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临床护理观察体会

时间:2022-10-07 03:51:57

35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临床护理观察体会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护理疗效,确定最佳护理方案。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35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针对性护理,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总结护理中的注意事项。

结果:经过精心护理,患者在入院前后的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2例患者仍有轻微症状,其余患者全部痊愈出院,且无复发的情况出现。

结论: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的复发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临床护理 观察体会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409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356-01

慢性支气管炎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多发病,其具有临床症状多(包括痰多、咳嗽、气喘等)、发病机制复杂等特点,在5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患病率显著提高,达到15%。慢性支气管炎在春冬季以及一天中的早晨和傍晚的发病率较高,其起病缓、病程长且易反复,如果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情会逐渐发展引起哮喘、心悸、肺气肿等危急重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就我院收治的35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讨论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护理效果及注意事项,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3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诊断标准。患者的发病诱因包括过敏、寒冷、污染、感冒和免疫力低下。

35例患者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在52岁到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9±3.5)岁;病程在3年到22年之间,平均病程为(10.8±2.1)年;其中有8例患者合并呼吸衰竭,5例患者合并肺源性心脏病;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可将其分为单纯型慢性支气管炎和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两种类型的患者分别有12例和23例;患者中一年内有3个月以上的时间有持续咳嗽咳痰的症状,且这种情况持续了两年以上,即症状常年存在的患者有25例;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咳嗽、咳痰(痰液为泡沫状粘痰)、气喘等;且患者的病情在寒冷季节或一天中的寒冷时段易发病,温暖时节缓解。

1.2 护理方法。

1.2.1 病情评估。从患者的神志是否清醒、睡眠状态;患者呼吸的频率、深度、用力情况;咳嗽、咳痰的频率、持续时间,咳痰时痰液的性质、痰液量、痰液颜色;患者的紫绀程度等方面评估判断患者的病情并根据病情轻重进行针对性护理。

具体的评估判断方法为:①患者患病早期的主要表现是睡眠时间紊乱,神志比较清醒,后期的主要表现为昏迷和嗜睡、神志不清;不同时间段,保证患者顺利排痰、呼吸道顺畅的方法不同。②患者的咳嗽频率与深度太过的情况下要及时帮助止咳,防止对其他气管的损伤。③根据患者的呼吸状况拍段患者是否存在小气道狭窄或者痉挛的情况,同时发现患者发生肺性脑病的潜在因素。④患者的紫绀程度可以帮助护理人员判断缺氧程度,并给予适当的治疗和护理。

1.2.2 基础护理。根据患者的痰液量与性质,估计患者所需水分,鼓励督促患者多饮水,促进痰液排出;保证病房内的温度在15℃到20℃之间,并保证一定的湿度,防止病房内出现过冷过热、干燥或过于潮湿的状况;保持病房内通风顺畅;督促患者进行体育锻炼,鼓励患者戒烟。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通常耐寒能力较差,一旦天气变化或者受到其他来源的寒气侵袭,易诱发呼吸道感染,所以要鼓励患者进行耐寒训练,如坚持使用冷水洗脸或擦身等。

1.2.3 心理护理。由于慢性支气管炎难治愈、易复发的特点,使患者对治疗与护理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加之,多数老年患者基础疾病较多,容易产生抑郁、焦虑情绪。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了解患者的想法与诉求,向患者普及相关的知识,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帮助患者疏导不良情绪,解除患者的后顾之忧。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工作。

1.2.4 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及代谢情况给予针对性的饮食护理,要求蛋白质的摄入量在每天1.5g/Kg到2.0g/Kg之间,且能保证热量充足。同时,要保证食物中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少食多餐,多食新鲜食物。保证患者的营养供给能促进患者因疾病造成的创伤恢复,同时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对疾病的抵御能力。

1.2.5 药物护理。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病情易反复,需长期服用止咳化痰及消炎类药物,但由于患者机体功能减退,代谢缓慢、耐受性差,所以患者在服药期间,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与身体出现的异常反应进行监测,一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服药状况及服药表现等要密切观察,并向主治医师汇报和交流。同时,向患者家属叮嘱规范用药的重要性,防止患者错服、漏服药物。

1.2.6 呼吸道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解除呼吸道阻塞、改善肺泡通气,注意要观察患者的咳痰情况,及时清理痰液,避免阻塞。

患者如果处于清醒状态下,护理人员要帮助鼓励患者咳嗽,咳出痰液。如果患者无法自主咳痰,要使用雾化泵药物,使患者的水肿淤血缓解,再行痰液排出。在患者咳嗽咳痰期间,要对患者家属进行指导,以利于护理人员不在的情况下家属能辅助患者咳痰,保证呼吸道顺畅。正确的辅助方法是:四指并拢、手指弯曲,以空掌心叩击患者背部,从右下方向中心移动,帮助患者的细支气管周围液向中心转移。这种方法在临床上称为引流,在基础护理中嘱咐患者多饮水的作用是稀释痰液,痰多的患者配合的变化,可以帮助痰液更加顺利的排出。通常情况下,排痰在空腹状态下进行,每次约10到15分钟,引流量在10ml左右,每天进行2到3次。排痰后漱口。

患者如果处于神志不清的状态时,使用机械吸痰器进行吸痰,吸痰时注意动作要轻柔、压力要适当,且每次抽吸时间不超过15s,避免缺氧状况的发生或加重,防止患者呼吸道阻塞发生窒息。同时,操作要严格无菌。

1.3 统计学方法。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

2 结果

经过精心护理,患者在入院前后的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2例患者仍有轻微症状,其余患者全部痊愈出院,且无复发的情况出现。

3 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是临床多发病,患者的发病原因是肺部感染引起气管、支气管粘膜和周围组织出现的非特异性炎症,从而引起患者支气管的腺体增生,粘液的分泌大量增加。目前,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易造成病情延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

调查数据显示,80%左右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发病诱因是反复感冒,而其高发地区在我国北方,寒冷天气的刺激会使患者的支气管防御能力降低,平滑肌收缩,粘液循环障碍,继而引起继发性的感染,所以患者要注意在气候变化世界做好保暖工作。另外,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如二氧化硫、空气的的尘埃等也会对患者的呼吸道黏膜造成一定的影响,这也需要得到社会更多的重视。

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中,通过针对性的护理可以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通常,最大程度避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从发病诱因、病程、生活习惯与生活环境等多方病进行有效护理,能降低患者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

总之,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的复发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叶春妍.30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临床护理观察体会[J].大家健康,2013,7(4):94-95

[2] 吕连双,韩静.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护理体会[J].求医问药,2013,11(4):190-191

[3] 陈星慧.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1):20

[4] 朱英,徐桂荣.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7):80-81

[5] 宁毅军,杨德玉,柴若楠,张佳倩,王秋月.58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特点及护理[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7,36(2):235-236

上一篇:优质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衰退影响 下一篇:RP技术在骨科临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