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酒提速,再提速

时间:2022-10-07 01:03:54

茅台公司将目标发展从10年缩短为5年。到“十二五”末期,预计茅台酒的年产量将达4万吨。

茅台酒的传说有许多版本。一个激动人心的版本是:1912年巴拿马博览会眼看就要结束,各国送展商品的奖级评定也到了尾声,尤其是各国名酒的评定已基本完成。然而,中国送展的贵州茅台酒却毫无消息。这个情况急坏了随团赴美的华之鸿,他多方打听,终于知道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各国送展的名酒有数百种,这些名酒全都包装精美,色彩绚丽,一上来就把评委们的眼球吸引过去了。而我们送展的茅台酒却是黑不溜秋的陶瓶,木塞,猪尿泡封口,商标还是土纸石印,实在太不起眼。评委们嫌茅台酒的包装太土气、太简陋,根本就没有开瓶品尝。华之鸿搞清情况,心里那个气呀。情急之下,他趁着一群西方评酒委员们簇拥而来到中国馆参观的机会,拿起一瓶茅台酒往地上一摔…… 评委们当即停下了脚步,他们相互看了一眼,不约而同地往发出香味的地方寻找过来……

发展速度服从质量

改革开放以后,与其他许多传统品牌一样,茅台酒遇到了老牌子如何跟上飞速发展的新形势的问题,首先是如何对待产品质量。在产品质量问题上,茅台酒首先确定并坚持了“质量第一,以质促效”的方针。茅台酒为何香飘百年,强烈的质量意识已浸人每个国酒人血脉,产品必须经过5年以上的酿造窖藏周期才能出厂。茅台酒之所以近百年金牌不倒,创造出如此的市场信誉度,根本原因即在于其拥有卓而不群的品质。

酒是陈的香。茅台人对质量绝对是不折不扣地执行,每道工序、每一环节的质量都要与国酒、“中国第一酒”的身份地位相符合,当产量、效益、发展速度与质量发生矛盾时,都要服从于质量。 茅台人知道如果目光短浅,丢掉这个根本无疑是杀鸡取卵。

同时,茅台人也很重视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引进、创新。继80年代中期推广了全面质量管理方法,90年代又通过了IS09000国际标准产品和质量保证体系认证,结合企业特点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检评制度。

调价难解燃眉之急

随着茅台文化的普及,茅台酒收藏成为了一种时尚,全国掀起了购买、收藏茅台的热潮。

现在去茅台酒厂找一个人很难,他叫杜光义――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分管销售。原因也很简单:找他买酒的人太多。酒少人多,怎么办?只有躲,尽管躲也是无奈之举。

虽然,茅台集团2010年产量已过2万吨,但这样的数字是不能与出售的茅台酒数量画等号的。基于一个众所周知的原因――茅台酒5年一个生产周期,现在市场上销售的茅台酒实际上是5年前的产量还要减掉当年用作老酒的库存基酒。极其有限的产量,独特的工艺,卓绝的品质,形成了巨大的市场缺口……

2010年12月15日,贵州茅台宣布上调出厂价,平均上调幅度为20%左右。针对此次调价,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贵州茅台酒经销商表示,这次涨价是在预料之中,纯粮酿造的高端白酒受到原材料价格上涨和税负增加的压力,涨价也是必然。20%的幅度与市场的供求关系紧张程度相比还是比较合理的。这位经销商说:“价格并不是茅台最亟须解决的问题,供需矛盾进一步扩大才是最为头疼的。”对于经销商来说,茅台及时供应货源才是最主要的。

2010年11月,国信证券在报告中指出,茅台酒公司2010年茅台酒销量在1万吨左右,而产量在2.6万吨。按照最保守的估计,三年后的茅台酒销量也可以达到2万吨以上,实现翻番。茅台公司的风格一向稳健和保守,如果有10%的放量预期,背后的可放量应该远超过这个数。

茅台酒目前1万吨左右的供应量加年均15%的增量难以满足市场的庞大需求,供不应求必然推升茅台酒的市场价,名烟酒店曾一度不标示价格,随行就市。

市场人士指出,此次茅台对主导产品的全国经销商和专卖店指导价进行调整,旨在更好地维护消费者利益,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促进公司长远健康的发展。

现在,在仁怀广袤的乡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茅台酒厂的“第一车间”,农民们在自己的土地里,按照企业下发的严格规程种植高粱,种子、绿色生物肥料,都由茅台酒厂提供,种植过程,由茅台酒厂委托的专业机构和人员监控,出产的成品高粱,若通过了茅台酒厂的严格检验,全部按订单交售给厂方。茅台集团原料基地管理办公室主任蔡静称,“2010年茅台酒厂酿酒高粱的收购保护价为3.3元。这一价格,是普通水稻价格的两到三倍。”

终端环节茅台的供不应求是常年的状态,茅台经销商打破“现金为王”的行业惯例,茅台酒往往是“现货为王”。作为国内市场稀缺的一线品牌,在市场销售形势如此火爆的情况下,贵州茅台再提“转型”,已把老对手五粮液甩在后面,放眼世界最大的酒业巨头。

提速产能4万吨

茅台集团提速是众望所归。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阴影尚未散去之时,茅台酒的海外销售以空前的速度迅速上升,与火爆的国内市场互为辉映。2010年,有586吨茅台走向海外,比2009年同期增长了55%,实现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以上,同比增长56%。2010年前三季度,贵州茅台集团公司白酒总产量44471吨,同比增长8.74%。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3.28亿元,同比增长19.47%;净利润41.74亿元,同比增长10.23%。

“我们力争到“十二五”末,也就是2015年,茅台酒产量达到4万吨,集团销售收入达260亿元以上,”十三五”末――也就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结束时,茅台酒产量达到5万吨,销售收入260亿元,2020年茅台集团的销售收入超过500亿元。” 贵州茅台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仁国如是说。

扩产――做大市场影响力,是茅台开挖的第一道防御战壕。袁仁国称,从2003年茅台酒年产突破一万吨,到2008年突破两万吨,用了5年。从2008年的两万吨到2015年的4万吨,则将只用7年。用更直观的方式表述就是,2015年的茅台酒年产量,将是2008年的一倍。“相当于用7年时间,再造了一个新茅台。”

茅台集团之前拟定的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茅台酒产量达到3万吨,到2020年达到4万吨;“十一五”末集团公司销售收入达到130亿元;“十二五”末达到260亿元,“十三五”末超过500亿元。

新目标,将10年发展缩短为5年。

“我们提速,是在牢固坚守传统工艺与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的战略调整,这是多年来厚积薄发、扎实发展的结果,”茅台集团董事长季克良说。

来自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数据显示,2009年仁怀市出产的白酒占全省产量的80%。而茅台酒虽只有两万余吨的产量,去年产值却是100多亿元。从某种意义上讲,茅台集团连续12年的跨越式发展,使人们对贵州白酒业的发展寄予了更高的期待。

从“十一五”2万吨到“十二五”的4万吨,再到全新的“十三五”,茅台扩产速度的背后是贵州省政府最新产业政策的强力推动。2010年10月26日,贵州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全省工业发展大会在贵阳举行。“工业强省”被省委省政府列入推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的必由之路,而茅台酒作为白酒酿造板块的龙头,又担起了贵州经济火车头的角色。

上一篇:转变发展方式 培育战略新兴产业 下一篇:春秋航空“简单”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