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角色游戏中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时间:2022-10-07 06:54:17

刍议角色游戏中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摘要】本文认为,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角色游戏对儿童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角色游戏是儿童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是幼儿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活动的直接表现。本文主要介绍了要创造“乐”的精神环境,突出“乐”的游戏功能,创造“乐”的过程等角色游戏中幼儿主体性发挥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角色游戏;发挥幼儿;主体性

0 引言

幼儿期是一个人主体性形成的重要时期。所谓的主体性即意味着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不为外部力量或外在原因左右,能够通过独立的理性的反思形成自己的想法和目标,自由地作出选择。主体性发展是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新课程越来越以关注幼儿个性特点、充分挖掘个性潜力为教育的主旨,幼儿主体性的发展已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南》提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角色游戏对儿童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角色游戏是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想象,借助材料,通过扮演角色,运用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是幼儿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活动的直接表现。角色游戏能为幼儿主体性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那么,如何在角色游戏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主体性呢?笔者就以教育教学经验为例,看看幼儿主体性的发展。

1 要创造“乐”的精神环境

游戏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重要一点,就在于情境的差异。环境、心情、气氛等对游戏的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开展角色游戏中应注意营造良好的游戏氛围,创设一个平等、宽松、和谐的环境。幼儿的主体性只有在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中,在“自我”得以充分尊重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得到发展。教师在角色游戏中要尽可能使幼儿感到自己与老师是平等的,是受重视的。教师则努力用亲切的微笑驱散孩子的自卑,用信任的目光消除孩子的胆怯,用慈爱的抚摸鼓励孩子的进步,用赞赏的话语肯定孩子的成功。比如,在举行游戏《可爱的小动物》中,教师引导:“今天,有很多小动物要到我们班作客,看看谁来了?”然后出示小动物教具。①小鸽子:是怎样来到我们班的?(飞来的)怎样飞呢?请个别幼儿表演,小鸽子的本领可大了,能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送信还能飞回来,不会迷失方向,小鸽子怎样叫?(咕咕咕)②小鸭:身上的毛是什么颜色?它的嘴巴长的什么样子?(扁扁的);它有什么本领?(游泳);它喜欢吃水里的什么?(小鱼和小虾),小鸭怎样叫?(呷呷呷)③小鸡:鸡的嘴巴和小鸭的嘴巴长的不一样,小鸭的嘴巴长的扁扁的,小鸡的嘴巴是什么样的?(尖尖的);它喜欢吃什么?(虫和米);它会怎样叫?(叽叽叽)……这一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有时候对于有退缩行为的幼儿,教师应帮他们找能干的幼儿做游戏的搭档,使能力强的幼儿在同伴的赞扬中激发潜能,能力弱的幼儿在同伴的成功中增强自信。游戏时,教师可置身于幼儿中间给予身体的接触,或蹲下来和他们面对面地交谈,并不时用目光来交流情感,用微笑来缩短距离,用鼓掌来传递信任。寻找每个幼儿的闪光点,恰如其分地让幼儿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

2 要充分突出“乐”的游戏功能

游戏所具有的享乐功能和教育功能两者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游戏在于享乐,但享乐却又是具有潜在发展价值的。幼儿在享受游戏的同时,身体上、精神上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智力和情感上得到最大程度的自由,知识技能上得到最大程度的巩固,进而为发展提供了最充足、最富动力性的准备。同时游戏本身也是一种发展,儿童在积极活动,旧经验在不断重复、更新,新经验在不断产生。我们注意到,这一切生机勃勃的主动性都是在最大程度地享受、体验自由后所带来的。就如刚才的案例中,教师引导幼儿:那么多小动物到我们班来作客,我们小朋友非常高兴、特别开心。然后教师教幼儿学习儿歌《可爱的小动物》,知道小动物的名字、叫声和动作。再结合游戏儿歌《可爱的小动物》,小朋友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并做动作。待幼儿熟悉玩法后,适当加速,要求幼儿一定要老师说完后才能说和做。幼儿在游戏中享乐的程度越高,对自由的体验越强烈、越丰富,由游戏所带来的主体性收益也就越大。实践中,教育者往往试图通过角色游戏这样一种为儿童所孜孜以求的活动,来达到教育目的,从而忽略了游戏的享乐功能。我们知道,教育者施加了过多的教育功能,幼儿的乐趣就少了。因此,角色游戏应该尽可能突出享乐功能,让幼儿在自主自由、尽情尽性的玩耍中使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

3 要创造“乐”的过程

在一个兴趣和需要得以满足、成功和快乐得以体验的环境中,幼儿的天性将自由表露,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自我意识和人格健全发展。笔者认为,要让角色游戏达到充分的“乐”,重要的是在游戏的全过程给幼儿以充分的自由。具体为:开始阶段―――自由选择。自己选择的一定是自己所需要和喜欢的,这样的游戏才是真正快乐的游戏。所以,教师应尽量鼓励幼儿自由自主地去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游戏,使幼儿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学会选择,敢于选择,培养自我意识,享受个性自由的快乐。进行阶段―――自主展开。这是幼儿主体内在动机完全得以激发的过程。在这期间,幼儿主动协调各种感觉,展示自己的经验和才能,积极地与环境发生交互作用。教师则应给幼儿更多的自,主幼儿充分表现,自由交往,协作创新,使他们的需要得以满足,情感得以激发,技能得以培养,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教师应绝对避免为了提高幼儿游戏的水平或者为了发挥游戏的教育作用而去教导幼儿游戏或干预幼儿游戏。结束阶段―――自由交流。这是角色游戏的结束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引导幼儿自发地进行交流,积极地表达情感,尽情地共享快乐,为幼儿提供充分的表现、交往和学习的机会。教师可鼓励幼儿把自己在游戏中的所见所闻、情绪体验表达出来,与同伴交流、共享,这既能增强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又能使幼儿间有更多的交流机会。

4 结语

从这可以看出,幼儿对游戏的兴趣高低决定着游戏的兴衰.幼儿以自己的方式进行着游戏,主导着整个游戏的走向与进程,幼儿才是游戏的主人。在角色游戏中,幼儿主体性的发展与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分不开的。老师应该给幼儿创设宽松的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适宜的支持与指导,以调动幼儿的主体性在角色游戏中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只有将教师的主导与幼儿的主体统一起来,那么幼儿就会成为学习与发展的真正主体。

参考文献:

[1]林雪珍.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7):238-239.

[2]王珊珊.关注托班幼儿特点提高角色游戏有效性[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2(1):91-92.

[3]陈国宁.中班角色游戏中幼儿合作行为培养的教师指导研究――以聊城市甲幼儿园为例[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上一篇:高中英语应试答题技巧 下一篇:浅谈概率论教学的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