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集聚与FDI区位集聚关系的实证研究

时间:2022-10-07 12:35:17

行业集聚与FDI区位集聚关系的实证研究

[内容提要]本文试图通过对进入中国的FDI的区位分布和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行业空间分布的研究,分析FDI的行业投资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行业空间分布的变动趋势;通过格兰杰因果分析检验FDI的区位集聚与各省各行业经济发展的因果关系,得出FDI与我国经济发展总体上具有很强的因果关系,但从行业分布来看该因果关系并不明显,其原因是FDI更看重一国的资源、人力、市场等因素,对其行业基础并不是很看重等。

[关键词]静态集聚 动态集聚 格兰杰因果检验

中图分类号:F8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369(2008)5-0036-07

FDI对东道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动态过程,我们也发现FDI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确实具有一定程度的互动效应,区域经济发展与某些特定的行业发展又有莫大的关系,即某地区的行业集聚情况与FDI的区域集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关系,二者到底有何关系,笔者将借鉴动态和静态集聚指数做实证分析,以期得到两者在实际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何种关系,以及特定区域内本土企业的行业集聚程度会限制还是会促进FDI的吸收。

模型介绍

表格中提及的产品静态集聚指数和动态集聚指数具有不同的意义。静态指数反映的是一种产品在某地区的现有生产能力和产量占全国的比重,是衡量目前产品生产分布的存量指标;动态集聚指数则是反映一种产品在一定时间段内向某地区的集聚速度,体现产品生产的区域转移方向和速度。综合考察静态集聚指数和动态集聚指数可以分析出产品在全国范围内的转移和集聚趋势。

本文选取实际利用外资量(FDI)这一指标来计算外商直接投资的集聚指数,选用某些省份某些行业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计算分行业的产业集聚指数。

实证分析

1、FDI行业集聚实证分析

由于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多达32个(不含港澳台地区),各地统计指标、口径不尽相同,暂时还不具备条件对所有地区的所有产品进行区域集聚指数分析。本文按照地理上相互接近、社会经济联系较为密切以及区域特点具有较大相似性等特点,大体上从全国七大区域中选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省份和产业进行研究,详细如下:①北部沿海地区,包括辽宁、北京、和山东;②中部沿海地区,包括江苏和浙江;③南部沿海地区,包括福建、广东;④长江中游地区,包括安徽;⑤中北部地区(本文未选取其中省份);⑥西南地区,包括贵州;⑦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这七大区域的划分,与传统的行政经济区的划分方法有所不同,因为其照顾了三大地带的完整性。我们根据这七大区域的特点及经济发展程度分为二组:①东部和北部相对发达省市:包括江苏、浙江、山东、福建、辽宁、广东、北京;②中部地区:包括安徽;③西部欠发达地区:包括陕西、甘肃、贵州。为了保持所选择产品统计数据的完整性,本文以省和直辖市为基本区域单位,选取2001年和2005年各主要产业的统计数据,利用上述设计的产业区域集聚指数模型,分别计算出各种产业的静态和动态区域集聚指数:

(1)FDI的静态集聚指数(2005)、动态集聚指数(2001-2005)。

(2)组内比较。(a)东部和北部相对发达省份。从静态集聚指数看出,该组内各省份各行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量占全国各产业外商直接投资总量的比例足最大的。但从动态集聚指数可以看出,各产业集聚趋势又有所不同。

从全国各产业的(2001-2005)外商直接投资增长速度指标,可以看出从外商直接投资额的角度看农林牧副渔业,采矿业,电力、燃气及水生产与供应业及建筑业为收缩性行业,批发和零售住宿餐饮业、房地产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等为扩张性行业。

浙江省:除农林牧副渔业和采矿业向外扩散以外,其他产业都是向浙江省集聚的,尤其是房地产业、科研、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其集聚速度明显高于同等发达程度的其他省份。

江苏省:除采矿业向外扩散以外,其他主要行业均呈集聚态势,但我们看到其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和科研增速非常缓慢,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看作其是缓慢向外扩散的,然而其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集聚速度是相当迅速的,水平与浙江大体相当,明显高于其他同等发达省份。

广东省、福建省:作为中国对外开最早的省份,广东、福建两省利用外资的存量已经很大,然而从其动态集聚指数看,其发展似乎遇到了瓶颈,这两省农林牧副渔业、电力业、建筑表现为集聚,两省的制造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的发展速度明显放缓,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表现为缓慢向外转移,科研方面增速也放慢,房地产业在全国扩张的大形势下,其增速明显落后于同等发达程度的其他省份。

北京、辽宁省、山东省:虽都处于中国北部的沿海地区,但各省的差别很大。辽宁是改革开放之初的发达省份,但其经济总量水平在全国的位次逐渐后移,从之前的第三名到现在的第八名,经过20年的发展,其目前的外商直接投资增长速度还是比较缓慢,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动态集聚指数看,其大部分产业包括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建筑、房产、商业和服务业均呈向外扩散趋势,辽宁的外资使用效率极需加强。而山东则是另一番景象,呈现一片繁荣的发展态势,农业、采矿业、制造业、房地产业均呈集聚态势,但其科研、商业、电力产业却呈缓慢增长态势或是向外扩散态势,说明其主要外资流向工业,第三产业引资情况不是很乐观。北京作为首都,也是中国经济发展较早的城市,其发展历程与广东有相似之处,又有其自身的特点。从目前来看,由于其城市地位的转变,从经济重心向政治文化中心转变,其各产业的集聚或扩散状况都很缓慢,变化不是很大。

(b)中西部地区比较。在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的指引下,中西部地区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但从静态集聚指数可以看出,其存量水平相对还比较低,潜力还很大。

安徽省:虽有部分城市地处长江沿线,但总体上安徽还是中国的内陆省份。由于长三角地区的工资水平、土地价格已不断攀升,作为地理上毗邻江苏的安徽,成为了外资产业转移的优先考虑对象,从动态集聚指数可以看出,其商业服务业、制造业、房地产业集聚趋势相当明显,尤其是房地产业。

陕西省:作为西部地区的核心省份,陕西在区位上又靠近中部地区,加之其自然条件、基础设施等明显优于西部其他省份,所以其也是西部大开发受益较大的省份,其引资速度加快;从动态集聚指数看,其商业服务业、房地产业、制造业、科研、农业都呈明显的集聚态势,采矿及电力呈扩散状态,说明其引资结构在逐渐升级,行业范围也更为宽广。

甘肃省:由于其地理自然条件较差,总额和各产业基本呈扩散态势,虽然西部大开发政策有所

倾斜,但收效不大,其投资环境问题和基础设施问题应该是主要因素。

贵州省:2001-2005年的引资状况发展良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起步阶段,制造业、采矿业、建筑业均呈集聚状态,但房地产业和科研在全国呈扩张态势的情况下,其发展反而呈向外扩散态势。

总体而言,从静态指数和动态指数综合观察可以看出,在沿海地区内部,南部沿海地区所占的比重正不断下降,而中部和北部沿海地区所占的比重则正迅速提高。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我国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主要来自港澳地区,因此在地区分布上高度集中于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的南部沿海地区;1983年以后,由于国家政策的倾斜和长三角地区的投资环境的改善,南部沿海地区减少的外商投资份额,约有一大半以上转移到了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有15%左右转移到了以京津唐为中心的环渤海湾地区,而转移到广大中西部地区的仅有16.4%。

(3)组间比较――东中西部三大地区的比较。目前,西部地区所吸收的外商投资额仍基本上维持在改革开放初期的水平,中部地区的外商投资额近几年发展迅速。如果以全国各地区平均增长率为基准,由2001-2005年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来看,东部地区的珠三角地区增速缓慢,长三角地区依然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中部地区和西部靠中部地区增速开始加快,广大的西部地区增速依然非常缓慢,北部沿海地区增速缓慢。这说明,从某种程度上讲,在国家政策的有力推动下,外商在大陆投资有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扩散的趋势,但是其不会跨过中部地区直接投资于西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的推进也是按一定区位逐步进行的。

2、行业集聚的实证分析

(1)分组方法与FDI分组方法相同。

(2)组内比较(a)东部和北部相对发达省份。从静态集聚指数可以看出,这一组省份国内生产总值依然占有全国的较大份额,但就与其它省份的份额差异而言,不如在外商直接投资中的份额的差异性显著。从2001-2005年全国各行业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看,所选取各行业均呈快速发展的态势,其中以电力、燃气等的生产与供应业和采矿业发展最为迅速,其次就是制造业、农林牧副渔业和房地产业,总体上来说,各产业均呈扩张态势。

浙江省:采矿业呈明显扩散态势,农林牧副渔业和批发零售业,甚至制造业发展速度明显放缓,因而呈相对扩散态势,即其虽然还在发展中但发展速度明显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他产业均呈快速集聚态势,其中以建筑业、房地产业、电力燃气等的供应业发展速度最为迅速。

江苏省:各主要产业除农林牧副渔业和房地产业发展速度缓慢呈相对扩散态势,其他行业都动态集中趋势明显,房地产业为何会呈相对扩散态势,而建筑业却高度集中,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研究。

福建省、广东省:该两省虽为邻居,但其经济发展情况却大相径庭。从总体来看,福建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广东省则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行业看两省制造业、批发零售及餐饮服务业、房地产业均呈集聚态势,农林牧副渔业、电力燃气等的生产与供应、建筑业呈扩散态势,两省的情况与FDI的集聚趋势似乎有一定的呼应。

北京、辽宁省、山东省:虽然北京的定位逐渐转型,但由于其基础好、人力资源丰富等原因。可以看出其各行业的发展依然强劲,除了农林牧副渔业和建筑业呈相对扩散态势外,其他产业均呈集聚态势。辽宁的发展比较令人担忧,其2001~2005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显示其除了建筑业呈现集聚态势外,其他产业均呈扩散态势。而山东的特点则较为明显,建筑业集聚速度惊人,制造业、批发零售餐饮住宿业是呈集聚态势的,其他行业发展则相对缓慢。

(b)中西部地区比较。安徽省:作为山东、江苏的邻居,安徽虽地处中部,其发展势头却逐渐显现,制造业、采矿业、电力燃气的生产与供应业快速扩张,呈地区集聚的态势,农业、房地产业、建筑业则不像东部沿海省份那样火热。

陕西省:作为位于安徽以西,甘肃、贵州以东的内陆省份,陕西的采矿业、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房地产业发展比较迅速,这与其资源丰富、地域广阔有很大关系,制造业等其他行业发展依然不足,呈扩散或相对扩散态势。

甘肃、贵州:两省则是大部分行业处于扩散态势,两省的房地产业都处于集聚态势,贵州的情况好于甘肃省,贵州的采矿业和电力燃气供应业也开始呈集聚态势。

(3)组间比较。国内生产总值的集聚与分散的地域分布趋势不像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域转移趋势那样明显,但可以看出两种集聚呈现一定的呼应关系。两者是否呈现一定的因果关系?如果总体呈现因果关系,那具体到行业是否这种因果关系也存在呢?根据相关研究和前人经验总结,影响国内生产总值的空间布局的主要原因是要素禀赋,某一地区的要素禀赋决定其适合于什么样的产业,尤其是那些生产条件受自然资源约束的行业。另外人才集中、劳动力的集中、地方需求的差异、政策法律因素等都会造成地区产业的集聚或分散,各种因素或增强或抵消,造成各行业的发展趋势从数据上看不太符合“东一中一西”的发展趋势,但总体趋势没有改变。

格兰杰因果检验及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为了考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及外商直接投资之间的因果关系,本文引入了格兰杰(Granger)检验法。其优点在于能够根据其中一个变量前期指标和滞后效应,从影响对方程度大小上判断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的因果性。本章将以江苏省为例,从行业角度研究各行业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行业的外商直接投资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如果存在因果关系,则继续研究谁为因、谁为果。

1、数据来源

本文择取了自1997年至2005年间的中国三个行业国内生产总值、外商直接投资以及1998年至2005年江苏省相应行业的外商直接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变量;其中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数据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数据来自各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分行业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外商直接投资额来自《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江苏省的数据来自《江苏统计年鉴》,数据均经过合并等处理。

本章所采用的研究指标的参数解释如下:GDP表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FDI表示外商直接投资,FDIJ表示江苏外商直接投资,GDPJ表示江苏的国内生产总值,1代表农林牧副渔业,2代表建筑业,3代表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

2、格兰杰因果性检验模型

建模原理:根据变量本身的前期指标和滞后效应,从影响对方程度大小来判断它们因果性的存在性。

本文分别对GDP和FDI、GDPI和FDⅡ(农林牧副渔业)、GDP2和FDI2(建筑业)、GDP3和FDI3(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GDPJ和FDIJ、GDPJI和FDUI(农林牧副渔业)、GDPJ2和FDIJ2(建筑业)、

GDPJ3和FDIJ3(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进行了格兰杰因果性检验,选取滞后二阶。用EView5.0软件得到的回归结果如下表所示。

结果分析:①通过格兰杰因果性检验显示,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的经济增长有着很强的互为因果关系,FDI是产业集聚的形成原因,产业集群也是形成FDI的集聚原因。②从分行业的情况看,结构就不很明显了。由GDPI和FDⅡ,GDP2和FDI2,GDP3和FDI3这三对变量的关系看出,有的行业因果关系很强,比如行业1,有的行业因果关系不强。有的呈单向因果关系,比如行业2和行业3,有的则呈双向因果关系。③具体到江苏省来看,GDPJI和FDIJI,GDPJ2和FDIJ2因果关系较弱,GDPJ3和FDIJ3因果关系比较显著。④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虽然从全国范围总量上看GDP和FDI的因果关系十分显著,但具体到各个单独的行业,因果关系就不这么明显了,更进一步具体到某个省份某个行业,这就因果关系就显得更为微弱了。

结论与启示

对于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笔者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来解释:

(1)从微观角度看,由布坎南的俱乐部理论解释,由于公用性导致个人的收益性,占有者排他性引起拥挤性,所以产业集聚只能是有限集聚。从行业来看,FDI的集聚到了一定规模就要扩散,而生产总值不会因为某地区的FDI扩散就降低。从现实经验来看,硅谷的软件园、加利福尼亚的多媒体、台湾新竹的工业区等、我国的绍兴轻纺民营企业群落、义乌的小商品民营企业群落、海宁的皮革民营企业群落等,这些都是本土企业集聚的典型,一定程度上的本土集聚对FDI的再进入可能形成一定的排斥力。

(2)从区域经济学角度而言,产业关联的实质是产业间获得外部集聚经济利益过程的空间联系。由于空间具有等级性和层次性的特点,所以在不同的空间地域,经济活动中产业关联具有不同的特点。在特定区域,产业集群具有独特的产业关联特点,产业集群结构特征也独具特点。

(3)从宏观角度来看,外商更看重我们的资源优势、人力成本低等因素,也就是更看重集聚理论中所讲的劳动力共享和学习机制等因素,而对某地区的行业基础不是很看重。从目前情况来看,社会网络式集聚发展也越来越迅速,这种集聚依据的是某地的创新优势、人才优势和信用优势等,这些优势突出的地区更能吸引新的FDI进入。

弗里德曼在其最新的经济学著作《世界是平的》一书中指出,跨国公司在某国投资并不是因为该地区具有较丰富的资源、较完善的基础设施,或者能获得较低的成本,而是因为该国具有巨大的市场,其投资主要是为了占有这个有潜力的市场,获得本土化的优势,也就是说跨国公司海外投资选择的关键因素仍是市场,而低廉劳动力的吸引力不断减弱。

上一篇:服务外包:非公司内贸易趋势的成因与制度需求 下一篇:企业并购整合中的协同效应研究