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时间:2022-10-07 04:29:45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摘要:事业单位担负为人民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能,是党和政府的窗口。而人事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的核心工作,对于增强单位凝聚力,提高工作质量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分析当前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的现状入手,从转变观念、注重培训、完善奖惩三个方面提出了提高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质量的意见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 人事管理 对策分析

1.引言

事业单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担负着为公众提供公益的职责,是满足社会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多方面需要的社会组织,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而人事管理作为事业单位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对人员招录、岗位聘用、培训考核、福利奖惩等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可以说,人事管理工作的好坏决定着事业单位工作质量的高低。近年来,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逐步深入和落实,社会各界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希望,人事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要求。

2.当前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的现状

2009年,中央办公厅在《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中明确要求,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要按照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总体要求,以健全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创新管理体制,转换用人机制,形成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制度。这一要求为人事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近年来通过多方的努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质量取得了较大的提高,管理模式、用人机制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距离《纲要》的要求还有着不少的差距,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人事管理工作观念转换还不到位

人事管理工作作为事业单位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一直以来就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国家相关部门也陆续出台的多个文件加以规范和引导,但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事管理工作观念转变还不到位。一方面,服务观念缺失。一些事业单位在人事管理过程中沿袭传统的观念,以管理代替服务,工作过程中缺乏服务思想,人事管理工作模式僵化呆板,影响了工作质量。工作过程中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作用,存在等靠要的思想,没有深入单位实际,解决职工实际问题。另一方面,改革创新观念缺失。面对新时期工作面临的新局面、新特点,工作中创新方法不多,时代性不强,也降低了人事管理工作的质量。

2.2事业单位人员培训力度还不过硬

在现阶段,随着国家法制建设、制度建设力度的加大,事业单位人员引进已经逐步走向正规,但在人员引进后的使用和培训方面,单位给予的关注不够,影响了人员的后期发展。一是培训机制不健全。在不少事业单位中,单位对于人员培训工作没有长期的规划,缺乏整体性的考虑,特别是对于个人而言,没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往往采取一勺烩的模式,培训效果难保证。二是培训制度难落实。当前社会对事业单位工作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人员少、事务多的矛盾在一些单位十分突出,造成了一些培训计划方案落实难度大,随意更改删减培训计划的问题时有发生。三是培训针对性不强。事业单位在人员培训过中,结合自身实际的少、照搬上级要求的多,影响了培训工作的吸引力和人员的参与热情。

2.3事业单位人员考核奖惩还不健全

从2006年,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绩效考核工资制度以来,改变了传统的一刀切的局面,为激发事业单位人员工作热情,提高单位工作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抓手。但如何进行考核,如何评价结果、如何进行奖惩这仍然是当前事业单位考核奖惩的难点问题。一是标准难确定。各个岗位职能不同、人员素质差异大,这些都造成了考核标准确定难,特别是如何在将指标量化的问题上,还没有一个科学的方法。二是考核难组织。不少单位在考核组织过程中还是采取内部投票的方式,人情票、感情票的问题还十分突出,都影响了考核的公正性。三是奖惩难保证。对于考核结果的落实,还缺乏一套更为规范的制度作为保障,在职务晋升、工资福利等方面没有将考核结果真正体现到实处。

3.提高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质量的对策分析

针对当前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规范人事管理制度、探索人事管理新方法已经成为了未来人事管理工作的必然趋势。无论是单位领导者,还是普通员工,都要将人事管理工作作为提高单位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手段,促进人事管理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3.1转变观念,提高服务意识

观念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人事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在实际工作中人事管理工作必须要由传统的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提高工作的“人情味”。一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在工作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意识,在方法上坚持以单位职工发展为核心的工作理念,为单位的发展和职工的成长进步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要树立尊重人才的观念。岗位聘用是此次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而人才就是改革的重点,人事管理工作中要将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作为重要内容,积极为单位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为人才发展铺平道路。三是要树立服务为本的观念。将传统的管理模式向服务模式转变,主动深入到单位一线和基层,了解员工所思所想,采取多种手段密切与职工之间的关系,倾听职工心声,表达职工愿望。

3.2规范制度,注重人才培养

在人才培养方面,事业单位要将人才培养作为单位的核心工作抓紧抓好。一是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人事管理部门要结合单位实际,拟定完善自身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对单位各个岗位工作的调查来合理确定培训方向、标准,通过对相关人员的了解,确定培训重点,从而提高培训方案的科学性。二是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模式上,要充分借鉴社会资源,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吸纳外单位的先进经验,通过专家讲座、脱岗培训等形式,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渠道。三是注重工作落实。针对单位业务多、要求高的实际特点,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单位人员的参与度,从而更好的将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3.3严格标准,完善考核制度

在实际工作中要进一步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发挥绩效考核对提高人员工作积极性,反映单位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实际作用。一是细化考核标准。人事部门要切实针对本单位各个岗位的具体工作和要求,严格制定相关的考核标准,特别是要突出事业单位的服务性职能,将群众反馈做考核标准的重要内容,从而提高考核的科学性。二是完善考核方式。在考核方式上,采取年度考核与季度考核、月考察相结合,内部评议与群众评价向结合的方式,提高考核的公正性。三是注重奖惩落实。一方面,除了增加一定的薪酬奖励外还需要为员工提供一定的晋升机会,这对于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对于在工作中出现问题的人员,要坚决处理,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激发工作人员的热情,提高人事管理工作的效能。

参考文献

[1]熊怡.事业单位人员绩效激励途径浅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3(17)

[2]刘荣梅.浅析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J].人力资源管理,2013(08)

[3]付文莲.加强林业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几点建议[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0)

上一篇:谈高等级公路沥青砼路面机械化施工的几个方面 下一篇:对加强食品检验检测能力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