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后七颠百病消”,激发全身阳气 等

时间:2022-10-07 07:32:59

“背后七颠百病消”,激发全身阳气

文/赵铁锁

“背后七颠百病消”是八段锦功法的最后一式,是一个提后脚跟的动作,做起来比较简单。脚跟看着不起眼,却有着很大的效用。人们在紧张和疲劳的状态下,背部的肌肉通常也会变得紧张,血液循环变差。而通过颠一颠后脚跟,有助于疏通整个背部的经脉,振奋人体的阳气,使气血畅通,令我们的身体变得强健起来。

当然,这并不是说只要将脚后跟颠7次,就能祛除全身之病了。本式的练习口诀是:“两腿并立撇足尖,足尖用力足跟悬,呼气上顶手下按,落足呼气一周天,如此反复共七遍,全身气走回丹田,全身放松做颠抖,自然呼吸态怡然。”

口诀的大致意思是,练习者要两腿并列开立,用脚尖的力量着地,把脚跟悬起来。呼气向上走,双手向下按,脚跟落下来之后呼气一个周天。这样反复练习7遍,全身的气息最后回到丹田。然后全身放松,做颠抖的动作,同时顺其自然地呼吸,神态显出恬然的样子。

这一动作相对简单,只包括一起一落两个招式:

1.自然站立,两脚并拢。

2.将两个后脚跟抬起,头部用力向上方顶。动作略微停顿,眼睛注视前方。

3.身体随着脚跟下落,眼睛继续注视前方。

4.重复做第三个动作7遍,再还原成原来的站姿。

在练习这一动作的过程中,注意双脚始终并拢,只是脚跟提升和放下。初练习者很容易把握不住身体的重心,还会在脚后跟上提时端肩膀,这些错误都会使相应的健身效果不能呈现。而摆脱这些错误的正确做法是用五趾紧紧地抓住地面,双腿并拢,做到提肛收腹,肩膀向下沉,百会穴向上顶。同时,脚跟下落时,咬住牙齿,轻轻震动地面,要全身放松,动作不要操之过急。这样就可以稳住身体的重心了。

脚趾是足三阴和足三阳经交会的地方,脚趾抓地,踮脚而立,能使足部和全身脏腑的经络都得到有效刺激,从而使全身血脉通畅,阴阳平衡。同时,踮脚而立还能拉伸腿部的韧带和肌肉,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此外,落地震动还能对下肢的关节进行按摩,让全身肌肉放松。平时多颠颠后背,对于我们日常保健和抗衰老都是有好处的。

常按穴位寿命长——涌泉穴,人体长寿大穴

文/齐立强

我们每个人都有多个“长寿穴”,涌泉穴就是其中之一。若常“侍候”这个穴位,便可以身体健康,延年益寿。

涌泉穴位于足底,在足掌的前三分之一处,屈趾时凹陷处便是,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中医认为:肾是主管生长发育和生殖的重要脏器,肾精充足就能发育正常,耳聪目明,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头发乌亮,强盛。若肾虚精少,则记忆减退,腰膝酸软,行走艰难,性能力低下,未老先衰。因此,经常按摩此穴,有增精益髓、补肾壮阳、强筋壮骨之功,并能治疗多种疾病,如昏厥、头痛、休克、中暑、偏瘫、耳鸣、肾炎、阳痿、遗精等。

涌泉穴与人体生命息息相关。涌泉,顾名思义就是水如泉涌。水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水有浇灌、滋润之能。据现代人体科学研究表明,人体穴位的分布结构独特,功用玄妙。人体肩上有一肩井穴,与足底涌泉穴形成了一条直线,二穴是“井”有“水”上下呼应,从“井”上可俯视到“泉水”。有水则能生气,涌泉如山环水抱中的水抱之源,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气场,维护着人体的生命活动。

涌泉穴的保健手法主要是按摩。睡前端坐,用手掌来回搓摩涌泉及足底部108次,要全面搓,以感觉发热发烫为度,搓毕,再用大拇指指肚点按涌泉49下,以感觉酸痛为度,两脚互换。末了,再用手指点按肩井穴左右各49次即可。

上一篇:瓜果蔬菜治百病——发汗透疹、消食下气用香菜 下一篇:“手到病除”调理颈椎病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