪念,足以吸引读者阅读,完全不需要外在的装饰、引诱了。

上一篇:情系学科甘为人梯 下一篇:从《老男孩》火爆看网络剧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