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曲线新解

时间:2022-10-07 04:50:53

微笑曲线新解

宏集创办人施振荣先生早在90年代提出的微笑曲线,为台湾制造业蓬勃发展的时期作了最好的批注。低毛利、高产量的制造能力,曾经为台湾创造许多世界第一,包括笔记本电脑、主板、光驱等。

近几年在劳力密集的制造业外移趋势下,台湾厂商不断往曲线的左方(研发)努力,包括深化技术能力、加强专利布局;也有更多企业朝曲线的右方(通路)发展,比如增加业务团队的培训、提高品牌营销的预算等。

然而,在产业环境与商业模式快速变化的今日,曲线的左、右两端可能已经不是传统定义的“研发”和“通路”,它们应该有各自更广义、更全面的意涵。

传统“研发”指的是针对某种产品类别,设计出更优质、更高阶的产品。但是在产品生命周期缩短的趋势下,企业应该将研发团队的核心能力扩大为“创新能力”。也就是并非固守在熟悉、旧有的产品范畴,而是可以产生源源不绝的创意,具备主导市场、改变市场的能力。特定产品的专业知识会随着时间而被淘汰,创新的DNA却可以长久存在企业组织当中,不容易被取代、不容易被模仿。

至于通路端的核心竞争力,也已经不是传统的“做好销售活动”,那是属于“战术”(执行)层面的思维。“战略”层面的思维是“获利模式”。

举例来说,脸书(Facebook)、苹果(Apple Inc。)等公司的崛起,靠的并不是“有效率”的做好销售活动,而是一套可行的获利模式。我们愈来愈不需要销售技巧高超的业务员,我们需要的是思维灵活的营销人。有趣的是,这并不代表业务员的角色不重要。相反的,从工程师、生产后勤单位到行政管理人员,人人都该具备业务员的心态和脑袋。

因此在新的市场环境,不要问企业实验室里有什么仪器设备、研发团队有多少年开发经验,我们应该问的是:“和竞争对手比起来,我们有多‘创新’?”那才构成了微笑曲线左方的竞争力。

我们也不必太顾及业务团队的人数、活动量这些“如何把事情做对”的议题。先想一想“什么是对的事情”,包括对的客户是谁,对的沟通与服务模式是什么?靠明星业务员个人作战的时代已经过去,建构在系统以及企业内部的“获利模式”,才是微笑曲线右方决胜负的关键。

惟有企业体会到微笑曲线的新解,并逐步落实到执行策略,才能跟得上产业变化的脚步,常保胜利的笑容。

上一篇:静音型电源车车载发电机组散热分析及试验研究 下一篇:紧急状况下车辆操作特性的仿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