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荆请罪》“第三幕”

时间:2022-10-07 02:17:23

《负荆请罪》是苏教版六上的一篇历史小话剧,是一个剧本。

一、用明亮的眼睛发现剧本的特点

师:剧本和我们平常读的一些文章有什么不同?

生:剧本开头要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生:剧本分为独幕或多幕,这一课是两幕。

生:剧本全是人物对话。

师:只有人物对话?这样说准确吗?

生:除了人物对话,还有人物的动作、表情。

师:人物的动作、表情是不能自己说出来的,蔺相如不能在说话的时候加上一句“我笑笑说”或者“我意味深长地说”。那么人物的动作和表情用什么办法把它表现出来?

生:小括号里交代了人物的动作、表情。方括号是说这一幕发生在什么地方,人物在干什么。

师:你们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拿起书,我们来读读这个剧本。

二、用丰富的想象补充剧本的空白

关于课堂提问,我一再提醒自己:没有思维含量的问题不问,有关理解分析的问题要少问,语言体味和表达的问题要巧问。

廉颇是一个怎样的人,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这样的问题,学生一读就知道,因此课堂上我不问。这一课我思考再三,决定从课题“负荆请罪”问起:“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是因为他觉得自己错了,‘有罪’,那么廉颇的‘罪’在哪里?”有的学生说:“廉颇错在一再侮辱蔺相如”。他只看到表面,是浅层次理解。有的学生说:“廉颇错在以为蔺相如真的怕他。”说明学生还没有悟到“罪”的含义。我再次引导:“廉颇一再侮辱蔺相如,以为蔺相如怕自己,这只是从个人的角度思考的,再默读课文想想。”学生恍然大悟,原来廉颇的“罪”在赵国。如果和蔺相如闹翻了,文武不和,秦国就可能来入侵。至此,我请学生有条有理地说说廉颇负荆请罪的原因。

廉颇是怎么知道自己错了的?学生说:“经人提醒。”这就是文本的空白,我决定利用这个空白,让学生再感受一下剧本的特点,激发他们的想象,体验创作的乐趣。我说:“你认为谁会提醒廉颇?又会怎么提醒廉颇?拿起笔模仿课文,你们也来写一写剧本的第三幕。”此言一出,学生立即纠错:“应该是第二幕,有了这一幕才有后面的‘负荆请罪’。”

学生埋头创编,在学生的笔下,提醒廉颇的“人”身份各异,有廉颇的门客,有廉颇的下属,有廉颇的儿子,有赵国的其他大臣,有廉颇的朋友。“提醒”廉颇的地点、方式也各具特色,有的是在廉颇府邸,有的是在退朝之后,有的是在路上故意等候;有的是直言相劝,有的是委婉含蓄,让我十分惊喜。

三、用诚挚的童心演绎自我的精彩

剧本是用来演出的,这一点不用我说学生都知道。因此,课文一学完,几个男同学就跟我说:“老师,让我们来演一演怎么样?”我说:“好啊。”其实,我是怕让学生演的。因为我知道,学生演不好。没有舞台,没有道具,没有足够的时间练习,尽管有台词,但是学生不是演员,哪能演出精彩的效果,搞得不好就是笑料百出,把原本有的庄重、深刻演得一塌糊涂,文本留给学生的东西反而没有了。但是学生这么热情,我不好拒绝。

因此,下节课,我只能让他们演。几个男孩子最热心,我一宣布,他们就忙开了,背台词,找“道具”。(教鞭当做荆条,脱掉一件外衣就算“负荆”,扫帚当做马,搬两把椅子就是府邸……)一上场,底下就哄堂大笑,我也忍不住笑。但是,你还别说,一组演完,另一组积极要求,还有几个女生要自编自演“第二幕”。

学生在演,我在想:学生为什么自娱自乐,沉醉其中?也许这就是儿童的心理,儿童的世界,有时就算是我们“蹲下来”也看不到的。他们用童心演绎自己的精彩,我们要做的,也许只有善意地微笑。

如此,儿童才有童年。

(作者单位:南京市小营小学)

上一篇:浅议小学英语研究型课堂教学 下一篇:阅读,找准孩子的起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