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困境的成因

时间:2022-10-07 01:22:50

摘 要:2009年的希腊债务危机拉开了欧洲债务危机的序幕,欧盟诸多国家频发的债务危机引发了世界经济的动荡。欧债危机的爆发使欧元区经济发展陷入停滞状态,部分国家债台高筑;经济增长乏力,失业率高;贸易失衡使欧元区国家在金融危机面前显得更加脆弱;欧元汇率波动剧烈等都是欧元区国家目前所面临的困境,本文首先分析了欧债危机之后欧元区国家的现状,结合最优货币区理论,对欧元困境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认为导致欧元困境的原因是欧元区各成员国不满足OCA理论的条件和欧洲货币一体化的现实缺陷。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必须实现货币与财政政策的完全一体化,财政与政治联盟,完善救援机制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OCA理论;欧元困境;欧债危机

一、欧债危机后欧元区的现状分析

1.高额的债务难以解决。欧债危机的爆发导致人们愈来愈担忧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等国高额债务的违约风险。尽管欧元区内的国家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希腊等国发放贷款,希腊政府也在2012年3月10日成功地实施了债务置换计划,债务负担因此减少约1000亿欧元。但希腊的经济和社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2.经济增长缓慢,失业率高。希腊等欧元区国家的经济增长乏力,失业率也普遍增高。欧盟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2年4月,欧元区和欧盟的失业率分别上升到11%和10.3%,分别比去年同期高出1.1个和0.8个百分点。

3.贸易失衡使欧元区国家更加脆弱。欧元区核心国家德国,为了寻求经济竞争力,降低成本,增加出口,积极推行限制工资上升的政策。欧元区国家由于经济结构的问题,比如劳动力市场缺乏弹性,生产成本趋于上升,经济竞争力不强等等,导致与核心国家的贸易逆差不断扩大。

4.欧元汇率波动剧烈。欧债危机以来欧元汇率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跌态势。对危机前后进行对比就很容易看到,在危机前,欧元的名义有效利率和实际有效汇率均处于上升通道,而在欧债危机爆发后,这两个指标都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下挫。

二、欧元困境的成因分析

1.OCA理论

OCA理论最早是由蒙代尔提出。他认为在生产要素,特别是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前提下,两个区域之间需求转移导致的冲击可得到消除,要素的流动性是建立最优货币区的一个重要标准。传统的OCA理论提出了一系列建立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标准,包括经济开放度、金融一体化、通胀偏好相似性、政策一致性等。现代OCA理论主要关注最优货币区的收益和成本。克鲁格曼指出,成员国的经济一体化程度越高,加入货币区的货币效益越大、经济稳定性损失越小。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冲击的对称性成为OCA的主要标准,如果外部冲击对成员国产生的影响越小,则加入货币区的稳定性成本会很高;成员国之间的经济趋同性越强,遭受非对称性的几率越小。

2.欧元区成员国不满足OCA理论的条件

(1)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

欧元区经济存在结构性问题,各成员国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在欧元区成立之初,德国、法国、荷兰和奥地利等为核心国家采用汇率相对较低的欧元,并从出口中大幅受益,竞争力也渐次增强。而“欧猪五国”(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希腊和西班牙)在内的南欧国家则相反,竞争力一直低于核心国家。

(2)要素流动不均衡

要素流动性是经济一体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判断某一区域是否符合OCA的重要标准。如果成员国之间要素流动性很强,则其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将会缩小,实行单一货币制度就会促进经济发展,加入货币区所带来的收益将超过其成本。在2009年以后,虽然欧元区各国政府增加财政支出扩大就业,但人口净迁移回升极其缓慢,劳动力流动性处于低谷且反弹较弱,失业率也有升高趋势。由于劳动力的低流动性与资本的高度流动性相结合,这样比劳动和资本流动性都低的结果更糟糕。因为在危机到来之时,资本迅速流出,而劳动力不流动,从而导致失业率迅速上升。此外,资本自由流动导致利率趋同,而过低的利率刺激了希腊、意大利等国过度负债,使人们沉浸在统一货币带来的低风险幻觉中,进而推迟了必要的结构性改革。

(3)经济周期的相似性与外部冲击的非对称性

除了各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和劳动力流动的障碍外,欧元区各成员国经济结构也存在明显差异。如果欧元区成员国的汇率同步性增强,则发生非对称冲击的可能性就较小。应付非对称冲击的对策主要是价格变化,而不是产量变化。德、法等欧元区核心国家的产业体系比较完整,抵御冲击的能力较强。而边缘国家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是易受危机影响的周期性产业,受到冲击后恢复的过程很艰难且漫长。

3.欧洲货币一体化的现实缺陷

(1)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不统一

最优货币(OCA)理论是欧洲货币一体化的理论基石。以希腊为首的欧洲债务危机使欧盟经济陷入阴霾,暴露了欧洲货币一体化机制制度的缺陷,同时也反映出了OCA理论的现实缺陷。在欧元区,由欧洲中央银行实行统一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由各国独立订制。欧洲货币政策由欧洲中央银行统一制定,采取以通货膨胀率的变化为依据。统一的货币政策不能针对性地解决个别国家的经济问题,各成员国也不能通过制定独立的货币政策来调节本国经济。当国内经济出现问题时,只能借助财政扩张来刺激经济的发展,但过度依赖财政政策最终会导致成员国巨额的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台高筑。

(2)救援机制的不完善

一个稳健的货币体系,离不开一个行之有效的危机救援机制。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欧洲各国纷纷忙于自保,随着各国大规模实施经济刺激政策,欧元区国家单一货币政策的弊端就逐步得到显现。因为欧元区单一货币体系在危机应对上的机制缺失,所以货币政策的欧元区16个平等的国家只能单纯依赖各自财政赤字政策来刺激经济从而度过危机,但这样就导致财政赤字的迅速膨胀而政府又无法承受希腊等国的巨额债务和赤字。欧洲理事会、欧盟委员会、欧洲央行、欧元区各国都找不出各自对欧元使用各国危机救援方面的依据。这致使希腊等国债务危机只能陷入难以救援的漩涡并愈演愈烈,进而引发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经济的金融动荡,欧元作为国际第二大货币的国际信誉和公信力也受到重挫。

(3)现行汇率机制的严重缺陷

虽然欧元第二汇率机制在欧元第一汇率机制上吸收了一些经验教训,对一些原则和程序进行了改进,但是现行汇率机制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将很可能影响到以后现行汇率机制的运作效果。

三、结语

欧债危机的爆发使得欧盟各国受到严重的冲击,若不能有效的化解这次危机,将会严重影响欧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和欧元区整体的稳定性。欧洲经济的复苏将会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但这正是考验欧盟的时刻,这样的危机充分暴露出欧元区在设立过程中所忽视的一些体制上的缺陷,这也是欧洲国家经济转折的一个重要契机,希望这次严重债务危机会使欧洲觉醒,彻底改革欧元区的各种制度,及时解决其中的问题,使欧元得到更加长远的发展。基于以上分析给予对欧元困境三个的政策建议:(一)实现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完全一体化;(二)实现财政与政治的联盟;(三)加强“金融安全网”建设,完善危机救援机制。

参考文献:

[1]朱颖,李国. 欧债危机引发的欧元区危机[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2,(3).

[2]高倩倩,郑建军.欧债危机下的欧元国际地位及其前景[J].经济,2012,(2).

[3]陈西果.欧元困境:成因及启示[J].华北金融,2010,(6).

[4]王鹤,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M].北京:文献出版社,2002.

[5]曹凯,陈洁玲,等.欧元区二次性矛盾及协调措施探讨[J].经济坛,2009,(19).

[6]冯海红.欧洲债务危机最优货币区理论的现实困境[J].商业时代,2012,(15).

[7]姜波克,罗得志.最优货币区理论综述兼述欧元、亚元问题[J].世界经济文汇,2002,(1).

[8]李超.欧盟建设最优货币区的现实和前景[J].金融纵横,2011,(7).

作者简介:何政希(1990-),女,汉,西华师范大学商学院。

上一篇:财务整合中的风险管理探析 下一篇:国土资源资产化管理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