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在城中的庄园寻找都市里的豪门大宅

时间:2022-10-07 02:06:23

隐在城中的庄园寻找都市里的豪门大宅

如果单纯地认为庄园只建造在乡野间,那就错了。在重庆都市圈的地理版图上,依然可以见到这样的传奇大院。它们是一座座隐蔽在都市里的“豪宅”,纵然被华丽的高楼大厦所包裹,纵然时光流逝上百年,但与众不同的气质至今清晰可见,好似曾经生活在这里的那些富商、官宦士族们从未走远。

城中庄园代表

谢家大院——位于重庆渝中区道门口太华楼二巷2号,始建于明末清初,由于建国后此处成为民居,人们在楼道里生火做饭,建筑内的雕梁画栋被油污、灰尘掩盖,一些砖瓦、木梯、梁柱摇摇欲坠。2008年5月修复工作正式启动,为修复这座文物级大院,曾专程从越南运来50根楠木。谢家大院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房子四进,进门就是“侯门似海”的感觉,房屋两厢两层,大厅空高近10米,屋内廊柱全是喜庆的朱红油漆,门梁和檐角镂雕,贴金线金箔。

项家院——位于重庆沙坪坝区一中校园内,始建于明代,院落坐西朝东,占地近1000平方米。民国时期,此大院曾被刘湘强征作为军火库使用。

外简内繁,财不外露的谢家大院

上了年纪的重庆人,或许都听说过“汤百万”汤子敬的故事:这个逃荒到重庆的江西小个子,凭借着过人的商业头脑,依仗重庆水陆要冲的商贸地位,在清末民初短短几十年中,积累起万贯家财,成为重庆首富。据说,鼎盛时的汤子敬在重庆拥有的房产多达千栋,号称“汤半城”。人们不知道的是,“汤百万”能够白手起家、富甲西南,全依仗了他师傅兼岳丈谢艺诚的厚爱与提携。而金碧辉煌的谢家大院,也就成了汤子敬在重庆辉煌一生的起点。

说起谢家大院,不得不提及清末重庆最大的布行“谢亿泰”。谢家祖上是“湖广填川”而来的江西移民,至清末已成重庆望族。到谢艺诚一代,谢家涉足绸布买卖。由于重庆本地不产棉花,棉纱棉布均需外地输入,布行成为那时重庆最红火的产业,千厮门旁的棉花街上一度汇集了数十家布行,而凭借深厚的本地背景,精明的商业头脑,谢家的“谢亿泰”逐渐成为其中翘楚。

就在“谢亿泰”最兴旺的时候,14岁的汤子敬只身一人从江西老家流落重庆,在同乡的谢家布店做学徒,人品忠厚、聪明伶俐的汤子敬逐渐得到谢艺诚的喜爱,亲自收其为徒,传授为商之道,并委以重任,命其管账,进而将自家千金许配汤子敬。汤子敬这个逃荒而来的外省人,转眼成为重庆望族的乘龙快婿,并因此步入商界,成就了后来“汤百万”的传奇故事。

这个西南首富岳丈的祖宅该是何等的金碧辉煌?好在经历了近百年的城市建设,这座位于重庆下半城繁华地段的百年庄园,奇迹般地完整保存至今,可以让我们一探究竟。初来乍到的访客如果不经人指点,很难在重庆下半城的老房子里找到这座传奇的庄园。从熙攘的解放东路拐向太华楼二巷狭窄的石板路,右手边的高墙里便是这座传奇的谢家大院。仅从近十米的高墙上,外人连庄园内部的一片瓦都无从瞧见,朴素的外墙包裹的却是富丽堂皇的内院。

重庆老城里的深宅大院,受到“寸土寸金”的空间限制,不像乡村的庄园那般有足够的土地建设出动辄上万平米的宏伟大宅。老城里的宅第,能有个几百平米的规模,已算非常奢侈。而谢家大院仅仅现存的规模就有两千多平方米,在老城里绝对算得上豪宅。然而即便如此,我们仍能在庄园的设计上看出主人对空间的珍惜:大门临街开设,不设常见的院坝;院内天井极为狭小,土地被尽可能的用来建设房屋;房屋空高极高,厢房均设有二层。所有这些措施,大大增加了建筑的使用面积,使这个仅有三进两天井的大院成为重庆老城现存面积最大的一座庄园。

空间的局促限制了谢家大院的规模,庄园却在建筑的细部装饰上下足了功夫,建筑内部几乎所有能用于雕刻的部位,都被装饰上了满工的雕刻,檐下的撑拱雕龙画凤、彩绘描金,木雕的窗棂富于变化、繁复精巧,尤其是每只额枋下的花罩子、花芽子雀替,采用三层透雕手法,在方寸间表现出戏曲场景、花鸟鱼虫,是巴蜀木雕难得的艺术珍品。

就在如此局促的环境中,房屋的主人还是在刻意的营造着雅致的小环境,天井中几株盆栽的凤尾竹,一个长满青苔的石缸,便将乡间庄园山环水抱的意境移入了自己这闹市中的“大隐之居”。

因商而兴,山城多豪门

谢氏一族的发迹,正是山城重庆商贸繁盛的一个缩影。扼两江交汇,控巴蜀要津的重庆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然而由于自然环境相对恶劣,土地相对贫瘠,从战国张仪筑城到隋唐置渝州的一千多年的时间里,重庆的重要性却仅仅停留在军事层面上,商贸经济极为落后。

到了宋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汇长江上游诸水系的重庆,其商贸地位终于得以显现。今天四川、云南、贵州等各地的货物皆经由重庆转口贩卖。四川盆地的粮食、布匹,云贵出产的马匹、山货,以及重庆本地烧制的黑釉瓷器皆经由重庆转销至长江下游。重庆地区的人口数量在这一时期明显增加。根据史籍记载,从北宋初年到南宋中期的200多年时间里,重庆人口总数增加了近3倍。商贸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城市的发展,老鼓楼遗址发掘出的宋代城市建筑遗址,证明了宋代重庆的城市建筑已经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经历了宋末元初,明末清初的两场大的动乱,重庆的经济遭到重创。在大批清初“湖广填川”移民的努力下,到清代中叶重庆的商贸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大批长江下游省份的移民不仅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劳动力,还将长江流域广大的市场带到了重庆,重庆的商贸经济又重新焕发了往日生机。据乾隆年间《巴县志》记载:“(重庆)三江总汇,水陆冲衢,商贾云集,百物萃聚……或贩自剑南、川西、藏卫之地,或运自滇、黔、秦、楚、吴、越、闽、豫、两粤间,水牵运转,万里贸迁。”

商贸的繁盛吸引了大量商业性移民。乾隆时期,重庆府城的商帮已有25个,具有中介性质的各业牙行达150家。各省商人的云集大大促进了重庆城市的发展,到清中期,重庆城内已有街坊29个,城外还有厢坊21个,城内有街巷240条,各省的商人会馆云集下半城,商铺酒肆沿江鳞次栉比。如今重庆老城里的棉花街、打铜街、磁器街都是当年商贸发达的见证。与此同时,重庆的人口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中从事商业的人口比例接近七成,重庆逐渐发展成长江上游最大的,以转口贸易为主的商业性城市。

谢家大院的主人借着这波浪潮,从江西来到重庆,经营布匹贸易,开设商行,最终建起这栋富丽堂皇的谢家院子。其实,当年云集四海商贾的重庆城内,像谢家院子这样的豪宅庄园何止百座,只是历经时间的洗礼,如今只剩空寂庄园供人凭吊。

和谢家大院有着相同玩味的,还有一座名叫项家院的大宅,它坐落在重庆的沙坪坝。

“动乐静寿”项家院

从渝中半岛的老城一路向西,便到了地处歌乐山麓,嘉陵江畔的沙坪坝。严格意义上说,沙坪坝算不上重庆的城中心,一直到清代,这里还是一片田园风光的巴县西里。而就在如今熙攘的沙坪坝中心,还隐藏着一座就连很多当地住户都不知道的大庄园。

从沙南街的重庆一中大门步入这所具有80年历史的名校,沿着林荫大道一路前行,路的尽头右手边便是身处闹市的项家院。建造于明代的这座百年庄园,据说曾是当地望族项氏的府邸。民国时期,四川军阀混战,主政重庆的刘湘曾将此院强征作为军火库使用。万幸的是,由于身处校园,这座规模宏大的庄园得以保存至今。

如今的项家院身陷高楼之中,完全看不出周边的自然风貌,但如果能回到百年前,项家院所处的这块风水宝地的格局便可一目了然:庄园背后青山环绕,背靠方位直向歌乐山主峰云顶寺,大院前临嘉陵江水,大江一路北来,并在庄园朝向的方位打了个转一路东去,为庄园藏风聚气,这样的风水宝地,怕是整个重庆城也难再觅二处。

庄园由主院及左右跨院三个天井组成,这种平面布局是重庆庄园建筑的一般做法。庄园前方为独立的八字朝门,大门上方龙飞凤舞四个大字“动乐静寿”,一语便道尽这处闹市庄园动静相间的独特气质。朝门与拜厅间由砖墙围合,其间是一方精巧雅致的花园,园内绿树成荫,假山丛立,让人有宛如身处江南名园的错觉。

整个庄园的建筑繁简有度,梁架结构简洁明快,檐廊额枋大料一律保持木材原形,微微上弯的弧度一方面更有利于受力,一方面让建筑表现出自然弯曲的弧线,实为点睛之笔。檐下的撑拱、额枋精雕细刻,与简洁的梁架形成鲜明的对比,让人过目难忘。

如今的项家院已成为重庆一中的校史馆,三三两两的学生在这座百年庄园里徜徉,青春的嬉笑冲散了庄园百年凝重的时光,这或许才是庄园朝门上“动乐静寿”四个字的真正含义。

上一篇:罗布泊王子(一) 下一篇:一场令人震撼的风险警示课 昌九生化两融爆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