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角度激发小学生想象力的教学法初探

时间:2022-10-07 03:39:01

多维角度激发小学生想象力的教学法初探

【摘 要】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想象力培养的黄金时期,这时候如果采用恰当的手段施以经常性的训练,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想象力的培养不仅对学生学习语文有一定的意义,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创造力和预见性也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想象力

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因势利导,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种有利因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丰富的想象能使文章别开生面,将难描写之景,难写之情形流露于笔端,从而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因此,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想象,使其在灵动的语文课堂上自由地飞扬,成为了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激活学生的思维,启迪孩子们的想象呢,我在教学中做了几点尝试。

一、利用课文朗读,留下一片想象的天空

传统语文教学中,在朗读方面长期存在两个失误:一是学生课堂朗读少,二是放录音或教师范读多。但是否该为学生想想:在老师读之前,学生有没有读过课文,找出生字词,查查字典?对课文内容理解了吗?若没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老师就读了,那么学生不用解决字词;不用去分析内容把握感情,他们完全可以模仿老师去朗读,但他们真正理解了多少呢?充其量只是学到了一点“形”而已,真正的“神”却领悟不出。针对这些失误,新课标注重学生的自我朗读体验,倡导“四步读书法”,即读准(要动手查字典)、读畅(要反复读,达到熟练)、读情(要分析内容,把握感情基调)、读境(要发挥想象,仔细品味)如此步步深入的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由浅入深的把握课文,重视了学生的个体参与,强调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实现了自我与作者的心灵交流,这样读出来的声音才不会空洞无物,矫揉造作。

二、培养阅读兴趣,提高学生想象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学生只有对学科产生了兴趣,才能有探究新知识的欲望。运用情境教学是十分有效的手段,它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运用得好,学生就会仿佛身临其境,思维活跃。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创设情境,如教学《妈妈的爱》一文,可创设以下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阅读的兴趣:先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让学生听完后问“妈妈好不好?妈妈究竟好在哪里?”然后让学生看课文里怎样写妈妈对孩子的爱,要求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内容和自己想象,画一幅表示妈妈对自己的爱的图,写几句表示自己对妈妈的爱的话。这样通过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在歌曲中懂得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在绘画中认识妈妈对自己的关爱,在写话中增强爱父母、回报父母关爱的意识,充分地调动和激发了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

三、利用文章“空白”,激发学生想象力

文章“空白”是指作品未明确写出来的部分,或是作品已写出部分欲向读者所提示或暗示的东西。读者可以透过已写出的部分去想象,去思考,从而获得对作品的更深的理解和把握。因此,教学中要善于利用这些“空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四、巧用多媒体,启发想象

学生的想象鲜明生动,随着年级的升高,想象的概括性与逻辑性成分逐渐增强,甚至出现了创造性成分。教学中,笔者适时巧用多媒体,用与诗歌意境相吻合的画面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学生在想象中了解诗意,感悟诗情,体味诗境,培养语感,积累语言,如“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中的“千秋雪”、“万里船”、“窗含”等词语,低年级学生难理解,笔者借助图片把学生带到情境中去,引导学生观察想象:“这座大山与平时看到的山有什么不同?”通过直观的画面和形象的讲述,远处高山上那皑皑白雪的美景便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的情感融入到了诗中,与诗人产生了共鸣,感受到了诗人愉快的心境,那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观就定格在学生的脑海中,从而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通过绘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创设某种特定的情境,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气氛,能为学生插上遐想的翅膀,丰富学生的想象。如教学古诗《登鹳鹊楼》时,先介绍鹳鹊楼,然后逐句理解。上联就登楼所见,以高度的艺术概括能力,把黄昏时的一片雄浑开阔景象熔铸在十个字里。下联:诗人由眼前壮丽景色,又想到了一个更开阔、更高远的境界,于是又吟唱出极富哲理的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两句不仅倾注着诗人昂扬向上的激情,且富哲理意味,给读者提供了联想的广阔田地。在学习了这首诗后,学生思维活跃,脑海中出现了壮观的景象。这时,让学生把诗意绘成图,能加深对诗句的理解、记忆,更加体会其真实内涵。不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激发了学生努力学习的热情。输入的信息在大脑中形成了特别强烈的优势兴奋中心,此时,让他们把所学的知识汇成一幅图,就能展开想象的翅膀。

总之,学生的想象活动离不开语言的调节,并以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而且,想象越丰富,其语言表达也越生动,想象越活跃,其语言表达也越有情趣。因此,教学要通过加大培养与设置丰富学生的想象空间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说出来就可以充分去思考。

参考文献:

[1]张鑫.《小学课堂想象力教学法》

[2]王佳佳.《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周泰.《以想象力激活语文课堂》

上一篇:初中政治尝试问题探究与思考 下一篇: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