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龙荟丸的临床鉴别应用

时间:2022-10-07 05:04:03

当归龙荟丸的临床鉴别应用

药物组成

当归(酒炒)10Og,龙胆(酒炒)100g,芦荟50g,青黛50g,栀子100g,黄连(酒炒)100g,黄芩(酒炒)100g,黄柏(盐炒)100g,大黄(酒炒)50g,木香25g,麝香5g。

功能与主治

泻火通便。用于肝胆火旺,心烦不宁,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胁肋疼痛,脘腹胀痛,大便秘结。

临床应用

眩晕证属肝火旺盛,风火相煽。症见头目眩晕,耳鸣耳肿,目赤肿痛,口苦胁痛,心中烦热,大便燥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

带下证属肝胆火盛,下焦湿热。症见妇女白带增多,色黄而稠,外阴癌痒肿痛,口苦口干,小便混浊,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或腻,脉弦数或弦滑。

便秘证属肝火炽盛,胃肠传导受阻。症见大便秘结,小便短赤,面红目赤,口干口渴,口苦胁痛,烦躁易怒,甚则神志恍惚,笑骂不休,登高而歌,弃衣而走,舌红苔黄糙,脉弦滑有力。

鉴别使用

功能类同药物鉴别

与龙胆泻肝丸的鉴别 两药均为清肝泻火之剂,均有清泻肝火,清利肝胆湿热之功.主治肝胆实火上炎、湿热下注所致头痛、眩晕、带下等病证。但从二者的药物组成来看,当归龙荟丸中有芦荟、大黄,有较强的泻火通便之功,使肝胆实火从二便分消,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其泻火之力更强,对大便秘结日久,肝火上亢,扰动神明所致的狂证也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与清宁丸的鉴别 两药均为寒下剂,均有清热泻火、通便之功,主治热毒炽盛,腑气不通所致的便秘。但清宁丸中以苦寒沉降的大黄为君,更有厚朴、香附、陈皮理气消胀除满,黑豆、麦芽醒脾消食,故消积除满泻下之功较强,侧重于治疗饮食积滞、大肠实热所致的便秘;而当归龙荟丸以当归、龙胆草、芦荟为主药,其清肝利胆之功较强,因此侧重于治疗肝胆火旺所致的便秘,且对大便秘结较重,肝火扰动神明所致的狂证也有治疗作用。

主治类同药物鉴别

眩晕 与天麻钩藤颗粒的鉴别:两药均为治疗眩晕之剂。当归龙荟丸所治之眩晕,证为肝火旺盛,风火相煽,属实证,临床伴见大便秘结;天麻钩藤颗粒所治之眩晕,多为肝肾阴亏,水不涵木,肝阳上亢之证,属本虚标实,临床有头重脚轻之感,未必见大便秘结。

带下 与当归养血丸的鉴别:两药均可治疗带下病。当归养血丸所治之带下,证属气血亏虚,寒湿阻滞,而当归龙荟丸所治之带下,证属肝胆火盛,下焦湿热。因此,在临床表现中,前者症见自带清冷,质稀薄,终日淋漓不断,小腹冷感,面色苍白等虚寒之象;后者症见白带色黄而稠,口苦口干,大便秘结等实热之象。

便秘 与麻仁丸的鉴别:两药均为治疗便秘之剂。麻仁丸所治之便秘,证属肠胃燥热,临床见大便干结,口干,舌黄燥等一派肠燥津亏之象;当归龙荟丸所治之便秘,证属肝胆火旺,腑气不通,临床常伴见头晕目眩,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苦等肝胆火旺之象。

剂型及用法用量

丸剂。口服,6 g/次,2次/日。现代研究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该品青黛中靛玉红为抗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的有效成分,人和动物实验表明,靛玉红能使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随病情好转恢复正常,龙胆草、栀子均有驱蛔虫作用,而且对蛔虫有较强的麻痹和致死作用:麝香、黄芩有一定的镇静作用:大黄、芦荟均有较好的致泻作用,另外,其中各药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

临床新用

据报道,该药还可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胆道蛔虫、胆囊炎、胆石症、胆道术后、黄疸型肝炎等。

・本品方出《丹溪心法》,治肝胆实火,眩晕,胁痛,惊悸,抽搐,谵语发狂,便秘溲赤方,临床疗效较好。

・本品对胃肠炽热引起大便秘结,口干口苦,牙龈肿痛,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的便秘,及有上述症状的习惯性便秘效果明显。

・本品亦用于小儿急、慢性惊风属实热者。

・肝肾功能异常者不宜。

・冷积重便秘者慎用。

上一篇:老年人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 下一篇:警惕壮骨关节丸引起的肝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