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校企联合路径探析

时间:2022-10-07 05:38:09

职业院校校企联合路径探析

摘 要:职业院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要阵地,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懂技术、会操作的技能型人才,成为企业用工的主要来源。职业院校与企业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方面,企业需要职业院校培养人才;另一方面,职业院校需要企业接纳学生。那么,职业院校如何与企业无缝对接,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多年的教育实践证明,加强校企联合,实现工学一体,是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就职业院校校企联合路径进行探析。

关键词:专业设置 校企联合 工学一体 订单培养

一、明确企业需求,合理设置专业

1.明确目标定位

职业院校与普通大学不同,大学着重培养研究型人才,而职业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普通大学重在理论,而职业院校重实践。目前,很多职业院校盲目扩张,有普通大学化倾向,导致规模在扩大,特色越来越不明显。所以职业院校应该明确目标定位,立足为企业输送技能人才,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巩固传统专业,强化优势专业,培育新兴专业,科学规划专业建设。近年来笔者学校整合20多个专业,设置信息工程、机械工程、商务管理、数控技术、汽车工程、电器工程六个教学系,开展优势凸显的技能教育。

2.坚持问题导向

在义务教育阶段,由于考试分数所带来的压力,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带着“失败”的阴影走进职业院校。通过几年的培养,让学生自信地走出校门、服务社会,拥有满意的工作,是职业教育的首要责任。学校的专业设置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相对固定的基础上,应该坚持问题导向,通过深入细致的调研走访,就人才需求、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沟通交流,听取企业和社会对学院办学的意见或建议,针对存在问题进行微调纠偏,做到不跟风,有特色。对于社会需求量小,或没有竞争优势的专业及时调整,避免学生走进“毕业即失业”的死胡同。

3.形成优势专业

目前职业院校之间的竞争很激烈。形成自己的优势专业集群,办出自己的特色,是职业院校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普通大学都有专业排名,都有自己的优势学科,虽然职业院校还没有明确的专业排名,但形成自己主导专业为龙头的优势专业集群也非常必要。通过学生、用人企业的宣传,形成良好的专业口碑,引领、支撑职业院校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强化校企联合,实行精准培养

1.按企业需求量身定制

与长期用工企业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根据企业的需求,科学搭配课程,量身定制适合企业的课程“套餐”,既包括习惯养成、团队培养、职业道德等常规课程;同时按照企业内部各岗位需求,理论与实践结合,教授实打实的操作技能,确保培训的学生能出色完成岗位操作。近年来,笔者学校与泰开集团、特种车辆、潍坊歌尔等多家企业建立了订单培养关系,为企业培养了一批批精致实用的技能人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不断拓展培训外延

实行多元化办学的发展思路,除常规招生外,还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拓宽培训渠道,加快短期培训步伐。面向社会开展下岗职工、农民工、阳光工程、“金蓝领”、暑期大学生车间操作等短期培训,积极拓展教育覆盖面。积极与服务企业联系,承接餐饮、旅游等短期培训。

三、打造实训基地,实现工学一体

1.打造校内实训基地

职业院校不是培养纸上谈兵者,而是真刀真枪的操作者。学生的动手能力极其重要,而动手能力的培养来源于实践。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程度,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笔者学校围绕核心专业建立汽车维修、数控机床、钳工等实习车间,让学生们不出校门就能走进车间,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有时还聘请企业技术工人来面对面指导。当数控专业的学生编出操作程序,汽车专业的学生排除了车辆故障,钳工专业的学生用车床车出不同的作品,那种成就感是不言而喻的,这也可以使学生对未来的岗位产生浓厚兴趣。

2.打造校外实训基地

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尝试“课堂―顶岗―课堂”新的教学模式,将课堂搬进企业,将企业作为最直接的实训基地,真正实现工学一体。笔者学校每个核心专业至少与2个以上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每年都输送2000多名学生到企业顶岗学习,参与企业生产全过程,提高了学生对企业的认知,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增强了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

3.做好跟踪分析服务

毕业生就业不是教育的终结,职业学院还要做好就业学生的跟踪服务。建立就业单位数据库,对所分配的学生岗位工作情况进行了解,对不满意的进行调整。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研判,进一步提高学生就业满意率,提高用工单位满意率,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

总之,职业院校应本着为企业负责、为学生未来负责的精神,积极走出去、请进来,探索校企合作的途径和方法,通过校企无缝对接,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作者单位:山东省泰安技师学院)

上一篇:黔东南蜡染纹样在陶艺中的运用 下一篇:达悟族舞蹈生态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