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语文教学观念的转变

时间:2022-10-07 02:03:36

新课程下语文教学观念的转变

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的、根本性的改革,其内涵十分丰富,洋溢着时代的气息,充满了创新精神,语文教师只有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提高教学质量。然而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摆脱不了传统的教学观念,这与新课标倡导的“要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等这些富有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相矛盾。结合几年的教学实践,就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转变的观念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首先,要倾注热情,努力去研究新课标,从理念上准确把握理解新课标的精神,只有学习、理解、充分把握了新课程理念的精髓,我们才能够正确的执行新课程。然后,要积极地大胆地去实践,只有实践才能把新课标理念变为课改的实际行动,也只有实践才能把新课标转化为活生生的教学成果。“人生能有几回搏?”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执着地研究,不断地实践,立志在为课改作出贡献的同时,把自己锻造成新世纪优秀的语文老师。

其次,语文教师应理清自己在学生与教材之间扮演的角色。

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任务就是做到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去获取知识。教师的作用就像桥,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自觉的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引导学生怎样更好的理解教材。而教师要做的只是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我们不能把我们对教材的认识强加给学生,不能越权代替学生思考作者言论。要让学生充分与教材交流,在交流中充分思考,教师适时的加以引导,使得学生在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环境中逐渐的学会学习,从而调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三,准确把握《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全面体现。

1.拓展思想,重新认识教学内容。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改变教科书是教学唯一内容的狭隘认识。教材的知识是有限的,课堂教学也是有限的,然而知识是无限的,随着当代科学文化迅猛的发展,学生光学会教材是不行的,也是不够的。所以,在语文教学上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不断拓展学生视野。要拓展学生视野就要求我们不能整天围着课本转,要有开发语文教育资源的意识,要有整合包括教科书在内的语文教育资源的能力。如,课前引导学生观察、调查、查阅与本次教学内容有关的资料,为学习课好准备;课中引进相关文字、音像资料,特别是适时、适当地结合课文进行补充阅读;课后适当拓展、延伸,或引导进行实践活动。只有这样,我们教师才能由照本宣科的教书匠,真正转变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语文课程的建设者。才能真正的执行新课程理念,让学生的能力在学习中不断得到提升。

2.充分理解、认识语文教学。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新课标倡导“要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之间的对话过程。我们教师,要在教学中树立学生是课堂教学主体的思想。也就是说,教学的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而学生应是主角。在这个对话的过程中,师生不仅是平等的,而且应凸现学生主体的地位。教师的角色是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让学生畅所欲言,自主互动;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然后,问题让他们去提,问题让他们去议,答案让他们去辩,结论让他们去得。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才是新课程下充满生命活力的新课堂。所以,我们语文教师,不应是“授之于鱼”,终年辛劳而收效甚微的塾师,而应是“授之于渔”,成为教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的智者。

“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未来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新课程期待着老师们重新审视对职业角色的定位;期待着老师们正确地发掘其内涵,变通地实践其要求;期待着老师们来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方式,在教法上少一些墨守成规,多一些不拘一格;在课堂上少一些“话语霸权”,多一些百家争鸣。

上一篇:思想政治课开头艺术初探 下一篇:谈物理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