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担使命 负重自强

时间:2022-10-07 05:20:12

四川地处长江上游,有通航河流176条,通航水库、湖泊234个;航道里程11725公里;港口17个,农村渡口1550处,涉及110个县(市、区),涉渡群众达1450万人。安全监管呈现点多、线长、面广、压力大等鲜明特点,近年来,四川地方海事系统按照全因素全过程管控的要求,紧紧围绕水上交通安全监管这个中心,以“责任、基础、监管、应急”四个体系建设为抓手,多措并举,全面履责,持续提升安全保障能力,确保了全省水上交通安全形势的持续稳定,2009年以来持续将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个位数,2014年首次实现全省运输船舶“零事故、零死亡、零损失”。

一是健全落实水上交通安全制度体系。落实“分级管理、属地负责”的水上交通安全管理体系,推动政府安全主体责任履职到位,基本做到乡镇船舶安全管理机构、人员、经费、责任“四落实”。目前,全省共有1712个乡镇设置管船机构,有专兼职管船人员2700余人。出台地方性法规规章,全面实施《四川省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条例》。逐步建立完善了水上交通安全目标责任书制度、客渡船签单发航制度、客渡船舶“六不发航制度”、安全例会制度、“停航封渡和减载”制度、水情传递制度、涉水部门会商制度、汛期督查暗访制度、安全约谈制度和“两线一牌”等。

二是全面夯实水上交通安全基础体系。大力实施公益性渡口改造和渡改人行桥建设,2010~2014年全省实施公益性渡口码头建设893个、更新改造渡船998艘,安排部省补助资金2.45亿元,初步改善了渡口的落后面貌和沿江沿河群众出行条件;进一步加强船舶检验和船型标准化工作,强化船舶质量源头管理;强化船员教育培训力度。

三是着力完善水上交通安全监管体系。强化安全监管标准化建设,规范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工作,进一步落实责任;突出安全监管重点难点,完成对辖区长江、岷江、嘉陵江和渠江的全江区跨区联合巡航,着力重点时段、重点船舶、重点区域和重点环节安全监管,强化海巡为主、岸巡为辅的水陆联动监管机制 。

持续深入开展客渡船、砂石船、非客船载客、餐饮娱乐趸船等专项整治活动;提升海事监管能力。全面开展码头和船载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目前全省视频监控点累计达1515个(码头视频665个、船载视频850个),初步形成重点渡口码头(港区、水域)视频、重点船舶(渡船)船载视频和常规海巡艇互为补充的现代化水上监管框架。

四是逐步建立水上交通安全应急体系。针对我省船舶吨位普遍偏小、抗风浪能力弱、通航环境复杂等情况,我省提出应急救援要确保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能就近就地采取措施实现最有效救助,竭力减少甚至避免人员伤亡事故发生。深入开展“救生衣行动”,近年来,全省免费发放各类救生衣、救生浮具约30万件;全面开展以 “乘员自救、船舶互救、村民救助”为主要内容的船舶自救互救机制建设;广泛开展水上安全应急演练。近年来,积极组织有针对性的水上突发事件应急演习60余次,应急反应能力和搜救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上一篇:最大类间相斥的局部鉴别投影 下一篇:BAT来了,他们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