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砌体房屋裂缝原因及对策简析

时间:2022-10-07 02:51:37

砖砌体房屋裂缝原因及对策简析

摘要砖砌体结构住宅目前仍是城市和农村建筑物所普遍采用的建筑结构形式,因此裂缝的预防工作非常重要,本文主要分析砖砌体房屋裂缝原因及对策。

关键词:砖砌体 裂缝 防治 措施

Abstract: the brick masonry structure housing are still the city and the countryside building widely used to building structure form, so crack prevention work is very important,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brick masonry buildings crack reasons and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brick masonry crac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砖砌体结构住宅目前仍是城市和农村建筑物所普遍采用的建筑结构形式,建筑砖砌体裂缝不仅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而且较普遍,轻微者影响建筑物美观,造成渗漏水,严重者降低建筑结构的承载力、刚度、稳定和整体性、耐久性,甚至还会导致整体倒塌的重大质量事故。因此,正确分析原因、切实加以防治十分必要。

一、温差变化引发的裂缝

这类裂缝较典型和普遍的是建筑物( 特别是那些纵向较长的) 顶层两端内外纵墙上的斜裂缝, 其形态呈“八”字或“X”型,且显对称性, 但有时仅一端有, 轻微者仅在两端1- 2 个开间内出现, 严重者会发展至房屋两端1/ 2 纵长范围内, 并由顶层向下几层发展。此类型缝对那种刚性屋面平屋顶、未设变形缝、隔热层的房屋, 更易发生。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混凝土结构屋面的伸缩变形牵引其下砖砌体超过其材料抗拉强度的结果。具体的机理可认为是: 在阳光照射下( 特别是南方地区) 屋面板温度可高达60- 70 摄氏度, 而在其下的砖砌体仅为30- 35 摄氏度, 如此大的温差, 加上混凝土膨胀系数比砖砌体近似大一倍, 则根据王铁梦《建筑物的裂缝控制》一书中提出的计算理论和公式, 可计算出砌体中的主拉应力。设砂浆强度M 5. 0、砖强度M u7. 5 时, 则其沿灰缝截面破坏时的轴心抗拉、抗剪强度设计值仅为0. 14Mpa 和0. 12M pa , 而沿齿缝通缝的弯曲抗拉强度仅为0. 25Mpa 和0. 12M pa, 则温差引起的砌体主拉应力大于砌体本身抵抗力的50%- 300%不等。又加上房屋两端为“自由端”,水平约束力小, 上部砌体垂直压力较小, 如无相应措施上述裂缝在所难免。当屋面向两端热胀时, 致使下部砌体出现正“八”字缝,当冷缩时, 就出现倒“八”字缝, 一胀一缩则易出现“X”字缝。其防治的主要方法: 一是减缓消除热胀冷缩动力源, 如设隔热层、变形缝; 二是增强相关砌体抗力, 如提高砂浆强度, 提高饱满度,空斗改实砌, 加筋砌体, 加设构造柱; 三是提高抹灰的抗裂能力(对于不影响结构安全的缝) 。

二、基础沉降引起的裂缝

一般在建筑物下部, 由下往上发展, 呈“八”字、倒“八”字、水平及竖缝。当长条形的建筑物中部沉降过大, 则在房屋两端由下往上形成正“八”字缝, 且首先在窗对角突破; 反之, 当两端沉降过大, 则形成的两端由下往上的倒缝, 也首先在窗对角突破, 还可在底层中部窗台处突破形成由上至下竖缝; 当某一端下沉过大时, 则在某端形成沉降端高的斜裂缝; 当纵横墙交点处沉降过大, 则在窗台下角形成上宽下窄的竖缝, 有时还有沿窗台下角的水平缝; 当外纵墙凹凸设计时, 由于一侧的不均匀沉降, 还可导致在此处产生水平推力而组成力偶, 从而导致此交接处的竖缝。如某住宅小区, 六层框混, 底层沿街营业房, 于1999 年3 月开工, 2000 年6 月竣工, 由于主楼为桩基, 但营业房不打桩, 虽设置了伸缩缝, 但由于营业房为主楼基本完工后才开始施工, 无形中更加大了竣工后的沉降差, 故在竣后约半年, 由于营业房中间部位沉降较大, 在营业房与主楼交接处出现“八”字形裂缝, 好在裂缝并不大, 一年后待裂缝稳定, 用钢筋网片补掉裂缝。防范地基沉降差引起裂缝的措施:

一是合理设置沉降缝。凡不同荷载、长度过大、平面形状较为复杂,同一建筑物地基处理方法不同和有部分地下室的房屋,都应从基础开始分成若干部分,设置沉降缝,使其各自沉降,以减少和防止裂缝产生。

二是加强上郁结构刚度,提高墙体抗剪强度。由于上部结构刚度较强,可以适当调整地基的不均匀下沉,故应在基础顶面( 士0 .0 0 ) 处及各楼层门窗口上部设置圈梁,减少建筑物重叠部门窗数量。

三是加强地基验槽工作。对于较复杂的地基,在基槽开挖后,应进行普遍钎探,对探出的软弱部位要进行加固处理,然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

四是努力提高勘察设计和施工质量。这是预防砖砌体裂缝乃至其他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根本和关键。笔者以为,只要所有从事建筑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的技术与管理人员积极钻研技术,认真总结经验,以相关规范、规程为标准,有对工程负责,对人民负责的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一丝不苟地做好每一个工程,把握好每一个环节,砌体裂缝问题必能得到有效控制和减少,工程质量亦会明显提高。

五是确保施工措施:

一要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规程施工。拆装模板前一定要做混凝土强度试验,强度达到7 5 %以上才能开始拆除底模。现场机械捣拌混凝土时要严格按照试验配合比进行。符合级配要求的砂石料才能进场:在使用商品混凝土时不准现场加水增加和易性:混凝土内最好能掺人起补偿收缩功能的外掺剂,对外掺剂和填充料(如粉煤灰) 一定要严格控制数量和质量:搭设临时通道或布料杆,严禁直接踩在钢筋上施工。把好施工关,也就消灭了大多数裂缝的发生。尽量不要在已拆模板的混凝土板下支顶撑。如果不得已非要为之,那也要根据上部模板支撑的情况,经过仔细的计算找好支撑点, 或将顶撑支于上层的垂直线上,不让改变混凝土板受力状况的情况出现。

二要增设变形缝。最好能一个单元设一条变形缝。使温度变化的长度从规范规定的5 0 m 缩小到2 0 m 左右,这样能使混凝土板( 圈梁) 与砌体之间的胀缩从1 5 m m 降低至6 m m 左右。如果一栋楼两个单元以上,由于至少有一面山墙( 即收缩缝两边的墙体) 不受太阳直射,这样能使得温差有所降低,胀缩差也会进一步降低,就有可能不出现裂缝或将板缝宽度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楼面板不大于0 .3 m m ) 。这样做会增加建筑造价约6 %,但比起以后处理裂缝,应付索赔所支付的金钱和付出的信誉代价要合算多了。

当然,砌体裂缝还有其它原因,比如: 混凝土构件变形导致的砌体裂缝, 如当挑梁上填充墙、梁相继同步施工致使挠度过大, 其上砌体产生内低外高斜裂及与外纵墙之间的竖缝等; 砌体本身承载力不足如砖柱承载不足时在下部1/ 3 高度处出现的竖缝; 砌体构造要求不良如施工洞留置和拉结筋放置不当造成的洞边缝, 施工质量差造成的缝, 如砌体通缝, 灰缝砂浆不饱满, 含水率掌握不当, 脚手眼设置不当, 组砌不当等。这些裂缝形态各异, 必须对症防治。

上一篇:试论高层建筑中的防排烟技术 下一篇:民用建筑设计主要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