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成本核算措施

时间:2022-10-07 04:39:42

施工企业成本核算措施

质量成本核算与控制是上世纪末在西方国家出现的一种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的一种方法,也是全面质量管理的经济基础。过去,人们认为,质量在成本方面无法计量,质量成本难以纳入会计体系中,把质量成本的概念仅仅理解为质量不好而造成的浪费,并由此引起的成本上升。随着质量管理科学的发展,这一理解已被人们所摒弃,现在可以通过定量分析方法分析质量,使质量成本为企业及项目管理决策服务,且质量成本也成为一个先进会计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施工企业在总结建设质量经验和学习海外质量管理的科学方法与技术方面,已取得了可喜成效。但现阶段尚有不少施工企业在建设质量中存在重大矛盾,重视了建筑产品质量,则放松了成本核算,反之,加强了成本控制则使产品质量有所下降,有些施工企业甚至尚未进行质量成本核算。论文百事通这主要是对质量成本的认识不足,对质量成本计划、控制、核算、分析等内容和方法尚未掌握的缘故。尽管在建筑产品中质量成本占总造价5%左右,但建筑业还未制定出一套完整的质量成本核算体系,许多施工企业仍处在摸索阶段。因此,有必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就质量成本的核算与控制进行探讨。

一、项目质量成本核算的原则

质量成本核算是现代化管理的产物,也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家技术监督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的质量成本管理导则》为企业开展质量成本核算提供了法规和政策依据。各企业要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企业质量成本核算办法》,以反映实际质量成本的消耗情况和制定改进措施。进行有效的质量成本核算必须本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一)质量成本属于质量管理范畴,其核算的组织原则应是:由质量管理部门牵头,分级管理,财务部门具体核算出综合反映质量成本的最终结果。在核算过程中,质量管理部门必须根据本企业具体情况不断地调整部门之间的分工,修订《企业质量成本管理办法》,使部门之间的联系更加合理,管理更加科学。

(二)质量成本核算、数据记录必须真实可靠。其原始凭证和报表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归集和整理,唯有那些精心收集,准确无误地数据才能产生有效可靠的信息。

(三)确立质量成本经济性的思想原则。为了使建筑产品既满足《规范》和业主的需要,又能使质量成本最低,这就需要选定最佳质量水平,即考虑成本与质量保证值之间的最佳平衡。降低质量成本并不意味着降低对建筑产品的要求。

(四)严格报告质量成本责任制。使各部门和个人的责任进一步明确,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职责,办事有标准,从而便于对质量的考核。

二、项目质量成本的核算

施工企业的建筑产品特点是品种多、批量小、周期长、协作配套广、原材料消耗多、资金占用高。由于这些特点,使得质量成本的核算方法和内容与其它行业相比有所差异。施工企业一般应以单项工程进行质量成本归集。这样便于核算和分析。

(一)明确工程项目质量成本开支范围。工程项目质量成本开支范围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所耗用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办公费、差旅费和劳动保护费。

2、用于对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外购件进行质量检测的仪器仪表、工量具的购置费。

3、产品、半成品及其外购件试验、检验和评审费。

4、质量管理人员工资、附加费及奖金。

5、建筑产品由于质量缺陷造成的材料损失和人工损失。

6、维修费用及其各种赔偿费用。

7、用于质量管理先进单位和个人的奖励支出,QC小组活动经费。

8、其他与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有关的费用。

(二)设置科目。按照项目质量成本核算对象设置分类明细账。为了反映和核算项目施工活动中发生的质量成本,在项目中,一般设置“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等明细科目,并根据具体内容设置分类明细账,即:“预防成本”下设置:质量管理工作费、质量情报费、质量培训费、质量技术宣传费、质量管理活动费等子目;“鉴定成本”下设置:材料检验试验费、工序监测和计量服务费、质量评审活动费等子目;“内部故障成本”下设置:返工损失、返修损失、停工损失、质量过剩损失、技术超前支出和事故分析处理等子目;“外部故障成本”下设置:保修费、赔偿费、诉讼费和因违反环境保护法而发生的罚款等子目。

(三)建立工程项目质量成本核算责任制,明确有关人员的职责。企业进行质量成本核算分工时,可按企业现有部门进行分工,把开展质量成本核算的各项工作,如收集资料、进行统计和计算等,分别纳入到有关部门的职责范围和责任制中去。一般应按照“职能部门归口统计、分级管理、集中核算,财务部门统一汇总”的原则进行。具体分工如下:

1、内部故障成本。由各单位的质量核算员或统计员,根据重建报告单、返修报告单、和有关的原始记录及统计材料,采集质量成本数据,填写“内部故障成本统计报表”。

2、外部故障成本。由售后回访服务部门根据外部反馈信息和凭证进行统计,并填写“外部故障成本统计报表”。

3、鉴定成本。由试验、检验部门,根据产品检验和试验所用材料和工时等凭单进行统计,并填写“质量鉴定成本统计报表”。

4、预防成本。由质量管理、和试验、检验等有关部门,根据费用支出凭证进行统计,并填写“质量预防成本统计报表”。

5、由财务部门负责质量成本的统一归集和汇总,并填写“工程质量成本核算汇总表”。

三、项目质量成本的控制

(一)项目质量成本的控制原理

1、工程项目成本与质量的关系。通过分析项目质量成本的构成,可以看出,项目成本与其产品质量水平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依存关系。控制成本(即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属于质量保证费用,和质量水平成正比,即工程质量越高,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就越大;故障成本属于损失性费用,和质量水平成反比,即工程质量越高,故障成本就越低。项目目标控制要求以最低的成本达到项目的质量要求。首先,必须按技术规律组织施工,严格执行国家的各项技术政策和规定,按设计文件要求施工,贯彻各种施工规范的规定和质量验收及评定标准;其次,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强化质量意识,正确处理成本与质量之间的关系,不要为搞创优进行超标准施工而扩大成本支出,也不能片面地为降低成本而导致工程质量的低劣,只有按技术、组织与经济规律进行施工,才能做到以最低成本实现满足要求的质量目标。

2、工程项目质量成本项目之间的关系。质量成本项目之间有明显的相互影响关系。如果在设计阶段花一元钱就能解决的问题,不予处理任其实施生产可能要支出十元钱才能纠正;假如建筑产品已经生产出来,则修正缺陷所花的代价也许是一百元;如果不合格产品交付使用,则为弥补失败损失的支出会高达一千元。其规律为按照一定顺序排列不同项目,可使前面项目有少量增加即可导致后面项目大幅度减少。根据国外经验介绍:

⑴当故障成本大于总成本的70%、预防成本小于总成本的10%时,工作的重点应放在研究提高质量的措施和预防性上;

⑵当故障成本接近总成本的50%时,工作的重点应放在维持现有的质量水平,它表明接近理想成本控制点;

⑶当故障成本小于总成本的40%、鉴定成本大于总成本的50%时,工作重点应放在巩固现有质量水平,减少检验程序;

⑷某些企业的经验表明,如果适当增加预防成本,可使总的质量成本下降,并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预防成本增加3-5%,可使质量总成本降低30%左右。

所以,质量成本控制的重心应该向上游倾斜,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工程项目质量成本控制的步骤。工程项目质量成本控制一般分为三个步骤,即事前、事中控制和事后考核。

1、事前确定质量成本控制的标准。施工企业在进行质量成本核算前,首先应根据本企业历史资料和建筑产品结构编制质量成本计划,确定质量成本的最佳水平,并按质量成本项目进行分解。

2、事中控制监督质量成本的形成过程,这是控制的重点。在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项目质量成本的核算与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控制措施,使实际成本控制在计划之内。

3、事后考核与兑现,并查明造成实际质量成本偏离目标质量成本的原因。工程项目完工后,要及时地对项目质量成本进行分析与考核,质量成本超支要找出原因,节约要总结经验,并及时进行奖罚兑现。

(三)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措施。由于质量成本涉及面广,必须建立质量成本控制系统,以保证质量成本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企业应按工程项目质量形成过程、责任部门作为质量成本控制对象,并做到日常控制和定期检查相结合,一般和重点控制相结合,专业与群众控制相结合,单项与综合控制相结合,使质量成本控制经常化、系统化、制度化。对于影响质量成本较大的关键因素,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质量成本控制:

1、为了降低返工、停工损失,将其控制在占预算成本的1%以内,必须对每道工序事先进行技术质量交底;加强班组技术培训;设置班组质量干事,把好第一道关;设置施工队技监点,负责对每道工序进行质量复检和验收;建立严格的质量奖罚制度,调动班组积极性。新晨

2、为了减少质量过剩支出,施工员要严格掌握定额标准,力求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使人工和材料消耗不超过定额水平;施工员和材料员要根据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合理使用人工和材料。

3、为了控制劣质材料额外损失,必须健全材料验收制度,材料员在对现场材料和构配件进行验收时,发现劣质材料要拒收,退货,并向供应单位索赔;要根据材料质量的不同,合理加以利用以减少损失。

4、增加预防成本,强化质量意识。要建立从班组到施工队的质量QC攻关小组;定期进行质量培训;合理地增加质量奖励,调动员工积极性。

项目质量成本管理是从与工程质量有关的成本方面对工程质量管理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价。进行工程质量成本的数据统计、核算和分析,可以及时掌握工程质量情况、质量改进情况和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及其对经济效益的影响。同时,可以分清质量体系内部各单位应承担的质量责任和经济责任等。通过项目质量成本的核算与控制,可以使工程质量成本处于适宜区域及优化状态,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上一篇:高等教育成本核算计策 下一篇:企业成本核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